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结构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2010-08-15徐中锋
徐中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江苏南京 210038)
宏观结构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徐中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江苏南京 210038)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角色定位、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宏观结构理论,从语篇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命题中转换出宏观结构,展示宏观结构的转换规则,辅以实例,详细论证了如何把宏观结构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针对如何改进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英语阅读;语篇;宏观结构;转换规则
0、引言
作为语言学习的输入(Input)环节之一,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无疑是我们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处理、把握所读之物意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技能,并通过增强其整体语篇意识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里所论及的信息处理,就是通过认知、概括和抽象具体微观信息,构建语篇宏观结构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没必要去弄懂和记住每一个词的意义,能记住的不可能是那些微观层次上的语言成分和这些成分所表达的意义,而只能是那些宏观意义层次上的东西。正因为如此,Van Dijk(1980)认为,在阅读时,光注意到语篇诸句之间的直线关系还不够,更要注意建立在语篇总体上较大单位的结构。鉴于宏观结构在篇章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将以宏观结构理论(macrostructure theory)理论为基础,探究该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一、宏观结构理论
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是语篇或话语的高层次语义结构,是语篇在不同语义层次上的意义组合方式。与宏观结构相对应的是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微观结构是表达基本事件或状态的最基本命题(即仅含一套主、谓的句子或词组结构)。把若干个基本命题浓缩成比较大的命题,就是从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的转化的过程。(熊学亮,1991)宏观结构理论(macrostructure theory)探讨的是语篇超结构(即语篇的宏观形式)中功能范畴在语言兑现时的规律。范·戴克认为,语篇具有建立在语篇整体上的意义结构(global meaning)。(Van Dijk,1980)从语篇整体的角度看,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是一个等级层次结构。语篇的宏观语义信息的处理过程是一个从句子的命题信息开始的“从上到下(bottom. up)”的互动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句子或其片断提供足够的命题信息供读者推理出具体的概念结构或个体微观命题。微观命题与框架的互动形成高一层次的命题——宏观结构。而这一命题在语篇更大的序列里与同一层次的命题形成集合,该命题集合又在与具体框架的互动中形成更高层次的命题——更高层次的宏观结构,而这些各层次的宏观结构就是语篇在相应层次上的次主题(subtopics)。依次类推,直至最终形成被语篇所有命题所蕴涵的最高层次的宏观命题——宏观结构。最终形成的命题或宏观结构是语篇整体的主题。根据宏观结构理论,语篇语义信息处理过程,读者把句子或句子片段提供的命题信息浓缩,由语义的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转换,到最终把握语篇的主题,是认知系统对“框架和下列这为数不多的宏观规则进行操作的结果”。(钱敏汝,1988)
二、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学生已有近10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多数学生害怕阅读,遇到生词稍多的文章、篇幅较长的文章,或者话题不熟悉的甚至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文章就手足失措,望而却步。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阅读速度达不到要求、主要论点搞不清,推理分析性理解因为整体理解而受限,有限的词汇量又导致不能根据上下文有效猜测重要词汇的词义;而对于作者意图和文体风格往往更是望尘莫及。(郁敏,2010)同时,阅读理解作为英语测试中一个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英语阅读理解在各类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几乎都是最高的。例如,教育部高教司从2005年开始实行的新四六级考试,在满分710分的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达到249分(35%)。另外,包括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各种出国留学考试在内的各类型考试,阅读理解几乎都占有最大的比重,老师和同学都非常重视。与此同时,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当今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将阅读材料做完。学生完成后,教师首先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然后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讲解一些难点,或者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阅读材料的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或时间上没有做到严格限制,或者把做阅读的过程变为查找生词难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甚至会产生消极后果。
其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的就是阅读材料和读者(即学生)间的“中介”。多数情况下,教师仅仅基于字、词、句本身的意思进行解释。其实,阅读作为一种交际,属于一种明示交际方式,其中的字、词、句不仅仅是语言的基本成分和语言的“细胞”,而且是一种明示刺激物。读者通过这些明示刺激物,进而寻找语境线索,通过这些语境线索获得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但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不能认识到“明示刺激物——语境线索”这一高度。他们仅仅是引导学生辨认语言符号本身,以此试图完成阅读理解,获取文章的真实意义。但这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卜昕元,2010)
三、宏观结构的转换规则及综合应用
怎样建立语篇的宏观结构呢?宏观结构理论认为:宏观结构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为数有限的宏观规则,从语篇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命题那里转换而来。这些宏观规则包括:删减规则、概括规则和组构规则。
(一)宏观结构的转换规则
1.删减规则(Deletion Rule)。删减规则的数学表达式为[(a+b)→b],也就是从若干信息单位中去掉较不重要的信息单位。比如“The young lady walked to her car,got in and drove off.”,这句话就可以浓缩成“The lady drove off.”,因为“把车开走”隐含“向车走去”和“坐进车里”两个信息。同时,这里的young做定语修饰lady,因而作为次要信息可略去。运用删减规则去掉的信息,在回忆时能够得到相关程度的再现。
2.概括规则(Generalization Rule)。概括规则一般用公式[(a+b)→c]表达,该公式表达的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单位浓缩成一个相关的宏观结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规则中a和b是c的下义成分,离开这个前提概括规则是无效的。比如red,white,purple等之于 color。同样“James likes science,physics,psychology,history,French and so on”可浓缩成“James likes many subjects”。
3.组构规则(Construction Rule)。组构规则也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单位浓缩成一个宏观结构,用公式[(a+b)→c]表示。它与删减规则的区别在于后者是文本内信息的直接删除,而本规则是把心理框架内容细节浓缩成一个整体,变成心理框架的名称。与概括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条规则中的c单位必须由a和b两个单位组合后才能产生。例如:This morning,Lily went to a bookstore,chose two books,then came to a cashier and paid 45 yuan。这段话可浓缩成This morning,Lily bought two books。因为原句中“去一家书店”、“挑选两本书”、“来到收银处付款”等意义是“买书”这一心理框架或认知单元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二)宏观规则的综合应用
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上述三规则是有机整体,不能截然分开使用。下面,笔者采用一段引文来示范如何运用宏观规则来构建宏观结构,从而较快和有效获取篇章的信息。
The ocean bottom-a region nearly 2.5 time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Earth-is a vast frontier that even today is largely unexplored and uncharted. Until about a century ago,the deep-ocean floor was completely inaccessible,hidden beneath waters averaging over 3600 meters deep. Totally without light and subject to intense pressures hundreds of times greater than at the Earth’s surface,the deep ocean bottom is 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 in some ways as forbidding and remote as the void of the outer space.
第一句中,“-a region nearly 2.5 time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Earth-”为插入语,对句首的“The ocean bottom”起说明作用,运用删除规则,可将其去掉;“vast,even today”均为修饰成分,在宏观处理的过程中一起被删掉,“largely”不宜删除,因为海底某些区域已经被勘探;“that even today is largely unexplored and uncharted”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不能删除,但在宏观处理中将其调整为过去分词形式的形容词“largely unexplored and uncharted”;“uncharted”可删除,因为未经勘探的海底区域自然不能在海图上标明,“uncharted”这一信息单位在语义价值上不如信息单位“unexplored”重要;所以该句可浓缩为“The ocean bottom is a largely unexplored frontier”。第二句可用宏观规则浓缩为“The deep-ocean floor was mysterious until about a century ago”。最后一句亦可运用宏观规则浓缩为“The deep-ocean bottom is 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由此我们可得浓缩后的文本:“The ocean bottom is a largely unexplored frontier. The deep-ocean floor was mysterious until about a century ago. The deep ocean bottom is a hostile environment to humans”。运用宏观规则对其再浓缩一个语义层次得到下述句子:“The ocean bottom remains a field of study largely unexplored”。(黄国文,1997)
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没有人会像上述分析那么做。事实上这纯粹是个思维过程,是阅读水平较高者的自动处理信息过程。信息处理含有人为因素,在局部词项或表达上会存在不小的出入,但语义地位高的词是绝不会被忽略的,正如上例中的unexplored(未经勘探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略的。
(三)宏观结构理论对大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然而储存信息或记忆对象不可能是具体的词语、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而只能是宏观结构。阅读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总结、概括一些规律,并做理论升华,然后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要把宏观结构理论有效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面入手:
1.学抓主要信息、定期做摘要练习。学生阅读时,不可能记住所有的词语,但可通过信息处理,把握所读材料的意义。事实证明,阅读能力强的人通常抽象能力较好。如何提高抽象能力呢?那就是阅读时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词语或局部信息的理解上,那样会忽视主要内容和宏观层次上的信息连接。语篇的理解,以主要内容和宏观层次连接为主,因此过分注意细节只会使读者所获得的信息在质和量方面都非常有限。宏观规则的运用,可以使阅读者在尽量少的时间内,从语言中最大程度地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定期让学生按宏观规则做一些文章摘要练习,培养学生的宏观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在阅读是自觉运用这些能力,加强阅读效果。
2.重视语篇中宏观信息提示成分。阅读时要多留意语篇中宏观信息提示成分。任何语篇里一般总有一定量的信息提示成分,如新闻语篇中的字体、版面设计、语符分布位置、标题、准标题和导语。其它语篇内的主题句、内容介绍、小节、已有语篇信息、提问、提示、停顿等语篇表层成分,类似this,about,in brief,primarily,to begin with等表达,都可以帮助阅读者把握文本主要内容;since,nonetheless,accordingly等词语通常被用来表示语篇的逻辑内容。如果学生能把这些表达和语篇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按事实和事实间的关联运用删减规则,按上下文的关系运用概括规则,按心理框架概念运用结构规则等等来概括出语篇的宏观结构,减少记忆压力,加强对主要信息的记忆。
3.宏观语境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篇在情景中产生,并在情景中得到解释。(Halliday,1980a)这种情景和篇章自身语言组织所形成的上下文一起共同构成了篇章的宏观语境。语篇是一定语境下的语篇,宏观结构的应用也与语境相伴相生。借助语境进行语篇分析是我们正确理解词义、句义并实现阅读目的的必由之路。(朱永生,2002)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与语境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指导性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尽可能多的语境模型(context model),提高以语篇预测语境和以语境预测语篇的双向能力,使学生善于调动篇章的外延(extension)(语篇基础为内涵),用超语言因素去激活头脑中相关的情景模型。例如,当我们读到一篇西方圣诞节的文章,文章开头便说Christmas in America is very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这样,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我们就完全可以结合头脑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用Spring Festival的情景模型(situation model)去适应Christmas,并使读者身临其境,在阅读伊始就自然而然地对篇章的下文不断做出正确的预测。
结语
阅读的目的是力求理解或吃透语篇的整体意义,而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积累一定的词汇与提高阅读的速度。其教学目标是培养会阅读的人,即学生如何较快地从整体文本中获得主要信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帮助其提高英语能力、让学生思想愈加成熟、人格更趋完善。而运用宏观规则,从微观结构和微观信息中转换宏观结构的过程,可以使阅读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语篇中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关信息,完全符合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可以用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教师应不断地吸收新理论,充分认识到他们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Van Dijk,T.A. Macrostructure[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
[2]卜昕元.基于关联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3).
[3]胡壮麟.语篇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2001(1).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钱敏汝.戴伊克的话语宏观结构论[J].国外语言学,1988(2).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郁敏.英语泛读教学中的错位与重新定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
[8]朱永生等.世纪之交论功能[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acrostructure Analysi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has som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the simplicity of the teaching models, lacking attraction to students and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resorts to macrostructure analysis of discourse, changing microstructure into macrostructure, showing the transforming rules as well as giving examples, to prove how to put the theory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while, we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advice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discourse; macrostructures; transforming rules
徐中锋(1978-),男,安徽霍邱人,硕士,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主研方向:篇章语言学、英语教学。
20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