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谈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0-08-15史利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三角形意识思维

史利民

(南京市江宁区桃红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51)

学生头脑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谈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史利民

(南京市江宁区桃红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211151)

教师常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很少涉及到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生常不去感受提出问题,不会深入思考,这有背于“创造始于问题”的事实。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得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改变仅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兴趣;鼓励;激活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的一种思维品质,是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的心理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呢?近几年来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点滴的尝试。

1.培养兴趣,激发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可变性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托枪杆(此时枪杆,手臂和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伸缩的推拉门要做成四边形呢?短短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求知创新欲望。(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有动感声像的电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常采用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让学生比一比谁先做出来,谁的方法多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引导不足,则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引导过分,则不是“促使转化”,而是“代替转化”。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习题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联想;在总结知识时还要善于综合。例如:在讲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时,针对“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这条识别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经常在课堂上把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来当众讲解,并经常对课堂或课外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例如赞扬问题提的巧妙、提的深刻,或是赠书给某个学生,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确立目标,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1 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与焦点,根据学生认识和“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点拨、诱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能动性。例如:讲解认识不等式时,我向学生首先出示这样一个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 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通过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上来。

3.2 精心指导,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这样使学生除在已解决的问题中看到自己的成果,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外,现在遇到的是一个新的问题又觉得不满足,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关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自习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和矛盾,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思维加工初步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自学不能一味的让学生看书,而必须要让学生深入地思索。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识别”中,要求学生自学后弄清这样三个问题:(1)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对应相等的部分(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两个对应相等的部分(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部分(边或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了解和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

3.3 引导启智,自主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只为传授知识而设计,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当学生来问我某一题怎么做时,我不是急着帮他解答,而是对他加以启发、引导,让他先回答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当我还没有问完时,他却对我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学生在答的过程中在不断思索,已经悟出了答案,当然这也正是教师的提问、启发引起了他的思索。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围绕课时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不遗余力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是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

[1]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J].数学教学通讯,2003(1).

[2]蔡清平.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5).

[3]伊红.数学,让我们大胆地提出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03(6).

[4]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How does the teacher often consider to teach,how to let the student learn the knowledge, how very little involves to study, particularly lets the student have the question to study. The student often does not feel asks the question, will not ponder thoroughly, this will be in violation of “will begin in the question in the creation” the fact. This article propo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that must make the student true positive to participate in on own initiative the study, first protects the good student to propose that the question enthusiasm, the change take solves the problem merely as the goal teaching way, raises student's mathematics question consciousness,promote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Question consciousness;Interest;Encouragement; Activates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基金(20091223)

史利民(1974-),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江宁区桃红初级中学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0-07-12

猜你喜欢

三角形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三角形,不扭腰
意识不会死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