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2010-08-15张彩云
张彩云,赵 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张彩云,赵 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组建职教集团、发展校办产业、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等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形式。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大学生就业;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有了新的突破,组建职教集团,发展校办产业,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等,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改善了实训、实习条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内涵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了顺利就业,真正提高了就业的质量。
一、组建教育集团,促进校企合作
这种模式在2010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已有明确说明,国家支持这样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建设。这种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也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并能将学校与企业的许多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起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新型模式。企业的参与能使课堂教育知识及时反馈社会经济技术、技能发展的变化,从而使学校、老师及时调整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1]学校与企业可收到双赢的效果,不失为一种好举措,值得推广。我国已有不少院校推行这种模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2009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其他院校和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实践证明,此种“校企合作”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更好地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适应企业、社会的就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岗敬业态度,让学生在未走出校园之前即能对将来就业的方向所需相关技能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以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现在许多学校已给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就业形势,同时,学校教育要争取把这种就业理论知识和就业实践切实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将来的职业规划意识,在未毕业前就有机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与将来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职业竞争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另一方面,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职业人才,需要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就业往往是一个双向因素,双向选择(学生选职业,企业选学生)。
采取这种模式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学校所设的专业等,让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方向、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北京应用技术大学也采取了这种模式,它依托中关村,牵手大唐电信、联通集团等四大产业龙头企业,设立软件学院、移动通信学院、呼叫中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众多学生打造学习基地、就业平台和创业基地。该校为学生开启新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方法的职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之路,被誉为“中国实训教育领航者。”学校把“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训为手段,以课改为途径,以就业为目标”作为指导思想,把握发展机遇,坚持职业教育方向,实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2]
二、加强校办企业发展,拓展学生实训空间
在拓展校外产学合作的同时,积极创办和发展校办企业是校企合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虽然规模可能较小,但是这种企业与学校距离更接近,更直接,更便捷,也更有针对性,在许多还不具备组建教育集团的地方不失为一种实际的选择。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09年3月,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实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3]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切实提高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千方百计创办校办企业,开辟了新的实训基地。《中国教育报》报道:湖南道县职业中专对接支柱产业办学,把企业办在学校。校企零距离结合,使学生的实习实训成本降低了,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了,保障了学校校改的施行,便于模块教学操作,有利于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生学以致用,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并让学生在校时即成为熟练工。[4]这种校办企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与社会上企业合作更便捷,更易于解决一些潜在的学生实习实训引起的某些影响因素,但是,它可能会在规模、资金等发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再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做到身有一技,就业不愁。学校采取生产性顶岗实训实习,把连锁店开进校园,让学生成为店员;使生产车间成为“学习工厂”。该校采取了以下三种模式来拓展学生的实训空间。(1)探索“专业+车间+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订单”培养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探索“任务驱动、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3)探索“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实习基地。双循环就是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变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顺序。通过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以及创业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5]
三、创建“产学合作工作站”,编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网
“产学合作工作站”是高职院校依托本地区或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产业集群,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作为连接点,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为区域、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培训与技术服务,是学生顶岗实习与管理的协调办事机构。“产学合作工作站”构建了政府与企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平台,使产学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富有实效性。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高职院校利用区位、产业优势,不断强化学校服务行业及适应企业的能力,创立了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动融合,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新型办学模式。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与地方企业合作,联手政府,牵手行业企业,共同搭建、首创了产学合作服务平台——“产学合作工作站”,走出了一条符合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如学院在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滨江工作站,经过工作站的努力,已经有30多家企业成为学院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学院在浙江开山集团内成立产学合作衢州工作站,双方在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面向衢州市的中小企业开展科研服务。“产学合作工作站”的建立,构建了政、校、企良性互动合作的教育体系,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联系和沟通,促使校企合作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更重要的是建立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网络测评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校企联合教学管理的机制,促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为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学校方面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从行业、企业方面看,吸纳技术人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也是企业的迫切需要。“产学合作工作站”的建立,其真正的意义是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向行业、企业的延伸,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突破了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参与办学,学校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6]这种创新更积极、更现实、更具有借鉴价值的方面是开辟了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的就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关系到许多学生的命运,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新形式,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让更多更优秀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的主要方向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科学途径。
[1]李震.职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6).
[2]北京应用技术大学.领航实训教育 架设就业金桥[N].中国教育报,2009-06-05(4).
[3]苑玉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李让恒,李茂林,王红军.企业引进学校教师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10-03-27(1).
[5]胡忠喜.技能够用 就业不愁[N].中国教育报,2006-06-09(5).
[6]梅鲁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HANG Cai-yun,ZHAO Dong
(Huaibei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developments.In the res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 the new for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s’laws such as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development of school- running enterprises,establishment of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ve workstations,and so on.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 are not only running mod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so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the effective ways
G 71
A
1673-2103(2010)06-0140-03
2010-09-19
2009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就业导向视阈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2009sk470)。
张彩云(1975-),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报编辑部编辑,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赵 冬(1973-),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