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2010-08-15李财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岗位定位人才

□文/李财旺

一、引言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在规模上迅猛发展,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两个系列,三个层次”,即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系列,每个系列里都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三类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只占企业技工总数的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0%~30%的比例。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大量的技能劳动力就业十分困难,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些矛盾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的进程。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等方面做进一步剖析思考,从管理学的视角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提供借鉴。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管理学思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我国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出现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地方职业大学的建立,此后经过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职业大学依照高等专科学校规范办学,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大批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其性质与层次的定位问题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两项基础性问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简单地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与普通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专科、本科,这种简单的定位与分层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发展。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升本考试”以其应试特征正在淡化甚至侵蚀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就业性特征。

由此引发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层次的高等教育而存在,其层次相当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还是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存在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各层次。我国在学位(硕士研究生层次)体系中对“学术型”和“专业(技术)型”学位作了区分,但并未把专业(技术)型学位归入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和专科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和专科。就对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来看,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放在学生实际职业技能与技术的训练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应该厚实一些,但这种厚实不是以降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为代价。恰恰相反,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结构设计的全部教育与训练过程中。为实现这一层上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课程体系、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出发点,提高毕业生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实现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这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高中、中专培养的中级实现型人才,而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及更好的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的能力。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是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以及综合性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经过高职教育和培训的深造,高职毕业生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大幅度提高,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本领更大,是新世纪人才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对职业教育而言,除了以上所述的智力素质和社会素质外,还应注重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勇往直前、敢担风险、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竞争素质;勤于思考、刻意创新、崇尚科技、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等。

(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过程的要素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这不仅体现在培养目标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培养过程的特定要素上。

1、建立灵活的、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设置机制。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应该树立发展学科为职业岗位服务的观念,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岗位职业技能资源的配置。这正是高职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的差异所在、特色所在。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不要像对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用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而要结合这种变化灵活地设置专业。这会给教学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但这正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创出特色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紧跟社会新需求,面向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新的专业。

2、以“够用”的能力培训为主要教育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但不能只学技能,不学理论,否则就不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要求学生拿到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即能上岗。针对性和适应性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兼顾是当前面对的难题。高职教育本应突出针对性,完全按将来就业的岗位需求来设计课程。可以根据学制长短、就业前景,增加一些适应性的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要,应贯彻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中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人才。

3、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计划的关键,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意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多专业教学能力。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大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队伍,教师最好从有过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的人中聘请,对于从学校分配来的年轻教师,要为他们创造顶岗实践的机会;二是大量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既有较高文化的兼职教师,甚至有关职业培训的课程也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还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4、建立必备的实训基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培养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除了一般学习原理的实验室之外,要大力建设实训基地,最好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但是,有许多岗位只能让学生“认识实习”,不能让他们顶岗操作,这就要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最好投资集中办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为本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偿服务。

5、进行“订单式”培养。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提高学生就业率,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措施。它确保了学校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人才,强调用人单位参与办学,参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全过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兼职教师、实训条件、教学设备、办学经费,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在教育上,而且突出体现在管理上。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以及导向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这在观念上束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定位,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过程的科学定位,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走向。模块化是管理学中的前沿思想,借助模块化的思想,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秦光彪.刍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5.

[2]钱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几点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匡瑛.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4]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5]张晓春.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6]郑心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及面临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6.26.

[7]杜宝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4.

[8]张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9]黄艳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机制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10]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其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11]钟敏真.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12]李卫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J].职业时空,2006.23.

[13]方向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

[14]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15]李训贵.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解析[J].教育与职业,2006.23.

[16]冯俊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4.

[17]刘爱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唯实,2006.12.

[18]杨鼎家.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取向及其规范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3.

[19]关远见.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本质[J].成人教育,2006.8.

[20]代海涛.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个性的创建[J].教育探索,2006.3.

猜你喜欢

岗位定位人才
人才云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