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2010-08-15黄丽君
黄丽君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黄丽君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后进生是高校学生中需要关怀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需要、人格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助方法与策略。
后进生;心理特征;转化
“高校后进生就是校园里学习生活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或其他外界原因而导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未能达到学校和国家对大学生要求标准的那部分学生。”[1]其具体表现特征为:成绩差,经常补考、不能获得学位,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违法、犯罪等。尽管他们为数不多,但如果任其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难以预料的。目前,一般是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方面着手,对后进生群体加以关注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构建外在的社会关怀和教育监控体系。本文主要从如何把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转化工作进行探析。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才能知人。”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提高施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总结,笔者认为后进生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1.个体心理的障碍
从心理素质看,后进生的独立性意向的迅速发展与认识能力低下不适应的矛盾,使其易感情冲动,产生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从思想水平看,后进生社会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直接或间接受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后进生易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障碍,可能会出现情绪反常、注意力分散、“惧怕感”缺乏、性格偏执等行为。
2.家庭教育的失范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后进生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后进生在家庭里都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有些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对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关心备至,却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不足,致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3.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真、善、美,假、恶、丑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弄虚作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部分学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纪律松懈、成绩落后。
4.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绩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尺度;教师上课多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那些原本学习基础偏差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勤奋好问却又暂时找不到门径的学生、天资聪颖却生性好动的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诸多不适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表现为消极懈怠、得过且过。同时,个别教师对表现差的学生持消极态度,对有缺点的学生不理睬或有意孤立,有些教师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方面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刺激,因而产生了自卑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1]。
二、把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弄清其心理需要和人格需要
后进生的心理大都很复杂,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矛盾:
1.自尊心和自卑感常交织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后进生也是如此。然而,绝大多数后进生因长期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进而自暴自弃。为满足自尊的欲望,他们不惜采取种种不正当的做法以求突出自己,得到他人的关注,如当众出洋相、搞恶作剧,甚至打架、顶撞老师,借此来显示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2.有逆反、疑惧心理
在后进生的生活经历中,常常受到责备、嘲笑甚至打骂,造成了感情上的创伤。因此,他们对周围人的态度、反映很敏感,主观上认为教师、同学对自己不公平,所以抱有“戒心”和“敌意”。一摸就跳、一触就闹,对教师也持不信任的态度。教师找他们谈话,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往往换来不是沉默、回避,就是采取粗暴的抗拒态度。他们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对人对事多疑,偏执、不合群等。
3.要求上进又往往意志薄弱
绝大多数后进生并非“朽木不可雕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那种求上进的愿望,也在作出努力,只要教育者引导得法,他们会振作精神去奋力一搏的。但是由于长期形成散漫、怕苦、畏难、缺少耐心的习惯,加上基础较差、毅力不强,一遇挫折,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停滞下来,依然如故。
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
后进生生活中常会遇到老师的重言轻语、同学的指指点点、家长的唠唠叨叨。因长期生活在这种被漠视、受歧视的环境中,较少尝到人间的温情,一旦别人对他们倾注爱心,他们会倍加珍惜与感激。也正因为他们对外界很敏感,如果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他们,他们就会像刺猬一样伸出周身的小刺,轻则不合作,重则对抗甚至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过激行为,让师生都不得安宁,他们对教育的态度是服软不服硬[2]。
三、讲究方法和策略,做好五个“心”,促进后进生转化
1.要有正确心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后进生并非什么都后进,他们也有优点、有特长、有闪光点、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要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没有彻底摧毁,教育就还是有希望的。”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努力为后进生创造进步的条件,再加上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甚至还能由后进变为先进。
2.要与后进生“谈心”,加强情感交流,引起思想共鸣
后进生在感情上已和老师疏远了,为了“保护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老师之间拉开距离,形成心理鸿沟。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情感交流来消除后进生的隔阂心理。而要打开后进生的感情大门,教师就要善于与他们交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赤诚。交心意味着要以平等的态度同后进生交朋友,切忌摆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如果这样,双方地位尊卑悬殊,必然加大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影响教育效果,如果换一种方式,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以心换心,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不是不可交的朋友,那么,后进生就会消除戒备,与你交心,只有教师与后进生双方心理互相沟通,引起彼此间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给后进生以“爱心”,温暖他们的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发展可以说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阳光,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暖在学生的心间。对后进生的爱表现在既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心理。在学习上,多提问,布置作业要降低难度,作业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做到面批,采取结对子的方法,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也来帮助他们等。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给他们以物质上的帮助,遇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突发事件要处理好等。在思想上,多主动和他们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知道他们想什么,帮助他们分析想法的对与错,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心”,使自己成为后进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才会对你“无话不谈”;在心理方面帮助他们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告诉他们有哪些长处及不足,应该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样,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思想和心理方面关心后进生,使他们感到在学校里时时处处都有温暖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会对教师充满感激、尊重和信任,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管束和指导,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愿意学你所教的这门课了,成绩就会慢慢提高的。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会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4.尊重和信任,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
教师要用真诚和善意,赢得后进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使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和可近,从而消除疑惧和对抗,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要不断发现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成绩和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后进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缺点和优点,即便是后进生也有闪光的地方,也蕴藏着某些优点和长处,只是不引人注目而已。教师要辩证地对待后进生,善于发现和及时专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并予以鼓励,即使是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使之得以充分发挥和不断巩固。
5.要有恒心,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已久,积习难改。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3]。
总之,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我们应正确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起信心。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的进步充满信心,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帮助他们,后进生也是可以转化的。让我们从“心”开始,给后进生一个机会,还教育一个奇迹。
[1]秦旭鹏,高杰.高等院校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9):66-67.
[2]熊英,陆平.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7):42-46.
[3]王正良,李盛锦.“雨后”方见“彩虹”——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22-25.
Under-achiever's Psychological Features and Education Strategy
HUANG Li-ju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The under-achiever is a special group that needs particular conc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perly transform them.We should adopt feasibl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educate and help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personality needs.
under-achiever;psychological features;transformation
G444
A
1001-7836(2010)02-0086-03
(责任编辑:郑龙云)
2009-11-30
黄丽君(1982-),女,四川资阳人,助教,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