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根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2010-08-15周海芳梁振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之根寻根姓氏

周海芳 梁振丽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河南根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周海芳 梁振丽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渊源,可谓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寻根热”至今方兴未艾,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对根文化资源的研究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将河南境内的根文化资源分为人文始祖之根、中华姓氏之根、古代都城之根、先哲思想之根,加以论述。

河南;根文化资源;

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缩影,其本质为根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之根,也是中华文化之根。

一、人文始祖之根

中华民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心理使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不忘自己的始祖,并具有强烈的寻根意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华民族有九大始祖,即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他们或生于河南或建都于河南,他们的活动空间多以中原大地为基本。

据传,伏曦古为三皇之一,古书也有很多关于伏羲的生活经历的记载,《纲鉴易知录·五帝纪》记载:“太昊作都于陈。”《左传·昭公七年》亦载:“陈,太昊之墟也。”(陈,又称宛丘,今河南淮阳一带。)《水经注·宛丘》记载:宛丘“城东三十里犹有牺城,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之都陵”。今淮阳有太昊陵,民称“人主坟”,即伏曦墓。

传说炎帝、黄帝是同父母兄弟,“少典娶有乔氏女,生黄帝、炎帝”。今新郑市西的具茨山,即炎黄故里,经过整修成为中华儿女的祭祖圣地,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景点,郑州市附近的新密市也有一处轩辕黄帝宫,是祭拜黄帝的另一处圣地。

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生于若水,居于帝丘。[1]1987年,濮阳出土了用蚌壳砌塑的龙形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经考古专家鉴证此处为颛顼的墓葬。帝喾高辛氏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居于西亳,[2]如今偃师一带仍有很多遗址遗迹作为历史的见证被发掘出来并向公众展示。

史籍中尧和舜的事迹多在山西、山东、河北一带,但他们也都是黄帝的后裔,在河南境内也有活动,尧的儿子丹朱被封于丹水,即今河南内乡、淅川境内的丹江。

禹是最早建立国家的人,旧址即今河南的禹州。相传大禹为了疏通黄河,曾劈开三门山导水东流,也就有了今天河南的三门峡。时至今日河南仍有许多地方以各种形式纪念大禹的伟绩,开封市内就建有禹王台,郑州的黄河游览区有大禹的塑像,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

活动于中原地区的人文始祖及其族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河南史前学文化,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等。这些史前文化与周边同时代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吸纳、壮大,并最终在中原孕育诞生了中华文明这一世界古文明瑰宝。这一文化作为当今华人共同认可的文化符号,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本所在、触摸到自己的血脉所系,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

二、中华姓氏之根

九大始祖及其子孙或生于或活动于中原,因此可以说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因此中原又是中华姓氏(主要指汉民族的姓氏)的根源所在。

要确切的统计出中国姓氏到底有多少不是容易做到的,并查明其中究竟有多少姓氏源于河南也同样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只能以常见的、涵盖人口较多的姓氏为基础来讨论姓氏寻根问题。谢均祥在他最新发表的《河洛文化与中华姓氏起源》一文中指出:起源于河南的古今姓氏达1834个,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列的120个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者45个,两项合计共97个。[3]张新斌在《寻根文化与寻根战略》文章中,涉及姓氏341个,其中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者77个(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为78个)、与河南有密切关系的姓氏20个。换句话说,100个大姓中有97个与河南有较多的联系。总的来讲,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在 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中原。近年来河南省成立了省级姓氏研究机构,还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与海内外姓氏研究机构或联谊机构、宗亲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为寻根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据侨务部门不完全统计,近20年,河南省共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人数达30多万人的寻根谒祖团。世界陈氏、世界郑氏、世界谢氏等宗亲总会,都曾多次组织世界各国相关宗亲团体来河南寻根祭祖。

三、古代都城之根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作为中华文明标志的古代都城也有着重要意义。自然条件优越的中原地区,自远古至春秋、战国及后世封建帝国时代里,这里都曾是古代帝王将相们建都立业的必争之地,因此今天的河南境内古都是不可胜数。

现已被公认的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四个,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的开封,还有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安阳,以及新近加入大古都行列的郑州。

洛阳是中国定都朝代最多、定都时间较长的古都。夏禹都阳城、汤都西亳以及成周的东都洛邑遗址都是洛阳悠久历史的见证,此后的许多封建王朝许多也在此建都,如汉魏的洛阳故都(西汉初年建都于洛阳,数月之后前往长安,终东汉一朝在此建都曹魏西晋北魏亦都在此建都,故称之为汉魏故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五代时洛阳是后梁、后唐的国都。洛阳作为国都已近千年,长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也更具有魅力。

素有“夷门自古帝王州”之称的开封,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远在上古时期,开封就属于九州之一的豫州;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西汉景帝即位时,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魏都从安邑迁往大梁,开封作为国都的历史由此开始;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建都于此,历经40年,开封也由地方政治中心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都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在宋朝时作为古代城市的开封达到了它的发展顶峰,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此后历9帝,长达168年之久,时称东京,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可以说宋朝是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尽管在此以后没有再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作为中原大都市的开封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仍起着重要作用。

安阳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都在这里出土问世,还有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在此发现与发掘。另外,这里还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

新加入的八大古都之一郑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有熊氏”生于轩辕丘,就是今天郑州下辖的新郑市,这里也曾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正是由于这种居“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大小小的诸多王朝在河洛地区开国建都,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天下的大凑”,应该是当之无愧了。

四、先哲思想之根

中华文化的四大思想渊源都与中原有着密切关系,道家发端于中原,儒家见用于中原,法家原生于中原,佛教最先落根于中原,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最深层结构,规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也推进了中原文化的丰富与繁荣。

道家文化发端于河南。被奉为道家鼻祖的老子,故里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境内;庄子,故里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列子,郑国人,故里即今天的新郑。道家思想的三位奠基者出生在河南,也正是成熟的中原农耕文明促进了道家思想的诞生和传播。因而,中原文化的很多特征正是道家文化影响的结果,首先,道家思想与中原农业文明互为表里,奠定了中原文化柔缓的基调,也成为中华文化基本特性;其次,道家倡导的“天人合一”论,在中原文化中更是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主导着中原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次,道家学说也造就了中原文化“坚韧”的品格。中原文化命运多舛,但仍能一直传承下来,除了农耕文明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外,还有道家的这种坚韧品格使然。道家文化在中原文化的显著位置,使它成为中原文化最基本的、最深层的内核。

儒家文化自汉以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该文化与河洛地区的关系密切,它不仅源于此,也发展于此。首先,儒家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河图与洛书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滥觞,儒家经典《周易》来源,也是儒家学派的依据;其次,孔子的许多思想来源于此地的周公,不远千里来到洛阳考察、学习周公制定的礼乐,探讨周代的治国模式,把“克己复礼”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孔子本人也曾说“文郁郁乎,吾从周”。河洛地区还是儒学的教育和传播中心,洛阳的东汉太学,拥有太学生3万余人,东汉明帝亲到太学讲经。这里有当时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东观,藏书达到7千余车。许多著名学者王充、阮籍、嵇康、向秀、韩愈、邵雍、程颐、程颢等都曾在这里游学。尤其是二程在此建立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促进了儒家文化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中原地区还是法家学术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大多出生于此地,子产、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都是中原人士。兵家文化与武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也与河南有着密切关系。战国时期著名的兵家代表人物鬼谷子在就曾在云梦山讲学,也就是今天河南县境内。淇县政府对有关遗迹进行修复,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古代第一军校”。关于墨家文化寻根,近年也有新的进展,专家学者最新研究与考察的结果认定墨子的里籍为河南鲁阳,即今天河南鲁山。

五、结语

发达的河南有着丰富的根文化资源,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人文始祖之根、中华姓氏之根、古代都城之根、先哲思想之根外,还有很多的民俗文化根源也可以追溯到河南。尊“根”敬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根文化也就成了维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热”也正是新时期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突出表现。这股热潮不仅加强了海内外华人的联系,同时也引起了对根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的热潮,给中原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注释:

[1]帝丘:今河南璞阳.

[2]亳:今河南偃师

[3]转引自王永宽.中原姓氏寻根概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1]谢均祥.中原寻根:源于河南千家姓[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李任远,王小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便览[M].成都出版社,1991.

[3]葛剑雄.中国移民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丘菊贤,杨东晨.中华都城要览[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5]李乔,许竟成.固始与闽台[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6]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科学出版社,1960.

[7]张新斌.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9).

[8]王永宽.中原姓氏寻根概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9]李令福.“古都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综述[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10]田五昌.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J].殷都学刊,1986(4).

[11]张新斌.中原历史名人与新世纪的中原[J].中州今古,2002(1).

[12]王保国.论中原文化道、儒、法、释思想内核的形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1).

周海芳(1985-),女,河南商丘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梁振丽(1987-),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0-05-19

猜你喜欢

之根寻根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有趣的姓氏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姓氏拆解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追寻乡土之根展现文化之魂——广播文化类栏目的审美追求
寻根船
中华之根自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