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教子家书的现代意义

2010-08-15郑慧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曾氏子弟家书

郑慧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曾国藩教子家书的现代意义

郑慧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曾国藩之后曾氏家族代有英才。曾国藩家书特别是教子家书在中国广泛传播,影响非常大。其基本内容是教育子女在修身、读书、事功等方面如何去做。时至今日,这本家书对我们教育后代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曾国藩;教子家书:家教;现代意义

教育是每个时代永恒的主题.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盼。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娇惯和溺爱有增无减,严重失度,养成他们惟我独尊,随心所欲的恶习。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曾国藩家教之风代代相传,曾氏五代之内,数十人各有所成,硕果累累,没有出现一个纨绔子弟,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曾国藩的家书、家训、治兵方略、为人为官谋略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但这些工作多着眼于探讨其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的功过得失,对曾国藩家教著作也多限于对其家书的解读。所以本文想对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思想用现在的观点进行梳理、解释,以期挖掘其教育思想的精髓。

一、曾国藩及其家书

曾国藩 (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他生活在清朝晚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27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又兼兵、工、刑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可谓清朝第一重臣,位极人臣。同治十一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谢世.死后赠太傅,谥“文正”。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钻研极深。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劳节约之学,都深深地濡染并引导着曾国藩的人生,进而成为曾国藩家训思想的重要精神养料,影响着他对家人的训教。曾国藩死后,他的幕僚及门生开始编纂《曾文正公全集》,收入了《曾文正公家书》和家训。这部家书于清光绪五年 (1879年),由传忠书局首次刻印,一百年来曾有多种版本,其中有小知堂的《曾国藩家书全集》,有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家书卷》等。解放后岳麓书社又出版了几种版本的《曾国藩家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此外湖南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了钟叔和整理点校的《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本人非常重视家教,他曾说过:“子弟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因此在 190年间,曾氏已出了 240位有名望的人才。这部家书曾是清末民初士大夫的必读之书,已故历史学家钱穆曾在回忆录中记叙了自己早年阅读《曾文正公家书》的经过与感受,非常服膺其中的道理。青年毛泽东也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这本书。可见这本书影响之大。为何曾氏家书影响如此大呢?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纵观古今,家族鼎盛的局面,能传到五代的微乎其微.但曾氏家族至少在五代以内英才辈出,未出一名纨绔子弟,这是极为少见的。这与曾氏世世代代尊奉曾国藩家教有关。

二、曾国藩教子家书的基本内容

(一 )在修身方面

曾国藩在修身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曾国藩功高震主、权倾一方,但他从不以势压人,更不许自己子弟作威作福。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子弟说:“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也!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也。功名之地,自古难居……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者皆败家之道也。”他自己更以身作则,在写给儿子信中说:“家中新居富,一切须存此意,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要代代作士民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天下多难。此等均未必可靠。”

他不准子弟借用他的名义,滥用权力。“家人东行船上有大帅字旗,余未在船上,不可误挂。经过府县各城,可避者略为避开,不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也。”对子弟的生活作风更是严格要求.“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以为常,此即日趋奢也。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次即日习于傲也。”

他担心女儿仗娘家势力而简慢翁姑,教之日:“余每见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余家诸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慎无重母家而轻夫家……”

曾国藩教育子弟须有谦恭宽容之德。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他说:“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在他的许多家书中反复强调了谦虚、戒骄、宽容,是谓“敬恕”。他以自身实际体现敬恕,从生活实践中提出为人之道。他说:“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奋发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奏疏公牍,在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功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也。”

他还教育子弟做人必须勤俭好惠。所谓“家勤则惠,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教育儿子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尔尚年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在对待左右舍上,他认为左右近邻更应亲近。他叮嘱儿子说:“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四邦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我家初移富,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或另请一人款待宾客亦可。除不管闲事,不帮官事外,有可行方便之处.亦与吝也。”

(二)在读书方面

在读书、教读方面曾国藩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首先有不同于当时一般读书人的读书目的。他认为:“学问文章当务其大者远者,毋徒汲汲进学也”。他明确提出读书的目的是修业谋食,而把科名当作读书之阶。

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二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进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谋食也;士,劳心以求食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于尸位素餐,而后得功名无愧。”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读书求功名只是手段,是一种实现抱负的途径。曾国藩对子女读书要求甚严,辅导甚密。要读什么书,怎么读均有指点。他强调子弟首先要读儒家经典,同时要求子女读书要博,要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他写信给儿子说:“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缦,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在博的基础上他又要求“专”。专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此外还有读经的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要专到什么程度,他形象地说:“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他认为读书要有韧劲和恒劲。他对儿子说:“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也。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

(三)在事功方面

在事功方面,曾国藩教育子弟,做人强调立志永恒。他写道:“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而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他要求子弟立志走效法圣贤之路。要认真琢磨,改造自己的品格气质。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尚有恒。即此两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他认为立志与守恒,是修身的两个条件。他告诫儿子:“望尔等少壮,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曾国藩认为烦劳远胜于困苦。人的天性就是喜与高处比,不善于和低处比,因此曾国藩要求儿子不妨向低处看看,不可贪于安逸,不要忘本。他写信对儿子说:“然古今学人文人,莫不有家常琐事之劳,其身莫不有世态冷暖之撄其心。尔现当家门鼎盛之时,炎凉之状不接于目,衣食之谋不萦于怀,虽奔走烦劳,犹远胜于寒士困苦之境也。”

曾国藩认为做事要举止厚重.表现为走路不能太轻.说话不能动作太多,眼神不能太过游移。要戒轻与易,他说:“泽儿看书天分高,文笔不胜劲挺,又说话太易,举止太轻——以后须于说话走路时刻留心。”

三、曾国藩教子家书的现代意义

(一)在做人修身方面的意义

我们的家庭教育其实存在很多的误区。如忽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要使孩子知道做人的重要性,并把它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我们从曾国藩家书里面可以看到,他把做人与修身的教育放在了第一位。

他教育子女不以势压人,不作威作福,这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少见的。同时他不准子弟借用他的名义滥用权力,这一点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如曾纪泽赴长沙科考,曾国藩告诫他:“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递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同时他也教育子弟做人要谦虚、戒骄、宽容、勤俭好惠。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勤俭依然非常重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的父母可能有过类似的教育,但效果却不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方法不对。对人教育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就要求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这一点曾国藩就做得特别好。用身教重于言教的做法,坦然在子弟面前剖析自己。拿他的话来说就是“以惩余之短相箴”。

他认为在小事上更应该以身作则,如起床这样的小事,也“未有家长晏起而子弟早起者也”。他确实能够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我们今天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大多是教训式、命令式的,把自己的想法或意志强加给孩子。而翻开曾国藩给其子侄的每一篇书信,都会感到曾困藩善于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亲切而朴实。既有振聋发聩之功,又有春风化雨之妙。

如他所说:“读书乃寒士之本业,切不可有官家之风味,吾于书籍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他认为对子弟要奖其所长而兼观其短,对子弟注重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曾国藩教育后代虽然比较严格.但又不是一味的苛责,而是经常省察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不矜德,不伐功,不掩短,把自己行为的对错告诉自己的家人,以作为曾门子弟之借鉴。如他给儿子写信,省察自己的不足:“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已可深耻矣。”他以自我省察的办法诱导儿子从不足的方面努力。去弥补自己的缺憾.也引导儿子全面地成长。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天教育子女依然可以借鉴。

(二)在读书方面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很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却不怎么样。这与我们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分不开的。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对他后代的教育比较好,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借鉴。

曾国藩在其家庭教育中主张知行统一的原则,认为生活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曾国藩不仅强调儒家伦理方面的实践,更重视儒学的治世功能。他曾论述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磨练而出耳”。“学于古则多看书.学于今则多觅榜样——勤习不已.才自广而不觉矣。”同时极力主张将知识用于实践。“知一句,行一句。”知识和道德付之于行,也便达到了目的。他还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做了评述,他认为“诚能考信于经籍,问途于实际”,也即学习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进,才亦渐充,才识是以济世。”

他反对那些脱离实际的空谈家,说:“凡成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若不以目所共见者为效,而但凭心所悬揣者为高,则将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以空望为贤,而笑勤恪。”曾国藩的这段话在我们今天依然适用。今天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大部分是实践的能力不行,《南方周末》曾分析过这种情况。所以今天我们依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曾国藩教育子女读书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既要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在某一方面做到专深。这与我们今天的专才与通才教育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今天是较重视专才的教育,而忽视了通才的教育,造成了“隔行如隔山”的后果。曾国藩要他的子弟不仅要熟读儒家各经典,还要专门钻研一经,以达到通经致用。此外他还要求子弟须读李、杜、韩、白等八家诗,不可只读试帖诗,那样做不出好文章。还要求子弟学好外文。他认为学好外文以后必有大用。这也体现了他眼光的高远。曾纪泽后来做驻英法公使便是得益于他深厚的外文知识。

(三)在事功方面的意义

曾国藩在事功方面,要求他的子弟做事要立志有恒,用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说明问题。我们今天也应该如此。持之以恒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是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易。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他还要求儿子不要贪图安逸,不要忘本,要记得自己奋斗的辛劳。认为烦劳原胜于困苦,人一旦脱离苦境就容易贪图安逸。今天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多数家长对于他们的孩子是溺爱的。孩子的事情多由父母来代劳。造成了很多的孩子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这对于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对待子女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诚然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若过分溺爱,就成了一种伤害了。对子女这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直接的教导,训诲和告诫,讲述道理。直截了当地要求子女为或不为。曾国藩教训子弟之道,大致不外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告诉子弟以勤俭为主,正面引导子弟如何去做。消极方面主要从反面教育子弟不该做什么。

正是在这种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曾氏家族出了大批的人才。同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大地超越了他的家庭和时代。不断地被人们所推崇和借鉴。翻开曾国藩家书,当然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有与我们今天道德、价值不相符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抛弃的。只要你能够明辨是非,只要你不偏执,有批判的眼光,用当代的观点进行解读,曾国藩的家书中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1] 赵尔巽等曾国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 曾国藩 .曾文正公杂著[M].长沙:岳麓书社,1986.

[4] 唐浩明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M odern Sign ificance of Zeng Guofan’s Fam ily L etters of Ch ildren’s Educa tion

ZHENFHui-fang

(Zheng Huifang Hunan Industry Po lytechnic,Changsha 410082 Hunan)

Zeng Guofan’s fam ily letters especially those about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have been.w idely sp read in China and have impacted Chinese peop le greatly.Itsbasic contentsare to educate his.children how to cultivatemorality,studying and enterp rise.In conform ityw ith the fam ily education.of this book.there aremany persons of outstanding ability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Zeng fam ily. This is the Zeng fam ily’S education success,until today.

Zeng Guofan;letters abou t the education of his child ren;fam ily education;modem significance

G78

A

1671-5004(2010)06-0056-03

2010-10-22

郑慧芳 (198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曾氏子弟家书
江东子弟多才俊
清晨忆家书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家书》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