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背景下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2010-08-15娄南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公平

娄南平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干训中心,哈尔滨150080)

教育公平背景下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娄南平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干训中心,哈尔滨150080)

针对校长这一职业,其发展方向应该是职业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深刻挖掘职业化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弊端,提出校长专业化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证。

教育公平;校长;职业;专业化

一、校长是一种职业

所谓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在学校组织中,我们比较认可教师是一种职业,而作为教师管理者的校长,我们通常认为是具有最高行政职务的教师。但翻开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法大典》,会发现中小学校长已被作为独立的职业列出来,具体描述是: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校长作为独立的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今天,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组织复杂化,学校工作专门化和知识化,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管理工作从教学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以促进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与有效性,也使得校长职业从教师职业中逐渐独立出来,并日趋占据一个独立的社会领域[1]。

1.校长职业的共性表述

有专家归纳了职业的五个关键特征:(1)目的性:从业者以获取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能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3)稳定性:工作内容独立而稳定;(4)规范性:有一定的从业规范;(5)群体性:有普遍的社会需求和较大的从业群体。从前,以教师为职业身份的校长,具有职业的上述特征,而独立成为一个新职业后,从实际情况来看,校长还不是一个纯粹的职业,所以校长职业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校长职业的个性角色

作为校长,其工作内容与从业规范却比教师要高。因此,在校长的职业特征里最醒目的是校长的个性角色特征,即校长应该具有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工作行为和主要职责。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校长应该懂得教学,成为学术带头人,做学校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同时,校长还要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二者是不同的概念。领导者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要思考对学校发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强调领导力,更多依靠领导者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体现出艺术行为;而管理者,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对校内人、财、物等的管理,强调执行力,依靠制度、规范来约束,属科学行为。有人说,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是正确地做事,而兼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人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二、校长职业化——职业错位引发的改革

错位,这里借用它与定位相对应的含义。校长职业定位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实际上往往是校长“在其位,不谋其职”。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校长被纳入行政干部系列,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使得校长具有很浓的“官本位”色彩,行政特征显著。《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校长(指公办学校)主要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实行校长负责制。虽然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职权,但学校的一切人、财、物等由上级行政部门控制,校长也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外控式的管理模式。这样的背景下,校长不能真正履行自身角色的职业职能,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难以实施。多数学校采取了“正职主外搞外交,副职主内抓教学”的模式。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出现了“教育产业化”的呼声。用经济的眼光看教育,既然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相对市场是稀缺的资源,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就形成一种供求关系,学校的发展通过像企业那样走市场化道路,打破由政府一手包办的僵局。在“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基础之上,2001年“校长职业化”的命题被提出,支持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校长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遵守聘约规定的职业岗位要求,拥有专业的职业能力,成为履行服务、经营学校责任的“职业经理人”。校长职业化的理念是要把校长从官本位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任命制的事业管理者转变为聘任制的产业经营者,由执行计划的职务校长转变为关注市场的职业校长[2]。

校长职业化是经济领域的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有积极的一面,它注重校长的职业能力,强调校长职业精英化、品牌化,但未能充分考虑教育的属性和基本规律。根据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的理论:扩展其服务给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在使用与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被认为是纯公共产品。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体现了国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和免费性。可见,义务教育从理论上和制度上规定了其公共产品属性。而公共产品的服务一般由国家政府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市场的筐里不能装入公共产品。因此,我们否定了“教育产业化”的概念,“校长职业化”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校长专业化——教育公平引领的职业新发展

1.校长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博弈

“校长职业化”命题一提出,便争议四起。支持者、反对者皆有之。正是在对“校长职业化”观念的争论、批判、反思中,“校长专业化”问题才逐步凸显出来并进入学者的讨论日程。随着对基础教育公益性的确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的肯定,职业化与专业化原本两条并行的直线也开始出现趋近并最终重合。从最初的对立论,职业化论者认为:职业化是引发一次打破传统的观念革命,专业化是传统框架内业务能力提升而已。而专业化论者则反驳:“校长职业化”一词在学理上讲不通,“化”是转化的过程和结果,既然承认校长是一种职业,就没必要再“化”为一种职业;到阶段论,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职业化是前奏和基础,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到最后的同质论,职业化就是专业化。尽管博弈的结果,专业化占据了校长职业发展的主流,但职业化的命题还是给专业化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推动了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我们现在提倡的校长专业化,首先,确定专业是校长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次,认为校长目前还不是完全职业,是准专业性职业;第三,通过制度建设、专业培训结合校长的自我发展来实现校长职业的专业化。

2.教育公平呼唤校长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同时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此,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也是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3]。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在校长职业化与专业化的争论中,职业化论者强调要摆脱政府使教育市场化,那么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使优质教育资源偏向于经济能力好的家庭,从而导致教育起点不平等。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主导属性——公共产品属性表明它具有鲜明的伦理规定性,即强调公平与公正。而这种公平是基础教育功能的体现与保证,因此办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职责,在基础教育中,政府而不是市场起着保证公平价值实现的作用[4]。正是出于对公共产品的责任和义务,我国政府在职能转轨过程中开始对学校“松绑”,强调从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过渡,但这丝毫也不意味政府自动放弃了办学管校的权力和责任,只能说明政府在管理学校的理念、形式与手段上出现了变化,学校仍被政府“松松地绑着”[5]。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制,用宏观政策调节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发展平衡,从而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的过程公平从主观的角度就是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诚然,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学生的无限需求来说是稀缺的,因此,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就要大力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而优质学校建设中校长的职责是不可替代的。作为学校的领跑者,校长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以特色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6],以科学管理融合人文管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立足于本职岗位,向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以专业的精神、专业的能力和专业的知识创建优质学校。校长在加强自身专业化过程中,也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最重要的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团体,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1]吴开华.国内“校长专业化”研究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3):35-41.

[2]校长走向职业化 or走向专业化?[EB/OL].http:// www.eduzhai.net/jiaoyu/573/jiaoyu_170000.html,2007-04-13.

[3]叶平,张传萍.对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政策,2007,(4):40-42.

[4]中国校长:专业化之路究竟如何走?[EB/OL].http:// www.fyeedu.net/info/58000-1.htm,2006-12-29.

[5]张新平.加强教育宏观调控,深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30-35.

[6]王敬民.校长专业化与优质学校建设[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5-6.

(责任编辑:孙大力)

G471.2

A

1001-7836(2010)02-0040-02

2009-11-13

娄南平(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公平比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