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
2010-08-15刘伟兰赵繁迪张效东
刘伟兰,赵繁迪,赵 蒙,张效东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20023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
刘伟兰,赵繁迪,赵 蒙,张效东
(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20023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海部分高校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调整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模式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给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带来了挑战。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日益渗透,大学生思想的选择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从国内看,当前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引发了传统价值观的变迁,物质化倾向、钱权利益等社会流弊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意识活跃、接受能力较强的青年群体,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表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具有自主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大学生还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功利化倾向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新时期,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初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本研究小组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四所高校(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7、2008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90.8%。其中男生382人,女生297人,性别一栏未填2人;学生干部204人,非学生干部477人;团员612人,党员(包括预备党员)48人,其他21人;2007级393人,2008级288人。通过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中有着良好的接受基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不仅关注自身发展,还有着较高的政治热情,关注国家命运和国际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在大学生中有着良好的接受基础。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看法上,有93.7%的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你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帮助”的题目上,有超过半数(62.7%)的学生给予了肯定的选项。
(二)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这一问题上,有59.2%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但也有40.8%的同学表示不感兴趣,甚至表示反感。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天生对政治不太有热情,比如有的同学一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觉得理论深奥,政治性浓厚,没有多少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并不是天生不感兴趣,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访谈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是因为后者,“在课堂上听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时间长了,也就没有兴趣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使得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保持,甚至有所倒退。
(三)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认可度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多数的学生赞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参与热情不高、对教学效果认可度不高的矛盾现象。在对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上,只有6.6%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28.5%的同学表示满意,44.2%的同学表示一般。可见,相当部分的同学对当前的教学效果不太认可。这一现象在以下数据中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在题目“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中几乎都选择了“是必修课必须上”这一选项,在问题“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选修课,您认为选修的情况”中,又有73.4%的同学选择了“很少有学生会选修”或“学生基本不会选修”。原以为这一现象会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中间、学生党员与普通群众之间、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但统计的结果发现,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在“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表现”这一问题上,有75.4%的学生回答“只听不做笔记”,只有12.2%的学生回答“认真听讲做笔记”,“看其他书或睡觉或根本不听”的占了12.4%;在“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上,有23.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45.6%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教学效果往往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环节,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也即是教学模式。前者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后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感兴趣的,部分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是因为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环节入手,查找原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等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和人文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其政治功能的实现,而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发挥,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持久的内驱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然而当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认识还不到位,表现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按照国家统一的教材,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满足于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的重要性,不能把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追求目标,而仅仅把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作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
(二)教学内容死板
在“有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逃课,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问题上,有59.8%的同学认为是“教学内容死板,不感兴趣”。不少同学反映,在课堂上,老师倾向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灌输,而较少涉及一些时代热点和关系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社会问题,呈现出“学生知道的反复讲,学生不知道的绕开讲”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的历史使命,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固然重要,也很必要,但是过分强调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取得实效。新时期,大学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思维开放、个性独立的青年群体,他们关注自身发展,关注社会现实、国家命运乃至世界形势,并渴望与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旦这些在课堂上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挫伤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
(三)教学方式陈旧
调查中显示,在“课程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一题中,学生回答“教学方式陈旧”占了62.4%,“理论功底缺乏”占10.2%,“语言缺乏感染力”占18.2%,“教师个人因素”占9.2%。可见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说教、轻启发,重灌输、轻交流,还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不太关注学生是否能吸收和内化,师生之间远远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尽管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老师上课时都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做到图文并茂,但是具体教学方法上,相当一部分老师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说教式,没有很好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仅仅局限于就理论而谈理论,很少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调查中显示,“经常举实例阐明观点或者活跃课堂气氛”的老师只占29.2%。在“您认为教师不定期使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问题上,有74.3%的学生表示了肯定。由此可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课堂内外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就目前而言,在课下能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数只占20.1%,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教学中的不足。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强化其政治目标外,还应突出追求人类的知识理想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两个目标。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坚持人类的知识理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坚持人类的知识理想也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不移的信仰。不管在未来社会主义遇到何种困难,也不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们的这一追求都不应该改变。正如青年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得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7马克思为知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信仰,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当今大学生对知识有着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他们渴望求得真知,改造社会,因此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和引导。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自己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这一本质,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将追求全面发展的动机转化为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动力。心理学中的需求理论曾指出,人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这种事情可以满足人们心理的某种需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仅仅以通过考试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缺少“个体”的发展定向,没有“个体”的自我实现,所以其学习也就仅仅停留在非自主性的学习上,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深刻的感召力。因此需要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与学生对个人发展的关心和期望密切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这种内在的追求最终将变成学习的强烈动机。
(二)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好的教学内容往往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当前,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善于解答时代热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效建议”这一问题上,有34.7%的学生提到教学内容要能“解答时代热点”。在信息共时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信息的拥有量方面不再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凭借便捷的互联网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他们关注社会,关心现实,对时代热点比较敏感也很感兴趣,并渴望老师能做出解答。尤其是对一些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在没有任何官方消息时,网上的消息、评论早已铺天盖地,学生往往在教师授课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再空谈理论,就事论事,更不能避而不谈,而应该借助网上报道的大量即发事件及议论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把课堂教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吸收最新理论成果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以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和价值引导。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除了希望在课堂上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外,更渴望老师能对关系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做出回答。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碰撞、摩擦和冲突,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转变中的迷惘和困惑,形成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所以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令人担忧。他们渴望老师能将思想政治课和心理教育适当联系在一起,以帮助解决大学生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脆弱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填补情感教育的缺位。有的同学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学生的就业实际。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近些年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受自身获取就业信息的局限性,多数同学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在课堂上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的就业情况作出分析,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以帮助其日后更好地就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强化公共价值教育
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呈现出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公共价值教育不足的现象,这可以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在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原因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课堂对自己没用,还不如去做兼职挣钱、上网打游戏”等等,这与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严重等问题有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品德高尚的、身心和谐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公共价值教育。这里所指的公共价值除了传统上所认为的自由、平等、人权、科学、民主、法治等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2]70,具体包括:开放意识和宽容精神、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以及法律意识、效率意识、艰苦奋斗、诚信公正、谦逊正直、见义勇为等。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效性的要求,更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要求。
1.因材施教:引导式教学
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针对不同智力水平和需要的学生施以不同教育的箴言。其中的循循善诱方法,在于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触类旁通,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孔子还主张教学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致力于创建宏观和微观的分层模式进行教学:首先,牢牢把握宏观,注重舆论引导;其次,注重审视中观,立足实际;最后,深入微观领域,强化心理引导。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查阅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改实验班的97名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也很好地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对“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回答,认为“参与式”的占35.8%,认为“启发式”的占28.4%,认为“研讨式”的占27.4%,认为“讲授式”的占7.4%[3]90-91。总之,不管是参与式、启发式还是研讨式,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运用这种方法将教学内容大体分层之后,教学目的更加明晰了,同学们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对思想政治课有了重新的认识。
2.走出课堂:体验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走出课堂,进行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让学生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社会实践,在解决现实问题,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建议也正反映了这一点。在问题“你最喜欢的实践教学方式”上,选择为“志愿者”的有34.3%,考察参观的有24.1%,校外走访的有18.9%;社会调查的有16.0%。这些都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仅把自己当做被动的受教育个体,而是渴望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也从另一角度启发了我们: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和经济实力等综合状况,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志愿者实践活动。尤其是红色景区附近的高校,可以考虑以红色老区为阵地,广泛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在合理规划、精细统筹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课的上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革命老区,通过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在生动、细致的情景中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的效果。
3.宿教结合:“书院”式教学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建议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尝试“书院式”教学方法。书院是指华东理工大学成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单位,具体是指以四栋相邻近的学生公寓为一个社区,并以书院形式进行冠名,分为南洋书院、东吴书院、大同书院、江南书院、震旦书院等五个书院。采用书院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书院为阵地拓展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课的作业完成和课下学习,如集体完成展示作业、各寝室自拟专题自我学习,举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专题讲座、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使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的学院的优秀人才得到更大的展示平台。这样既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又能增强学生对教育者、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的认同程度,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2]黄建炜.论转型期的价值冲突与公共价值理念[J].唐都学刊,2005,(1):68-72.
[3]李凤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教改实验班为例[J].经济师,2009,(5):90-91.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42
A
1001-7836(2010)02-0049-04
2009-12-17
华东理工大学2009年大学生创新实践(USRP)项目部分成果
刘伟兰(196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