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汉语对比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马雪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母语汉语词汇

马雪舟

(宁夏银川市技工学校,银川 750004)

论英汉语对比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马雪舟

(宁夏银川市技工学校,银川 750004)

语言迁移现象是外语学习难以避免的问题,语言迁移分为正负两种。在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中中式英语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英汉语之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解决中式英语的有效方法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将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习者逐步建立起两套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克服语言负迁移对英语语言产生的干扰。

教学;双语教学;比较教学法

引言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我们知道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的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艺术。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也受制于众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迁移(transfer),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两种[1]161-186,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在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的语境只存在于课堂,在离开了课堂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英语语境的体验,学生习惯于汉语思维,形成了汉语的思维定式,在面对事物的时候,总是“条件反射”式地自然而然地采用汉语思维来理解事物并运用汉语符号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记忆编码,这种现象被称作语言的迁移。它直接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英汉语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克服中式英语的有效方法就是将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一、母语的迁移作用:即汉语的知识结构向英语学习的迁移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这时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日常英语教学中,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时,这种相同表达形式带来的迁移必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不仅学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记起来也比较省时省力。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时,这种差异表达形式带来的负迁移,便在学生的学习中和训练中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延缓了学习的进程。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时,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这种表达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正迁移和一定的负迁移。由此可见,研究汉语和英语的差异,避免汉语对英语教学的种种干扰,可使英语教学具有预见性。

1.语音迁移 (Phonogical Transfer)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这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2]。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相似;(2)发音差别较大;(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词汇迁移 (Lexical Transfer)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

词汇负迁移存在于许多方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混用;(2)冠词、连词、介词的多用、少有或误用;(3)动词不同形式的误用;(4)形容词与副词的混用、不同种类代词间的混用;(5)单复数词混用;(6)词义的误用。

下面是几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1)Mr Ramsey is a rich man who like collecting stamps.(like-likes)

(2)Itπs clear that there is a big hole on the wall.(on-in)

(3)It is an exciting news.(an-a piece of)

3.句法迁移 (Syntactical Transfer)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3]。具体说来,这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结构不同;(2)语序不同;(3)问法、答法与说法不同;(4)适用场合与范围、语气的缓急程度不同。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1) —Canπt you go and get a banana yourself?

—Yes,I canπt. (正确表达:Yes,Ican. 或者:No,I canπt.)

(2)Our school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since 1998.(正确表达: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school since 1998.)

二、语内迁移:即已经建立起来的英语知识结构向后继学习的迁移

如果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达成共性,那么能对进一步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产生正迁移。如:学生学习了 say hello to sb之后,能顺利地理解 say sorry to sb;say no to sb;say goodbye to sb的含义。但是,英语语法规则常常有特殊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根据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英语知识和经验,对新的内容作出不正确的假设,有时会根据所学到的某些结构以偏盖全,过度泛化,臆造出并不存在的结构形式。如:带双宾语的结构往往是这样的:give sth to sb/give sb sth;tell sth to sb/tell sb sth.当学生学过这一结构,往往会根据所学知识推导出 explain sb sth.(正确形式为 explain to sb sth)的错误表达。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英语语法规则的特殊性,尽量避免语内负迁移。

三、文化迁移:即汉语的文化传统向英语学习的迁移

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不同,在相同的场合、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对象、相同条件下,英汉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语义表达[4]。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词谦语,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赏识与认可,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口语中。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1)—Your blouse is quite beautiful,Beibei.

—No,itπs just so-so.(Thank you.)

(2)—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Nevermind.(No,I donπt.)再例如:东西方人在打招呼时,有许多不同之处。英美人在路上碰到熟悉的人,可以谈论天气、交通等话题。而在我国,熟悉的友人之间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胖了!”,而英美人听你说“You are so fat recently!”会感到尴尬而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地道的英语离不开地道的英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应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观点、信仰、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等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排除文化交际中的干扰,促进英语教学。

四、运用迁移规律指导英语教学

由于存在以上诸多方面语言迁移现象,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

1.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实践证明,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母语,发挥母语的正面影响,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较大面积地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

2.创设适宜情景,遏止负面迁移

教师要花费一定的工夫,在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地方或时候,做好事前的启发诱导工作。创设适宜的实际或虚拟情景,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具,通过教师的形象描述,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中,把想象与思考交融在一起。

3.认真分析比较,实现正面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积极思考,找出语言知识的本质特征,辨别语言差异,寻找实现正面迁移的主体关联内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语言系统之中,弄清它的正确归属点,避免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1]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1),13:Cam2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王善平.语言迁移之探讨 [G]∥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2004.

[4]刘润清,胡壮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东旭)

H319.3

A

1001-7836(2010)11-017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69

2010-04-22

马雪舟 (1970-),女 (回族),宁夏银川人,高级英语讲师,2008级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母语汉语词汇
学汉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