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资本与金融危机——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哲学思考
2010-08-15孙承叔
孙承叔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一场近百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发生了,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学上,也不能停留在伦理学上,而必须上升到历史观,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国家问题,是国家对资本的态度问题,因而也是国际社会最高生活原则问题。
一、财富与资本
金融危机的发生,首先与人类片面的财富观有关,正像恩格斯所说:“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①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会成为“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同时也成为理解今天危机的根源呢?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只有深入到财富的当今形态——资本,才有可能。
财富是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没有财富,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因而人类的历史首先是和财富的创造、享受相联系的,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因。然而自私有制产生以来,随着财富的积累,财富的社会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一方面,财富是物,它体现在人作为主体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而另一方面,财富作为价值,是对他人劳动的单纯支配权。”②正是这种支配权,使财富的积累获得了加速增值的可能,从而私人财富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目的。尤其在财富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财产——过去的或客体化了的他人劳动——表现为进一步占有现在的或活的他人劳动的唯一条件”③。因而离开了资本,我们不可能真正理解财富,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
从历史上看,财富的存在主要有四种形式:作为劳动成果,财富是人的本质的对象性存在;作为商品,财富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时间;作为货币,财富是商品世界的上帝,并具有与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作为资本,财富意味着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在第一种形式下,财富仅仅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某种使用价值;随着交换的产生,作为商品的财富具有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可能性;随着货币的出现,作为货币的财富不仅具有了与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而且使人的贪欲发展为致富欲。因为贪欲的对象是有限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致富欲的对象则是无限的货币的交换价值,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贪欲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致富欲望本身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与历史产物相对立的自然产物。”④“没有货币,就不可能有致富的欲望本身”,⑤正是随着货币的产生,致富欲望才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一大杠杆。“作为目的的货币在这里成了普遍勤劳的手段。生产一般财富,就是为了占有一般财富的代表。这样,真正的财富源泉就打开了。”⑥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任何人都必须凭借货币才能生活,货币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成为物质财富的唯一代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成为致富欲望的唯一对象,成为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力象征和唯一条件,可以说,离开了货币就不能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财富的真正发展是在它的第四阶段——作为资本的财富。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⑦,一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关系,离开了这种关系,资本就不能发展,所以马克思说“雇佣劳动是设定资本即生产资本的劳动”⑧,而“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⑨正是这种支配权,使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失去财富,并使以偷盗为基础的财富积累成为可能,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现今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间”。⑩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表明了人类追逐个人财富的三个不同阶段,只有第三阶段才使财富的增长获得了爆发性的积累。
在财富的四种历史形式中,资本是财富的最集中表现,同时也是创造财富的最主要形式,它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使人摆脱政治的、地域的、宗教的人身束缚,通过交换而不是强制的方式,把一切人力、物力组合进社会化机器大生产,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式积累相对剩余价值,发展交通、通讯、信贷,激励教育、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通过竞争,瓦解着一切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发起一切人的致富欲望,并把市场交换推向全世界,自资本诞生以来,资本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
但是,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是在社会对立中完成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1]。因而资本一开始就蕴含着它不可克服的内在危机——经济的与社会的。
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危机的最初表现就是直接的经济危机,即巨大的财富堆积和劳动者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动荡。随着金融资本的产生,危机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1857年,马克思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预见到了金融危机的发生,1856年9月26日他给恩格斯写信:“我不认为,一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迟于1857年冬天。”[12]结果,危机果然在1857年冬天爆发,这一成果使马克思特别高兴:“美国危机妙极了(我们在1850年11月的述评中就已经预言过它一定会在纽约爆发)”[13],“虽然我自己正遭到经济上的困难,但是从1849年以来,我还没有像在这次危机爆发时这样感到惬意”[14]。为什么马克思能精准地预见到危机的发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危机的性质作了精确的判断:“在生产过剩的普遍危机中,矛盾并不是出现在各种生产资本之间,而是出现在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之间,即出现在直接包含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和在生产过程以外独立(相对独立)地作为货币出现的资本之间。”[15]马克思这一判断对于我们理解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极大的意义。产业资本,即生产过程中的资本,非产业资本,即生产过程以外的独立资本,表现为证券、股票、期货、游资等金融资本,正是产业资本与非产业资本的矛盾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
金融资本是为适应产业资本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把社会上一切可用的、甚至可能的、尚未积极发挥作用的资本交给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支配”,从而成为“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但同时由于金融资本的虚拟性和投机性,金融资本也成为“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16]。即一方面,“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17]
金融资本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的虚拟性,二是它的投机性。正如马克思所说:“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18]。“它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19],因而“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的性质”[20]。这是一种“所有权证书的价值的独立运动”,由于上市交易,因而“它们已经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它们的市场价值,在现实资本的价值不发生变化(即使它的价值已增值)时,会和它们的名义价值具有不同的决定方法”[21]。正是金融商品价格的“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决定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只要这种证券的贬值或增值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一国的财富在这种贬值或增值以后,和在此以前是一样的。”[22]因而证券的虚拟价值越高,它的泡沫也就越大,因为它的虚拟价值不由产业资本的现实收入决定的,而是人们的一种预期,因而也就包含着投机成分。
具有规律性的是:“这种货币危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销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当这一机构整个被打乱的时候,不问其原因如何,货币就会突然直接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变成坚硬的货币。”这时危机就会到来,每一次股市、期货、外汇崩盘,都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必然性。“这时,它是不能由平凡的商品来代替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得毫无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在它自己的价值形式面前消失了。昨天,资产者还被繁荣所陶醉,怀着启蒙的骄傲,宣称货币是空虚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货币。今天,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到处叫嚷,只有货币才是商品!像鹿渴求清水一样,他们的灵魂渴求货币这唯一的财富。”[23]因此,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的诱因可能只是金融支付链条某一环节的中断,而它的本质则是整个金融泡沫的破裂。
由于以证券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仅仅“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因此,它的收益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增长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一前提,它就可能成为泡沫,它的价格被炒得越高,泡沫也就越大。2007年是全球金融泡沫极度膨胀的一年,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统计,2007年全球证券化债券的市场虚拟价值相当于全球GDP的142%,而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虚拟价值则达到了全球GDP的802%,如此膨胀的泡沫怎么不会引发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与国家战略
如果要追问如此巨大的金融泡沫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只能是两个,一是资本追求财富的本性,二是美国长期的资本主义国策。
纵观人类近现代历史,有三种基本的国家发展战略:第一种是强化资本、忽视社会和谐的资本主义发展战略,它追求资本与财富的高速增长,而把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平、和谐放在次要地位;第二种是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它强调计划经济,把社会平等、和谐放在第一位,而忽视经济与市场的发展;第三种,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把市场、资本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相结合,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美国长期执行的是资本主义战略。
住房是民生大事。2000年小布什上台,许诺让每个美国家庭都有房子住,当时约9 400万美国人,4 600万户面临住房问题,占人口36%。按美国的实力,它完全能通过财政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它却通过市场的方式对民众进行了一次欺骗。它一方面通过降低门槛,鼓励房贷,另一方面下调利率,引诱贷款,美国利率从2000年的6.5%下调到2003年的1%,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同时由政府出面向全世界推广房贷按揭证券,由于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的住房零售总值翻了一番,从11万亿美元增加到22万亿美元,由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国购买美国的各种债券和金融衍生品。当一切安排妥当,美国政府又从2004年起至2006年, 17次调高利率,从1.5%调到5.25%,由于极大地加重了购房者负担,导致次贷危机爆发。要问美国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打了一场耗资3万亿美元的伊拉克战争。[24]
在国际事务中,主导美国的基本原则依然是资本原则、财富原则。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美元的发行不再受黄金的刚性制约,从此美国走上一条放纵美元发行,确保美国利益的美元霸权道路。美国每印刷100美元,成本只有0.03美元,却能换得别国100美元的商品,美国每年因此而获得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这是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权力。1971年,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至2009年,1盎司黄金等于1 000美元,2010年则达到1 200美元,美元膨胀的规模可见一斑(约34倍)。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在《美元霸权与美国对外战争融资》一文中深刻地指出:“美国财政部债券的国际金融标准使美国能够获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免费午餐。美国已颠覆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从前他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以黄金为支撑,而现在是以发行数量不受限的美国政府借条的形式持有。实际上,美国已用纸币信用即美国财政部借条收购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并告知世界它根本就没想过要清偿这些借条。”因此,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以资本为最高指导原则的掠夺关系。
在世界所有国家中,美国是独一无二的。
美国是世界上借债最多的国家,按照美国审计总署(GAO)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克的估计,美国的真实负债已接近已公布国债数字的6倍(9万亿美元的6倍),达54万亿美元。并且近年来在以每年9%的速度上涨,远远超过 GDP的增长速度(3%)。从1980年开始,美国总债务(不仅仅是国债)占GDP的比重连续攀升了近30年,从163%飙升到目前的370%。
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敢于财政赤字的国家,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美元。
美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2010年预算高达7 000亿美元,将近世界军费的1/2。
美国是世界上最过度消费的国家。近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达2/3。
只有美国敢打一场耗资3万亿美元的战争。
所有这些对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承受的,如果没有铸币税,美国敢于这样花钱吗?
1971年以来,近40年的美元霸权,使美国依然居于不可替代的世界强国地位。从 GDP数据来看,2008年美国一国的经济总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8.29%,这对于只占世界总人口大约4%的国家来说,意味着美国人均GDP占有量大约为世界人均量的4.5倍!加之其庞大的GDP总量,不可谓不是世界超级经济帝国。美国的GDP相当于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五个国家的总和。
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美国掌控着世界黄金总量的2/3。
美国在高科技和教育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国。
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大豆占世界产量的42.7%,玉米占34.4%,小麦占11.6%。
美元在世界上的经济、军事地位依然是最高的,没有一种货币能取代美元。
因此这必将是一场长期的资本战争、金融战争。尽管道路极其遥远,但这场金融危机则是美国从霸主地位跌落的开始。
四、几点反思
1.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只要主导世界的主要原则还是资本原则,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就是两极分化,从国际上看,20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纪,但是也是二极分化最严重的世纪。根据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至1999年底,全世界20%富人和20%穷人人均 GNP相比,1965年为30◇1,1990年扩大为60◇1,2000年达到74◇1,经济越发展,财富越向少数人积聚。这种财富必然分成两块,一块是产业资本,另一块是金融资本,由于产业资本的增长是有限的,因而金融资本则处于长期的增长过程中,正是非产业的金融资本的独立存在,决定了金融危机的必然性。正像马克思所说:“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25]同时由于金融资本的财富效应,由于金融资本的虚拟性和投机性,因而经常吸引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从而产生两类金融危机:危及产业的金融危机和不危及产业的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3版注释中所说:“本文所谈的货币危机是任何普通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应同那种也为货币危机的特种危机区分开来。后者可以单独产生,只是对工业和商业发生反作用。这种危机的运动中心是货币资本,因此它的直接范围是银行、交易所和财政。”[26]每一种金融危机都极大地危害了社会,但本质上又是对金融泡沫的一次强制清除,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取得某种平衡。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因此,在这些危机中综合起来的各个因素,必然在资产阶级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出现并得到阐明。”[27]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只要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积聚,强制性的金融危机就必然要发生。
2.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财富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最卑鄙的可恶的专制,把工人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28]因而“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29]。在资本面前,国家不是驾驭资本,使资本为人民的幸福服务,而是堕落为资本的帮凶:“把财富本身和财富的生产宣布为现代国家的目的,而把现代国家看成只是生产财富的手段。”[30]与资本主义财富观相反,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31]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观,不是以资为本的财富观,而是以人为本的财富观,不是人为资本服务,而是资本为人的发展服务。30年前,为了减少改革开放的阻力,我们曾对“姓资姓社”的问题采取了不争论的策略,3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是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而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用什么作为国家最高指导原则问题,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如何解决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以资为本,并把资本作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最高原则的,我们把它称为资本主义;而以人为本,并把社会和谐和人的发展作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最高原则的,我们把它称为社会主义。因而构成社会主义财富基础的不是工人的血汗,而是工人自身的发展,不是金融资本的无限膨胀,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实实在在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幸福与和谐。这是一次真正的转变,社会财富发展基石的转变,正像马克思所说:“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32]社会主义不是空想,但社会主义必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在国际关系上,由于美国不可动摇的美元霸权地位,因此我们依然首先要韬光养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为此,必须在经济领域承认资本、发展资本,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除此不能发展经济,但在非经济领域,在整个社会发展方面要引导资本并驾驭资本,使资本更好地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服务。为此,必须继续改革开放,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无论世界对中国的意义,还是中国对世界的意义,都不仅是经济的,而且是政治的、社会的。然而在金融领域,则必须要继续坚持有限的金融开放政策,即金融的开放度必须要与中国有限的经济实力相对应。几百年来,世界上早已积累起庞大的金融资本,它的虚拟性和投机性,尤其是游资的贪婪性,使它对新兴国家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加上难以避免的金融危机,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谨慎对待。反过来说,有限的金融开放政策正是我们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在国际上,我们还必须要与一切反对美元霸权的国家和人民团结起来,逐渐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和世界政治新秩序,使世界人民的发展有一个良好、平等的国际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了国际信用制度的堕落。正如马克思所说,“信用制度……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33]以美元为霸权的金融制度,已经脱离了自己服务于创造和生产的本性,并蜕变为欺骗和掠夺的工具。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说明人类创造的财富已经蜕变为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正如恩格斯引证摩尔根的话所说:“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国际金融资本的盲目扩大,国际信用制度的堕落和欺骗,使金融泡沫成为危害人类的最不稳定因素。“然而,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一定会规定国家对它所保护的财产的关系,以及所有者的权利的范围。社会的利益绝对地高于个人的利益,必须使这两者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社会的分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34]人类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35]的未来社会一定会实现,而道路一定是极其漫长的。这就是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1卷,201页。
②③④⑤⑥⑧[15][30][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6卷上,第486、454、172、109-110、173-174、461、397、46、104页。
⑦[11][23][26][28][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3卷,834、708、158-159、158、708、708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42卷,第62页。
⑩[31][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6卷下,第218、222-223、218页。
[12]《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94页。
[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9卷,第189、198页。
[16][21][22][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下,第686、530、531、585页。
[17][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上,第499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下,第532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下,第53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5卷下,第530页。
[24] 2008年3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教授琳达·比尔米斯重新合算了伊拉克战争的开销,比美国政府公布的7 000亿美元多出3倍,惊爆出3万亿美元的巨额数字。他们出版的《3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向世人揭开了伊拉克战争与次贷危机间的神秘关联,这就是大部分战争军费并不是公开的政府拨款,而是靠银行借贷,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财政预算赤字。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6卷,第二册,第582页。
[34]摩尔根《古代社会》第552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1卷,第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