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的主体结构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2010-08-15

关键词:敌对主体社区

周 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社会工作的主体结构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周 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社会问题濒现、社会事故濒发给中国社会工作队伍组织建设带来了迫切性。社会工作的主体自政府到民间可分成几个层次,如政府、社区、企业、社会和个人。从地域和国别来看,又可分为境内社会工作、境外社会工作。从相互关系来看,又可分为健康友好型、不健康敌对型。因而社会工作主体是个多维的体系,社会工作的开展要靠行动主体组织,对主体的分层和分类有利于理清社会工作的体系和结构,找出社会工作组织中存在的不足。此外,理清社会工作的主体体系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防止不健康或者敌对社会工作主体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渗透。

社会工作;主体结构;国家安全

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90年代末以来得以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先于实践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试点。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1]。《决定》围绕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社会结构”、“社会心态”、“社会公正”、“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团结”等内涵丰富的概念整体写入了中央文献。特别是庞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的提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随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目前在社会工作中存在着的主体组织发展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伴随全球化的浪潮,社会工作日益国际化,境外社会工作组织早已开始通过民间或者官方的途径进入中国。社会工作的对象已经不仅是国内的,而且是国际的,由此带来国内和国际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有一个主体培育和组织发展的全盘战略规划。本文主要从层次、地域和关系方面对社会工作的主体组织结构体系进行探索,并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主体体系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的主体研究

社会工作的主体从理论上可分为四大类。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重大的社会工作主体可分别概括如下。

(一)境内友好型社会工作主体

境内友好型社会工作主体包括政府、社区、企业、社会和个人。(1)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在社会工作开展方面都是当仁不让的重要主体。而在我国,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大部分时间政府都是社会工作最重要或者说是绝对的主体,尽管目前面临重大改革。(2)社会。社会在一般意义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提供帮助的个人,也包括助人的各类社会组织。而助人的个体要发动起来,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又必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分工合作体系即各类功能互补广泛协调的社会组织。本文中的社会作为主体主要指各种助人的非政府民间社会组织。我国社会工作民间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3)社区。社区在国外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协调和组织单位。1909年,在美国匹兹堡和密尔沃基,第一个社区福利机构——社会机构委员会成立。其成立的背景是,当时独立性的福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机构之间的职能和工作需要整合,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各类社会组织的机构。20世纪50年代以后,加拿大政府大力推行社区发展,鼓励各民族发展独立的社区文化,保持本民族特色。在我国,社区既是一个准政府组织,又是一个准民间组织,总体特征上是一个基层社会组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我国社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民政部等政府部门倡导开始发展,虽取得一定进步,但目前正面临一些发展问题。(3)企业。企业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20世纪40年代,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美国开始。早期的企业社会工作重在处理员工酗酒问题,在经历了工业咨询服务、员工咨询服务、整合性服务、了晤方案、员工关系顾问、咨询沟通中心、职业辅导方案等阶段后,发展出人们所熟悉的“员工协助方案”。(4)个人。个人也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组织形式。个人临时性单独施舍和帮助他人也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形式,但比较零散,说不上职业化和专业化。西方职业化专业化的个人从事社会工作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私人个体开业,一种是通过参与社会工作机构帮助他人。

(二)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型社会工作组织

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型社会工作组织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政府和社区。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势力主要存在于民族尚未独立,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的国家。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政府在我国同样存在,如在台湾,以及属于中国领土但仍被外国侵占或者实际控制的地区。目前海峡两岸正朝着和平和友好的积极一面迈进,因而敌对状态有所缓和,但仍有一个合法性承认的问题。还有所谓“西藏流亡政府”,对我国国家独立构成威胁。侵占或者实际控制我国领土的外国政府,它们当然采取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工作方式,妄图达到长期侵占的目的,如以社会救助为名在当地居民中掀起反华情绪。在社会工作方面,境内不友好,敌对或不合法政府和社区的影响在我国仍然存在,这是我国实现和平统一和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方面应该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社会工作思路应在统一战线、边境问题解决和国家统一中得到体现。

2.其他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个人、企业及社会组织。目前影响中国政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境内反动社会工作组织主要是遍布全球的藏独和疆独分子及其所办的一些境内企业。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是一些黑恶势力及其所办企业。目前这两类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以黑恶势力为例,中国的地下黑社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组织网络,比如在影响我国农民工社会活动的组织中,黑社会成为一股重要的势力。黑社会通过体制之外的暴力和拉拢手段来实现其组织运作,对国家和普通民众的危害很大。中国黑社会之所以滋生蔓延,与我国对农民工等底层贫弱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的组织缺位有关。能够充当农民工保护主体的组织无非三种:工会、非政府组织和黑社会[3]。在工会职能弱化,健康的非政府组织没有得到发展的情况下,黑社会得以大行其道。境内不合法或者敌对势力一般都要依靠一些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就是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典型。

(三)境外友好型社会工作主体

外国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可以是境外友好的社会工作主体。各国社会工作者日益认识到他们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国家同行的信息。目前的国际社会工作主体不仅相互沟通,而且采取共同行动应对社会危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内地的大量移民给香港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具有基督教或天主教背景的国际性志愿机构担负起了主要救助之责,同时香港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也由此诞生[4]。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得到过国际友好社会工作组织和个人的支持。中国近代最初的社会工作就曾经得到过国际人士的支持。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中国的大学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20世纪30年代初,全国高等院校中已有10余所大学设立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隶属于该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设立社会学系的学校已经增至20余所[5]。目前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始成为各国社会工作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工作的国际化作出了贡献。有55个国家的社会工作者协会成为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团体会员,包括23个欧洲国家,两个北美国家,9个非洲国家,13个亚太地区的国家,8个拉美国家[15]。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中也出现了许多国际救援队员的身影。

(四)境外敌对性社会工作主体

外国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可能成为境外敌对的社会工作主体。西方有一股反华势力,打着人权和民主的幌子,借助社会捐助的形式,干预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目前特别要注意以捐助和合作开发的名义打入我国社会内部的境外反动势力。对于国内的一些反动分子,西方敌对性社会工作主体往往以资助出国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其成为反华骨干。这些人回国后往往与西方敌对阵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这些我们应该加以警惕。对于国际化助人服务而言,社会工作有其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伦理。2001年,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形成一个社会工作定义,表述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先领域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条件”[6]。可见国际社会工作有自己的准则和一些共同行动标准,我们不可因为部分反华势力有利用社会工作组织打入中国的嫌疑而放弃与国际社会工作组织的合作。事实证明,当前社会工作的国际影响无时不在,防不胜防,靠防堵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积极应对、广交朋友、增进共识才是上策。

二、构建符合中国安全需要的社会工作主体结构

社会工作千头万绪,仅以目前的中国体制内的社会工作组织力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面对中国境内外广泛存在的友好的及非健康的甚至敌对的社会工作组织主体,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予以应对。

(一)改革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传统社会工作职能,使这些部门适应新形式下宏观社会工作的开展

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立法,并进一步理顺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2007年深圳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七个配套文件,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全国作出了表率。2007年2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首批参与试点的有75个地区90个单位。大多数省参与试点的福利事业单位都探索并设立了社会工作机构,明确社会工作职责。天津市南开区制定了《2007-2011年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明确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在区民政局加挂“社会工作管理中心”牌子,成立社会工作科。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成立了家族综合服务中心,郑州市金水区成立了绿城社工服务站,成都市同德社区成立了社区矫正暨心晴工作室,江西万载、湖南凤凰等县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服务边远地区农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需要通过社会工作政策试点,尽快摸索出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机制。

2.提高社会工作的协调能力。在社会工作的协调方面,中央、地方政府和社区应该各负其责。但最主要的协调职责还在基层单位即社区。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政府和民间的相关协调机构,如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但关键是要尽快落实现有组织机构协调的各项功能,并理清政府和民间的各项功能关系。在民间机构真正大范围开办起来后,社区协调机构的建立也应提上许多事日程。

3.在财政上对社会工作发展负起责任。对社会工作财政和经费的支持是西方政府履行社会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德国社会组织的经费70%来自政府,瑞士社会组织的经费有90%来自政府。我国应尽快出台办法解决社会工作的经费筹集问题。

(二)加快我国民间社会工作的组织,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基层阵地

社会工作是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工作,但如果组织不好,一些基金会和救助组织被不健康组织或者敌对势力利用,就可能损害国家利益。以青少年领域的社会工作为例,我国有庞大的失足青年群体需要社会工作的干预。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每年发案总量在50万起以上。中国目前社区工作组织的力量远远难以承担社区矫正的重任。以江西省万载县为例,该县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有117人,面对各类民政服务对象近20万人,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700多名民政对象提供服务[7]。特别是基层乡镇,社会工作力量更是不堪重负。中国社会工作者人数在国民中的比例与成熟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如美国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当然,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不能再走增加公务员、增加财政编制的老路,而应当依靠民间来办社会工作。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政府部门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不是过少,而是过多,而且不专业。中国要学习西方在社会工作开展方面更多依赖民间组织的经验。

(三)加强与国际友好社会工作主体的合作与对话

社会工作的国与国接触,甚至联手行动不可避免,而且即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8]。目前中西方之间寻求对话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中国社会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和平发展契机。奥巴马在访华时也表示,21世纪的重要挑战都将关系到中美两国,而且这些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通过单独行动都不能够解决的。贫困、社会冲突、社会不公正目前仍是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具挑战性的一类问题,以脱贫济困、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正正义为己任的社会工作正越来越多地走出国界,广泛开展社会交流与合作。

社会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使各个国家受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起国家。正如罗密欧·C.昆耶塔所说,“与国际社会工作院校联合会IASSW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IFSW的合作使我们获益匪浅。我们能够有幸平等地思考和适应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由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者们在社会工作教育和实务领域所创造的新趋向、新切入点和新范式。的确,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工作,但也没有必要闭门造车。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得到新知识和技巧,并能把它加以修正,用到我们各自的文化里,就可能缩短我们学习的进程,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些新东西弃而不用”[9]。

(四)严密监控和防范境内外不健康或者敌对社会工作主体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渗透

中国当代社会工作理念、理论和方法主要是西方的舶来品,因而我国在开展社会工作时既要看到表象,又要关注本质。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民主,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着一种偏执的欲望,强烈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带有它们自己强烈价值观色彩的所谓民主。但目前从整体上来看,西方意识形态优先的援助方式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各国纷纷总结此前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政策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出现了由民主援助向民生援助转变的势头。国际社会工作是西方国家介入外国社会的普遍模式,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在调整,正由硬碰硬向软渗透转变[10]。以民生为主导的社会工作是带有强烈的价值观的,社会工作以价值观为基础[11]。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针对中国的外交攻势或者影响从官方和民间都会越来越多,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是伙伴,又是对手,交流和碰撞将会越来越多。

西方的外交策略不会放弃民主先导、价值观优先的思路,但运作方式会更加隐蔽,这是我国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经验,又要防范其危险,尽快建立起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的原因。在社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主动。自己的组织不建立,西方的组织就会进入。不用健康的组织把持阵地,不健康或者敌对的组织就会乘虚而入。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经济不断全球化的今天,靠单纯安全部门的防和堵可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我国严密监控和防范境内外不健康或者敌对社会工作主体的根本思路还在于迅速培植我国自己的健康社会工作主体,不仅是官方的社会工作组织,更重要的是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发展健康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充实我国的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国家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210219.

[2]李立国.在2008世界社会工作日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二十年研讨会上的讲话[J].社会工作文选,2008,6(8):2-6.

[3]顾江霞,关于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运作效果的三个问题[J].社会工作文选,2008(2):75-79.

[4]陈少强,宋斌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步研究[J].财政研究,2008(6):51-54.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2-108.

[6]David Cox and Manohar Pawar.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Issues,Strategies and Programs.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06(36):1431-1447.

[7]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G].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82-186.

[8]Gray M,Fook J(2004).The quest for a universal social work:some issues and implications.Social Work Education 23 (5):625-644.

[9]罗密欧·C昆耶塔.契合文化敏感性方向的社会工作课程[C]//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

[10]胡美,刘鸿武.意识形态优先还是民生改善优先?[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0):17-24.

[11]United Nations.Human Rights and Social Work:A Manual for Schools of Social Work an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New York and Geneva:Professional Training series,1994:3.

[责任编辑 张家鹿]

C916

A

1000-2359(2010)04-200512-04

周勇(1970-),男,湖南湘潭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公共政策数量评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咨询调研课题“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调查研究”(cass20072c22)

2010-01-210

猜你喜欢

敌对主体社区
城市轨道交通场段联锁表中基本进路和变更进路的确定以及敌对信号的验证方法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有过一场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联锁表》之敌对信号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