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与艺术
——数字艺术国际论坛解析

2010-08-15王振湦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科学数字艺术

王振湦

(1.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北京 100124;2.和田师专艺术教育系 新疆和田 848000)

科学与艺术
——数字艺术国际论坛解析

王振湦1,2

(1.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北京 100124;2.和田师专艺术教育系 新疆和田 848000)

世界关于数字艺术的认知与研究都在此次论坛得到完全的解析。来自于国内外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及院校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来自不同文化和科学基础的各种关于数字艺术的认知都融合到了一起。为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在新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数字艺术通过此次论坛在世界各地区交流融合。

艺术;科学;国际论坛

近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了全国首届“数字艺术国际论坛”。此次论坛来自国内外数字艺术行业的专家,论坛阐述了艺术的发展步伐已经逐步的被新兴的艺术种类所代替。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无论是古代“六艺”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翼,人们一直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艺术(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画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曾经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的分离是工业革命前后的事情,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各种职业化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大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这种关系在设计艺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西方设计艺术史上,艺术与科学的分离导致了技术产品的丑陋和人情味的缺乏,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艺术思潮。无论这些思潮的初衷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艺术与科学技术在设计艺术中的关系问题。

从设计艺术的实质来讨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有利于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设计艺术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也就体现在这里。设计艺术学学科的组成包括:设计艺术发生学、设计艺术现象学、设计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生态学、设计艺术行为学、设计艺术美学、设计艺术哲学、机图形图像学、设计艺术教育学等。就其体系组成而言,也体现了设计艺术学的交叉性。如设计艺术发生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及其风格等,与考古学等密切相关;设计艺术现象学研究设计分类、设计艺术与、消费的关系等,由此衍生出设计艺术经济学等新学科;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是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科学相融合的产物,如此等等。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后期的教学中也把课程的触角伸向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但没有真正实现“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一目标。

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学科,艺术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科学则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学本身与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等同属人文科学的范畴,而社会科学则包括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综合大学,特别强调艺术史、艺术批评课程,因为它们可以补充并提高人文从业人员审美能力,而对于自然科学人员,艺术学素养可以增加他们的人性化思考,并利用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去解决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曾说过:“简单的音乐比例与自然符合一致是最好的艺术。”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随着现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密切,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而随着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1999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网络艺术流派方兴未艾》一文,提出“缪斯也需要科学的翅膀”,“技术进步与新艺术形式的萌芽总是如影随形,艺术与技术的互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因特网作为现代技术的潮流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经初露端倪。”

艺术教育早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中,“工艺”本身就包括科学技术的成分。“工艺美术”概念有它历史的成因和特定的学科内涵,它涵盖了“设计艺术”的相关领域。20世纪末所使用的“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的概念,与“工艺(技术)美术(艺术)”相比,并不十分明确。从我国早期工艺美术教育的学科设置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1902年,清政府颁布新的学堂章程,规定建立实习教员讲习所,分为工农两种,工科设有造船、建筑、机械、电器、应用化学、制图、窑业、染织、金工、木工等,出现了现代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的萌芽。同年,由著名学者、书画家、翰林李瑞清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工业品是间接或直接的关切于人类的生活,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命的持续而产生的。工艺品是艺术和工业两者要素的结合,以人类生活的积极向上为目的的,所以工艺是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要素——‘实用’之中,同时又和‘艺术’的作用融合的一种工业活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工艺美术教育也深刻体现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

高等院校定位主要应该考虑学科的属性、结构及办学特色,学科属性、结构与学科本身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就设计艺术学而言,其发展必须考虑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高等艺术类院校,在考虑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应该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即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人文、工科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为目标。由这种定位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即:以素质教育为基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的必备素质,这种素质是设计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美国宾州大学在有关平面设计教育中明确提出:“鉴于为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正在被当代的科学手段毫不留情地取代,设计课程设置的重点需要重新聚焦在每个学生的意念创造能力培养上。所以应该强调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于知觉(intuition)的培养。过去属于其它不同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现在就同传统设计课程中的描绘和字体一样至关重要,诸如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经济学、商业学以及生物学等课程。在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里,学习设计或艺术的学生往往不倾向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交流,现在不同的是我们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尽可能与其它专业的学生打成一片,在传统的设计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中,那些近视和孤立的学术观点及其固有的特征是与现代设计脱节的,也是不适宜的,无论是设计的灵感或是在设计的实验性两方面,它们都远不能满足平面设计师素养的要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的前提,而创新又是设计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能单纯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能训练上。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并非名称的单纯变化,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既要充分考虑二者内涵的延续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艺术的发展直接折射出文化的进步状况。随着科技、文化、经济等社会环境的飞跃发展,数字艺术也伴随着这一社会的快速发展趋势而快速发展。艺术反映生活,他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一世纪,处于科技高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所以这时期的美术也产生了新的时空结构。数字艺术也就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艺术的特性、形式、媒介材料、美学观等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探索。数字艺术,广义是指数字化的艺术,例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

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数字艺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数字艺术在多媒体中的应用与实现也越来越深入。在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也进一步体现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试图通过数字艺术在多媒体制作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该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艺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中国数字艺术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数字艺术为平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各个行业都能看到数字艺术的身影。数字艺术是一门新学科,也是当代的新艺术门类之一。在论坛中分别以清华大学林华教授的医学与数字艺术,香港理工大学的马志辉教授的数字媒体的发展,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坂井滋和教授(亚洲数字艺术和设计协会主席)的科学与艺术,英国百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监制Simon Chang的数字艺术对网络游戏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美国哈弗大学(微软亚洲区游戏开发总工程师、美国新形态游戏开发专家)Frank Yu的中国的大学如何为其学生应对数字媒体的下一次发展做好准备,美国德克萨斯大学(digital domain公司)影视特效专家Garman Herigstad的影视特效研究环境,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图形专业李红松博士的数字表演,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陈明副总裁的上海世博会与水晶石数字内容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报告讲座,都是来自全国的数字艺术学者收益颇多,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数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数字艺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数字艺术结合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与实现也愈来愈广泛。此次数字艺术国际论坛,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字艺术行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论坛云集了国内外数字艺术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国内第一位艺术设计界的博士清华大学林华教授、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师)陈明副总裁等都是国内外数字艺术行业的知名专家,此次论坛将对中国数字艺术产业链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将扩大中国数字艺术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数字艺术也通过此次论坛在世界各地区得以交流、融合。

[1]林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将松茸.著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李福顺.新编中国美术史史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前沿电脑图像工作室.学巧用flash8制作动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力诚教育.白金案例flashcs4动画设计[M].四川远程电子出版社.

[6]数字艺术国际论坛.2010-05-16.

王振湦(1983-),男,陕西华阴人,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学院数字艺术系数字艺术研究领域硕士,和田师专艺术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数字艺术与美术史论教学研究。

2010-05-10

猜你喜欢

科学数字艺术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纸的艺术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科学拔牙
爆笑街头艺术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