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对黑龙江省高校的调查为例

2010-08-15初智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初智巍,黄 红,孟 霞

(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哈尔滨150050)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对黑龙江省高校的调查为例

初智巍,黄 红,孟 霞

(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哈尔滨150050)

对黑龙江省七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漠视生命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生存能力欠缺、人生价值标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等。为此,提出高校应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及实现途径。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校园内的自杀、犯罪及其他忽视生命的事件频频出现。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大学生的自杀率更高。面对这些,我们不由产生了众多疑问,这种对生命漠视的态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否具有普遍性?大学生是如何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内涵的?大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究竟如何?这一切成为了我们此次研究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综合考虑了高校的所属类别、等级、地域等因素后,选择了七所高校。在被选到的高校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学校的1~4年级中各抽取了1个班级,被抽到班级的所有学生组成最终的样本。

调查采用了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剩余有效问卷771份,有效率为96.4%,最后通过SPSS 11.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描述

(一)生命教育的客观需求

1.认识生命

认识生命是指大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情况,其中包括对个人生命、他人生命以及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

(1)关注个人生命。调查中在问及遇到挫折是否有过自杀念头的问题时,83.4%的人回答“否”,而在有过自杀念头的人中,有10.5%的人有过自杀行为。通过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在是否有过自杀念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相伴概率达到了0.000。

由此可见,虽然多数大学生都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仍有不小比例的学生存在着漠视自己生命的现象,而其中女生在面对挫折时漠视生命的倾向表现得更加突出。这说明大学生的内心是脆弱的,思想上存在困惑,在遭遇挫折的窘境下,对生命缺乏足够的尊重,甚至表现出对自杀的认同。

(2)关注他人生命及一切自然生命。仅有66.1%的人认为“毁坏花木、捕捉动物是伤害动物的行为,自己尽量不做”。24%的人虽意识到其他自然生命的存在,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珍惜,另有6.8%的人从没意识到其他自然生命的存在,对自然生命的漠视程度可见一斑。15.9%的人认为马加爵、刘海洋等漠视生命事件的发生“总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分别有1.7%和21.7%的人认为为抗击非典而牺牲的医生护士们的行为“太傻”和“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自己不会做”,从中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他人和自然界的生命的重视程度偏低。

2.认识死亡

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有生必有死,生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正视而无法回避的。认识死亡即是考察大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

(1)对待死亡的态度。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与不可重复性。有60.5%的人认为“人的生命仅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而有28.2%的人认为“人死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还会有来生”。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上20.8%的人回答“害怕死亡”或“忌讳谈死”,只有76.8%的人能够“顺其自然,坦然面对”,另有2.3%的人回答“一点不怕,死是一种解脱”,可见有1/3的人对死亡缺乏正确、理性的认识。

(2)对待自杀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自杀行为,他们尊重生命,并对家庭和社会有着较强的责任感。认为自杀“是对家庭、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亲人和朋友的背叛”和“是对人生命尊严的践踏”,合计占到了60.6%,认为“自杀有时是一种抗争的手段”、“当生命已无快乐可言,自杀是可以理解的”以及“人应该有自杀的权力”合计占到了30.7%,另有8.7%人持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消极生命观。可见,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人存在着消极的生命观,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杀倾向,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生存能力的掌握。生存能力无疑是个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各种灾害或困境面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或救助他人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回答最基本的关于我国火警电话时,97.8%的人都能够回答“119”;但当被问到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时,有16.9%的人回答错误甚至回答“不知道”;在家中发生煤气泄露时仅有71%的人回答要开门窗通风;16.6%的人不知道石墨是导体;在更复杂一些的关于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技能方面仅有11.7%的人“学过相应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只知道很少”的人占到了30.5%,另有3.7%的人“一点也不知道”。

3.认识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简言之即是考察大学生是否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将其操作化为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自身从事活动价值的认识、自身之于他人价值的认识[1]。

(1)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其自信的基础。调查显示,72.8%的人“觉得自己还不错,有缺点也有优点”,18.1%的人“觉得自己很平凡,很一般”,另有7.3%和1.8%的人“觉得自己各方面很突出,很优秀”和“觉得自己总比别人差”。而通过进一步的卡方检验发现,在这一问题上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相伴概率达到了0.001。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对现在的自己是否满意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对自身的认可程度。但回答“是”的人仅占到了回答者的23.4%,回答“不是”的有52.3%,另有24.2%的人“说不清楚”。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家庭所在地的不同在这一问题上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相伴概率分别为0.007和0.04,独生子女要比非独生子女的满意度高,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满意度高,而在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2)对自身从事活动价值的认识。人不仅是生物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对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每个大学生都有着漫长的学习经历,针对大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显示,回答次数百分比最多的选项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占到19.5%,“获得谋生的手段”和“将来找个好工作”分别为18.9%和17.4%,回答次数最少的选项是“为国家、社会作贡献”为11.8%。可见大学生在学习目的的理解上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他们对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目标实现的追求远高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

在对大学生活的感受上,仅有37.7%的人认为“生活很有乐趣,过得很充实”,38.1%的人认为“有时会有乐趣,但不是很多”,“生活很无聊,没有什么乐趣”和“一般,不好不坏”合计占到了24.1%。反映出大学生生活的幸福感、充实度不高。对于自己的未来,32.9%的人经常对未来感到茫然,27%的人“说不清楚”。在对生命的质量与长度的认识上,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和“说不清”的合计占到9.5%,另有19.7%的人认为“无所谓,随机应变”。可见部分大学生在对生命的思考过程中是缺乏生命理想的,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

(3)自身之于他人价值的认识。87.9%的人认为同学在有困难的时候自己会主动给予帮助,但仍有12.1%的人回答“不会”和“说不清楚”。在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上,34.1%的人回答“社会及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44.3%的人认为三者是平等的,有6.1%的人回答“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及他人利益”,还有15.4%的人“说不清”。可见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但仍有20%以上的人“说不清”或“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在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的认识上,仅有51.7%的人认为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其余为“社会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以及“说不清”,这再次表现出大学生价值观的物质性和模糊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物质化的人生价值追求显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生命的体验方面,在美与善、快乐、光明和充实四项指标中,对生命体验表现为积极评价的均在60%以上70%以下,可以看到,多数大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快乐的、积极的,但超过30%的学生还是趋向消极一面,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二)生命教育的主观需求

1.对生命教育的了解情况

调查发现,2/3的高校大学生没有听说过生命教育。在听说过生命教育的学生中,仅有32.1%的学生回答学校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仅有24.2%的学生回答学校组织过有关生命方面知识的相关活动。在学生有关生命方面知识的来源调查中,回答次数最多的前三个选项分别为“社会传媒”、“自身生活体验”和“家庭教育”,而承担着主要教育任务的学校却排在了第四位,仅高于“朋友”一项,可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方面的严重失职。

2.对生命教育的课程需求

在对生命教育课程需求的调查中显示,能够明确感觉到自己需要了解有关生命方面知识的人数占到了69.5%,“说不清”的为16.6%。可见学生对于生命教育课程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却是高校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矛盾。

四、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存在漠视生命的现象

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虽然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也能意识到珍惜生命的必要性。但漠视生命的现象依然存在,他们在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觉得活着很累,缺乏足够的抗挫折能力,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常常会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来应对困难,甚至于伤害他人或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生存能力欠缺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命观存在着较大的偏颇和误区,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不能理性地面对死亡,对死亡缺乏正确的理解。约三成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对死亡的态度消极,认为死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方式,在他们身上呈现出自杀倾向。

在生存能力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安全教育了解了求救、报警、面临煤气泄露等突发情况时该如何应对,但对于更高要求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包扎止血、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医学自救、他救方法,掌握的大学生相当有限。

(三)人生价值标准上存在功利化倾向

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总体上比较正向,在社会中证明自身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人生目标的功利化、短期化以及明显的物质化倾向,大部分学生都将学得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等作为进入大学以后的人生目标。

(四)大学生对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求

从调查结果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主观需求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求,但我国内地目前已经开展生命教育的高校凤毛麟角,这种供需矛盾在当前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建议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而使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让生命教育走进校园。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要改善大学生的生命观,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它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集中和系统,而且可以降低实施难度。在台湾、香港的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模式,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相应的需求开设相应的生命教育课程。

开课的形式可以运用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开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体悟周围世界,并通过多种体验渠道发挥自己的潜力,以求充分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视听教材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生命实践体验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在生命教育中可以采取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各种真实的场景中体会生与死,形成一种深刻的生命情感,这种情感更能增加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培养学生对自身生命的热爱的情感,进而发展为对其他生命也产生热爱的情感。

当然,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但是学校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体,只有学校重视,积极参与实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才能取得积极、理想的成效。

[1]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bout Lif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U Zhi-wei,HUANG Hong,MENG Xia
(Department of Art and Science of Heilongjiang Engineering Institute,Harbin 150050,China)

The sample survey on the students in seven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of treating lives with indifference amo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They don't have the proper knowledge of death,and are short of surviving ability.There appears a tendency of utilitarianism on the standard of valu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lif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realize i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life education

G479

A

1001-7836(2010)02-0022-03

(责任编辑:孙大力)

2009-12-16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初智巍(1980-),女,山东文登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调查方法研究;黄红(1969-),女,四川阆中人,教授,系主任,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法学硕士,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企业社会工作、家庭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孟霞(1980-),女,山东禹城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心理咨询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