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0-08-15蒋玮玮
蒋玮玮
(沈阳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蒋玮玮
(沈阳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提出以沈阳、大连、锦州-葫芦岛为物流城市核心,以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锦州-葫芦岛为轴心的辽宁区域特色“轴心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物流产业带动辽宁经济的加速发展新模式。
物流产业;物流一体化;模式
物流产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
一、辽宁物流业发展的背景
2003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启动。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以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具有雄厚技术、管理、资金实力的跨国物流公司将进入辽宁物流业的高端服务市场。国内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也将在辽宁地区进行区域战略布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辽宁现代物流业提供广阔增长空间的同时,也对辽宁物流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辽宁省政府提出的“五点一线”布局战略对辽宁省物流业的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物流节点的布局规划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该战略的实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辽宁省物流业的空间布局
辽宁省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带”“两心”“三圈”“四通道”的物流主体框架,和一、二、三级物流结点相结合的物流层次体系[2]。
(1)“一带”是指沿海开发物流带——从丹东到葫芦岛的沿海开发带,形成一个以大连为中心,营口、锦州、丹东为两翼,旅顺、葫芦岛等地方性港口为补充的港口群,是辽宁乃至东北经济区的国际物流和跨区域物流的连接地带,是物流集聚和海上运输的枢纽。
(2)“两心”是指大连、沈阳两个一级物流结点——尽管它们在全区物流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但地理位置和功能上都具有区域物流中心的集散功能。它们的物流发展水平是辽宁物流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3)“三圈”是指沈阳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辐射圈,覆盖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腹地城市群以及圈内的县级市,是全省经济实力中心,构成区域综合物流发展的中心;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国际物流带,根据其沿海优势,将形成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沿海国际物流带;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物流辐射圈,锦州是二级物流辐射圈,辐射辽西地区,主要是葫芦岛、朝阳、阜新,是华北与东北间的交通咽喉要道,北上进而进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4)“四通道”是指沈阳到大连、沈阳到葫芦岛、沈阳到丹东、沈阳到吉林黑龙江为主轴的四条星形运输通道,并通过葫芦岛与关内地区衔接,通过大连与国内外衔接,通过丹东与朝鲜半岛及日本衔接,通过吉林与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连接。这四条运输通道均同时并行公铁两种以上运输方式,通过量大、现代化程度高,是辽宁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
三、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根据辽宁省物流现状,抓住机遇构建以沈阳、大连、锦州-葫芦岛为物流城市核心,以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大窑湾保税港区、锦州-葫芦岛双核效应轴心的辽宁区域特色“轴心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三圈协同的发展模式[3]。
物流一体化是指通过企业、产业、城市和地区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上的供应链整合,建立不同层次的物流系统。实现区域间的物流一体化需要打破区域之间的市场和营销壁垒,金融与法律壁垒和配送渠道壁垒。主要内容是物流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供应链管理,建立和维护物流链中各方高效的商业关系;主要形式是物流网络一体化:企业物流系统、区域配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尤其是辽宁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协调机制的建立;统一规划辽宁地区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重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建设;加快辽宁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实施工作;尽快实现辽宁地区“通关一体化”;引导与鼓励地区间物流企业的跨地区合作与联盟[4]。具体有以下3种形式。
1.轴心城市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
以沈阳为轴心城市建设沈阳经济区轴心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以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阳保税物流园区(B型)为龙头,打造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核点。
轴心城市沈阳是全区综合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在内陆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物流集散优势,地处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是铁路、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沈阳市是辽中城市群的龙头,具备雄厚的现代产业基础,大规模的商品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集散地。发展定位为东北区域综合物流中心、东北物流信息中心。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钢铁、日用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建材等行业物流,重点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区域分拨中心。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而分拨中心则是专门从事分拨活动的经济组织,换个角度来说,它又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据点[5]。
轴心点——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以沈阳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开展建设。保税物流园区比照国际惯例,实行“境内关外”管理模式,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海关对出、入区的货物实行24小时通关服务,进区货物可以实现“直提直放”。境内外的经济法人和自然人可在保税区设立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港澳台资以及内资等企业。以东北亚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实现连接五点一线城市港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辽宁中部城市群(6+1)连接口岸的关键物流通道;沈西工业走廊新兴产业基地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主体运营模式设计为:以沈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以“总部经济”理论为依托,以创意和文化为先导,以金融服务为纽带,以良好的综合环境吸引企业总部聚集,积极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东北亚国际物流总部基地;依托大连、郑州、上海商品交易所筹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中远期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中心。通过主体运营模式的设计,把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真正打造成辽宁中部城市群特色“轴心辐射式”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物流核点,带动这一区域的整体发展。
2.轴心辐射式沿海国际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
以大连为轴心建设特色轴心辐射式沿海国际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为龙头,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6]。
轴心城市大连——东北地区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大连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具备优越的港口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东北地区的国际货物主要从大连中转,大连是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海上运输的主枢纽。物流量较大,物流基础设施基础比较完备。发展定位为东北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沿海经济带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粮食进出口、化工、机电制成品、汽车及零部件、水产品等国际国内物流。重点建设国际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轴心点——大窑湾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享受相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保税港区“境内关外”的特点将使这里成为东北距离国际市场的最近点,国外机制、国际规则将对东北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对东北开放起到强大的推动效果。
大窑湾保税港区涵盖大连保税物流园及大窑湾区域集团所属的集装箱、汽车等多个专业化码头。保税港区将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4大功能,可以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等7个方面的业务。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是落实中央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促进东北大物流的发展,提升东北经济区的国际竞争力。
3.“双核效应”轴心辐射式辽西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
以锦州-葫芦岛为“双核效应”轴心,建设特色轴心辐射式辽西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锦州和葫芦岛由于区位上相邻,并且两个城市产业依存度也比较高,体现出一定的“双核”结构特征。锦州位于辽宁省西部的重要交通沿线上。锦州是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辽西走廊的枢纽[7]。
锦州有比较良好的农业基础,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居全省第三位,锦州农业商品率己经达到80%,锦州市的蔬菜、畜禽、水产品、杂粮专业批发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辐射范围。良好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农业资源、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服务业和沿海口岸条件,决定了锦州将有效地带动辽西地区物流发展,是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辽西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葫芦岛有北京至哈尔滨公路、铁路横贯境内,北与锦州相连,向南直入关内;境内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关系;有葫芦岛港和绥中港:西距山海关机场20公里,东距锦州机场50公里;地下管道纵横交错,大庆至秦皇岛,盘锦至葫芦岛两条原油管线,有力地促进了葫芦岛石化工业发展。葫芦岛富饶的矿藏与物产为葫芦岛市的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沿海优势,通过省级、市级经济开发区、科技示范区加大开放力度,引入外资因素,为物流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综上所述,未来的辽宁将建设成为东北亚乃至全国物流发展的核心区域。因此,将物流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来培育,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快捷、经济合理的先进物流网络体系,是振兴东北区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1] 蒋千: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条件与大连的港口布局[J].辽宁经济,2005(1):10-12.
[2] 狄乾斌,韩增林.从港城关系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115-119.
[3] 张成寅.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大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132-147.
[4] 阎子刚,赵维新.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6,5-11.
[5] 黄福华,周敏.对构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7(7):45-49.
[6] 振兴东北课题组.振兴计划能否成物流新机遇[N].国际商报,2008-02-29.
[7] 张建松.辽宁省“轴—辐”物流地域系统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87-93.
Development Mode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JIAN G Weiwe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n“axis of radiation-type”integrated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 is advised to buil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iaoning,to integrate logistics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Liaoning by logistics industry.That includes two points,one is taking Shenyang, Dalian,Jinzhou-Huludao as the urban coresof logistics city,the other is taking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enter,Dayaowan Bonded Harbor Area,Jinzhou-Huludao as axises.
logistics industy;integrated logistics;mode
F 570
A
【责任编辑 张耀华】
1008-9225(2010)05-0098-03
2010-07-14
蒋玮玮(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