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0-08-15王景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教学

王景翠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八中学,黑龙江呼兰 150500)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景翠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八中学,黑龙江呼兰 150500)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想在语文教学中顺利地实施写作教学,必须明确写作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一些正确、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合理地设置写作的梯度。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进而掌握写作技巧。

特点;兴趣;梯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自有文字以来,写作就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作,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凡是处于学习状态中的人都离不开写作,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也许正是基于写作的这种重要性、艰巨性,才使得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也很自然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中难以攻克的堡垒。因此,探索出一条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新路,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和十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写作的特点

写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杂劳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是综合性。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由思想认识修养、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结构和语言表达这四个互相有关联的因素所构成的。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四方面是否和谐统一,任何一方面薄弱都会影响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践行《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长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是实践性。写作不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应着眼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把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写作教学应当高度重视写作的实践。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反复摸索,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并掌握写作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写作兴趣是写作主体建立在表达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和愉快体验的写作认知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写作兴趣对中学生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作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兴致勃勃地投身写作活动,而不是畏惧抵触、消极应付、厌恶排斥、敷衍了事。它对写作教学的质量、写作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中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写作活动本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有个性、最富灵性的活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但由于学生生活封闭、单调,自我意识麻木,个性丢失,产生不了写作的冲动。作文教学强调模式化,训练机械重复,学生写作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潜能受到抑制。固守陈旧的评价机制,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造成学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

此外,诸如写作中重立意轻情感,片面强调所谓“写真实”,题材和体裁的限制,写作时间的限制过死,教师的品位和魅力等,都是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的原因。

(三)写作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途径与方法

1.促进需要,强化责任,唤起兴趣

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上说,学生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文章,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日后工作、步入社会传递信息,加强交流与沟通的需要。社会现实生活的写作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学习活动链接的意义上讲,学生能写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主题深刻、语言优美的文章,对于学段的攀升,更是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将大大吸引学生写作的注意力。

2.开源引流,拓展空间,催生兴趣

生活是创作之源,投身生活,感悟生活,扩大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进而感悟生活。记日记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记下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写文章搭建一座材料宝库。

阅读是作文之流,广览博取,兼收并蓄,增加积累。通过阅读,学生增加了积累,变得有“话”可写,有“意”可达,有“情”可表;有了参照和模仿的对象,便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陡增。阅读的内容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安排。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主要在于老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条件创设美好和谐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调适出最佳的学习心态,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内容的情景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诱发其创造潜能,使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放开限制,任由发挥,提高兴趣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

近年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备受中考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把命题权交给学生,淡化文体要求,扩大题材范围。因此,命题要遵循情趣性、基础性、创造性,形式要新颖多样,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宽广空间。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真实地表达自我。

5.加强交流,积极评价,保持兴趣

其实,作文评价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的一次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不应忽视作文背后鲜活的生命存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劳动的价值。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中肯的。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灵,给予肯定、鼓励、慰藉与劝导,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局面,构建一种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劳动得到尊重的庄严。同时,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已有的兴趣得以巩固和保持,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三、写作梯度设置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中考作文的热点,给了学生更大的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中考作文的另一种题型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也叫题意或后话题作文,作文只提供材料,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依据中考话题作文及材料作文的考查要求,笔者将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时间围绕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了适当的调整。

初一年级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主,写作内容为生活写实,即写学生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生活。这一时期让学生通过写作积累一定的人物形象:如,家庭成员,校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同学;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中所了解到的古今中外的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等。重在引导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并关注文章的结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受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理想、信念、意志、勤奋、追求等抽象的词汇有所感知,让学生在已经习惯了的表达感情主题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作品质类文章的意识。此时期学生作文的呈现方式多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适时安排一些续写、改写、缩写等方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适时引入话题作文。

初二年级以话题作文教学为主,写作内容应在初一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将写作的重心由情感类文章向品质类文章转换,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起来。在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习惯,不断地拓展写作题材的领域,将抒发感情与感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主题表达的深刻性。此时期,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构建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选取合理的描写角度刻画人物,叙写事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遣词造句,实现语言的最优化使用,使一部分有写作潜质的学生尝试抒情散文的写作。同时,适时进行一些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增强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质朴的文风。

初三年级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主。写作内容的安排与初一年级正好相反,先练习品质类的文章,后练习情感类的文章。此时期重在规范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行为。如:应该在开头第一二段就明确地抛出你的观点;举例子绝对不能出现描写性的语言,而且一个例子不能超过 250字;不能全文开头之后,就开始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轰炸;尽量多提话题或材料的关键词;尽量要联系现实,并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考场提档升格的要点:

在草稿纸上先想好几句与话题有关的有点议论水平的话,可以结构相似,最好还有点递进关系,然后用它们做分论点。这样,文章结构就清晰了,而且避免全文都是例子没有议论了。例子举完后,来个正例反设或者反例正设,增加议论含量,举例时尽量点面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中考作文的“器”。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地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精髓,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判断与评价;在写作中突出个性,表现真情实感,并养成规范书写的写作习惯,那我们的写作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绩。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33.3

A

1001-7836(2010)11-0064-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27

2010-03-19

王景翠 (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一级教师,呼兰区学科骨干教师,哈尔滨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最美材料人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