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 问题引路 主体互动 有机结合
——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的做法与体会

2010-08-15廖传忠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主体

廖传忠

(淮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 淮北 235000)

精心设计 问题引路 主体互动 有机结合
——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的做法与体会

廖传忠

(淮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六个“为什么”是深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过程中,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有着独特优势。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具体做法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始终贯彻问题意识,运用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的主体互动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思想概论》;六个“为什么”;设计;问题;互动

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根据中宣部的通知精神,高校要把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基础上,对于回答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问题上,都有着直接的和间接的联系。所以,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既能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又能联系社会现实加深对六个“为什么”的理论内化。为此,我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时,采取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实施问题意识,通过主体互动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和组织教学,实现六个“为什么”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 六个“为什么”走进课堂、融入头脑、使学生能够真懂真信,并切实提高他们的知识境界、思想境界和理论境界,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当今大学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学生,他们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了解甚微,据笔者对学生的历年调查,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家长、课程、为数不少的毛泽东诗词和某些影视作品来知晓的。而对于毛泽东著作、毛泽东传记、毛泽东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但是,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又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存有许多困惑。对于六个“为什么”也存有大量的疑惑和认识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按照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依据学生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有机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我们把《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整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五个专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问题;新民主主义“三基本”专题,重点解决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问题;一化三改定乾坤专题,重点解决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问题;社会主义探路程专题,重点解决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的问题,抓住根本活灵魂专题,重点解决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这些教学专题与所学课程在体系上基本是一致的,与教材的章节结构也基本是吻合的,但又体现了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的内容着重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六个“为什么”“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实施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教学规律,以问题开道,以解疑释惑为着眼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整体到具体,既全面阐释基本原理,又深入剖析典型事例;善于从历史到现实,既讲清楚取得的成果和经受的挫折,又深入分析历史背景,讲明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才能有效地实现《毛泽东思想概论》吸收与渗透六个“为什么”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贯彻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方式,就是以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六个“为什么”为基础,围绕若干个主题“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课程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预习、准备和听课,并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探讨、认同和内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中,围绕主题“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提出为什么作为欧洲产生的思想体系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科学、先进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提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历史、创造理论的伟大过程。蕴藏在这一创造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围绕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发生的。提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使学生懂得并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的理论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着眼点,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在“新民主主义‘三基本’”专题中,围绕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近代中国面临哪两大历史任务为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使学生从新民主主义历史的学习中领悟到,近代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引导中国人民完成两大任务,就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两大任务,就能够成为掌握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在“一化三改定乾坤”专题中,围绕“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主题,以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比较为题,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比较,让学生思考并认识为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不能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去完成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什么中国人民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探路程”专题中,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主题,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理论基石;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并不都是晚年错误。使学生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

贯彻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方式,还要在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即着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其二,我们所说的毛泽东思想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不是高高在上、无法触及的。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又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看待现实问题;既要强调理论问题,又要注重实践教育;既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在教学中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解疑释惑过程中,一要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力争表达方式符合青年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多通过摆事实、论证史实来讲道理,使理论由深奥走向通俗。注意传播方式形象化,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思想具体化。注意传播手段现代化,多采用生动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大众的语言、科学的手段,深入地研究、解释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使学生不断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浅显的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二要联系历史实际,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如“社会主义探路程”专题,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用毛泽东的一段话作为作业题。“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准备提纲、课堂讨论的方式,弄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谁都不可能一下子都认识清楚,客观形势也不允许把事情都弄清楚再起步。只能边干边学。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无论是正确的理论观点还是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使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备了条件。三是联系现实实际,在“抓住根本活灵魂”教学专题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观点外,鉴于学生对毛泽东的一些误解,给学生放映《毛泽东》的传记片,看《毛泽东传》,并以“毛泽东的民族精神”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用毛泽东诚信高尚的人格力量提升学生。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认识到,毛泽东以他不平凡的一生,证明了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又以他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证明了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蒙受了亡国灭种的灾难和耻辱,是毛泽东把这个民族从灾难和耻辱中解救出来。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制度基础。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理论基石,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为此他损失了六位亲人。他不仅属于共产党,而且属于中华民族。同时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两大思想,既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做事做人的硬道理,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是永存的灵魂。从这样的视角来联系现实,就可以使学生既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领悟。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学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常规做法,比较注意现成的结论,或者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教材到书本,以知识掌握为中心,以知识记忆为评价标准。这种常规做法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诚如温加宝总理所讲,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2]。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整个教学手段上,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必须改变这种常规做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即强化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就是说,运用教学相长或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的主体互动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同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作为问题意识教学的设计者,重在遵循教育规律,重在寻找接受规律。即由“重教”转为“重导”,注重发挥主体互动,采用问题主导、引导、诱导和因势利导、激励等方式,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创设让学生作为接受主体。吸引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要成为教学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不再继续做一个只会被动听课的学生,而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在具体操作上,就是灵活交替采用主体发言、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课件制作、经典著作选读、视频资料播发等教学活动和手段,来形成主体互动的教学效果和境界。如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制度”专题,以“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题,围绕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指导学生做这方面的课件。提示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己寻找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主义探路程》专题中,利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等视频资料,以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经受考验作为主题,分成不同的子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下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从不同侧面对该问题进行探索、辩论、研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另外,巧妙地将艺术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释放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把毛泽东诗词、书法有机地贯彻其中。毛泽东是才子,学生重才。毛泽东的文采,包括豪放的诗词、飘逸的书法,是很多学生极为佩服和崇拜的。毛泽东诗词又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结合专题教学,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毛泽东书法鉴赏等主体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一般都有着极大极浓的兴趣,从艺术的角度加深理解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魅力。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过程中吸收和渗透六个“为什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方式,采取主体互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方针,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正确反映了施教系统规律,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基础因素。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血液”的内容,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因素。因此,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必须遵循施教系统规律,对教学内容精心地进行整体设计与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否,对于学生的内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位同学这样评价:老师的课堂内容很丰富,精心设计上课的内容,做好课件,再加上老师把课讲的很精彩,很有精神,讲课很有激情,声音很宏亮,每次都听的津津有味。老师更是从一些生活中的现实讲起,而不是纯粹地只讲概念或定义等相对枯燥的东西,让我们更有兴趣听课,而且在事实中接受问题,使概念具体化也就更容易懂了,我感觉真的很荣幸能修这门课,真的学到不少东西。我尤其能够感觉到老师说的内容是自己的经验、人生阅历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思想结晶。我觉得很好,希望老师能更好地完善这一做法。

第二,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方式正确反映了受教系统规律,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具体的个体,是具有一定文化、思想、理想、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而且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是正确的”?不仅要教授他们以“真理”形式出现的“现成”的结论,而且要引导他们以自觉的“追求真理”为特征的理性精神,借助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辩论而不是简单讲授,民主而不是压服,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教学的内化和外化。实施问题意识教学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的内在本质联系和统一,是指导课程教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位学生这样表示:学完这门课后,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一次深思、一次心灵的净化。

第三,采取主体互动的教学方针正确反映了互动系统规律,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的主体和主要承担着。学生是教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影响的客体,是接受者和受动者,是教育对象和接受主体。采取主体互动,就是主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不是一种简单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辩证关系。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教学活动是作为教与学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就是教授与习得的活动中通过交往所建立起来的主体性关系,努力做到教学主体客体化,教学客体主体化。作为客体,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要受教学规律所制约。作为主体,都是唯一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生物,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实践改变周围的世界,主体互动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具有内在的自觉性,并将接受教育内化为自我教育,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从被动的受体地位上升为主动的习得地位。不断提高了自身素质,促进了各方面的成长。一位学生做完课题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的作业、实践、讨论、课件很有意义,远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奏效。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温家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J].新华文摘,2009(5):120.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责任编校 向东

G641

A

1003-2134(2010)06-0168-04

2010-04-20

廖传忠(1948-),男,安徽蚌埠人,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教授。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概论主体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