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毛泽东作品的修辞手法

2010-08-15刘春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音节句式词语

刘春霞

(和田师专语言系 新疆和田 848000)

谈毛泽东作品的修辞手法

刘春霞

(和田师专语言系 新疆和田 848000)

本文在修辞理论的指导下,从词语声音锤炼、句式选择,辞格的运用三方面探讨了毛泽东作品的修辞手法。

毛泽东;作品;修辞

什么是修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其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要想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把话说得准确、鲜明、生动,非讲究修辞不可。毛泽东诗词非常讲究用字和造句,讲究语言要“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的功夫,他常常要求以少数的字句概括丰富的内容。毛泽东在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彩表达与富有才华的运用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和滋养着现代文坛与诗词创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毛泽东能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语音修辞

语音形式是词语表达的外在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有音乐美。因此,语音形式的音乐美也是增强词语表达效果的重要途径,这种形式美的产生常常借助于修辞方式的使用。语言的声音美具体体现在:

1.1 音节匀称。音节匀称主要是指结构相似、音节数目相等。如: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矛盾论)

上句“叫做”后由四个短语片组成,前两个对后两个是整齐的一组,每个短语片又都是五个音节,结构相同,作宾语的都是双音节词,这就造成了多层次的整齐匀称,因此念起来顺畅、协调,富有旋律美。

1.2 平仄相间。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平声平直高昂,仄声婉转低沉。平仄相间、抑扬顿挫是汉语语音修辞常用手法。音节安排恰当,平仄相配,就使得诗歌或文章声调抑扬起伏,和谐动听,构成汉语的音律美。如: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上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体现了汉语讲究声调平仄的传统。

1.3 韵脚和谐。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这就叫押韵。押韵通过同韵相押使句子的末尾字音回环反复,同音相应,给人以和谐悦耳的美感。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上句中的韵字是“难”、“闲”、“丸”,押“an”韵。此两例声韵和谐,悦耳动听。

1.4 叠音生动。叠音词是指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叠音词的声音有很强的音乐性,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可增强语言的音律美。如: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

上句用了“茫茫”等三个叠音词,“茫茫”和“沉沉”还处在对称的位置上,读来使这首诗词显得节奏和谐,音响优美,同时起到了突出描写景物气象的作用。“茫茫九派”,写尽了大江东去,烟波浩渺的气势,“沉沉一线”画出了平汉路贯穿祖国南北的景象;而“莽苍苍”三个字,把大地河山在烟雨苍茫中雄浑的意境烘托出来。

1.5 节拍自然。语言是有节奏的。节拍就是指有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语言节奏单位,这样的节拍也叫音步。汉语语音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我们调配节拍,追求节拍自然,就是要充分表现语言的节奏感,充分展示汉语的音乐美。诗歌的节拍比较明显,并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两个音节一个节拍,间有一个音节一个节拍。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上句采用二/二,二/二,二/二/二/一方式,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在声音上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2.句式修辞

句式都具有各自的修辞效果,很难分出高下优劣,选择的关键在于我们选用的句式是不是适应语境和切合语体。

2.1 长句和短句。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表意丰富、周密、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活泼、有力。长短句配合起来使用可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如:

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土地了。(介绍一个合作社)

上句前边用了三个短句,表达了作者兴奋、激动的感情;后边用了一个长句,使语气舒缓开,把作者浮想联翩、无限欣慰的心情充分地抒发了出来,令读者激动。

2.2 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一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整句和散句各具修辞效果。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表意强烈,体现的是匀衡美、整齐美。散句不拘一格,活泼自然,表意生动,体现的是参差美、变化美。如:

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统一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上句是个整句,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有力地揭露了反共顽固派所宣扬的“统一论”的阴谋实质。

2.3 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句子短小,附加成分少,常用口语色彩浓的词语,单音节词用得多,语气词用得比较多,关联词语用得少。书面语句式结构可以很复杂,句子较长,常用书面色彩浓的词语,双音词较多,常可以有欧化句式、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关联词语也用得多。下面是个书面语句式: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上句是书面语句式。句中用了“……而……,……而……”的结构,揭示了真、善、美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严密的逻辑性。

3.辞格

辞格又叫修辞格,也叫修辞方式,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毛主席作品大量运用的辞格有顶真、比喻、借代、夸张、比拟、仿词、双关、反语、排比、层递、设问、反问、对比、映衬、回环、对偶、反复等。

3.1 顶真。顶真也叫蝉联、联珠,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顶真是毛泽东作品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卜算子·咏梅)

上句尾词“俏”是下句开头语,语气连贯,结构紧凑,写出了梅虽俏丽却不与谁争春的特征,展现了共产党人在国际斗争中的壮阔胸怀。

3.2 比喻。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毛泽东善于用精当的比喻对深奥的道理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如:

当着天空中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上句借用“天空中出现乌云”比喻当时国内外反动派向我们进攻,用“黑暗”比喻困难处境,用“曙光”比喻前途光明。

3.3 借代。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借代是毛泽东常用的手法。如:

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论持久战)

上句用事物的标志来代替,用“太阳旗”代替日本鬼子所到的地方,说得既形象又表达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3.4 夸张。夸张是毛泽东作品中又一常见的修辞格,它分夸大和缩小两种。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灵活运用,能使作品更加传神。如: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上句使用形象夸大,指出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发财观念极重。

3.5 比拟。比拟,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毛泽东的比拟手法也有两种:拟人和拟物。如:

A.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反对党八股)

B.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的面前……(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的“教条主义”是抽象概念。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后,就避免了表达的抽象、枯燥,使文章生动活泼。B说“政治口号”会不翼而飞,是把它比作鸟儿。

3.6 仿词。毛泽东常模仿汉语中现有的格式,临时创造一种说法。这种仿拟手法有加强对比和语言幽默感的作用。如: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反对党八股)

上句仿拟词“小众化”是根据“大众化”而临时创造的。

3.7 双关。双关修辞格也是毛泽东常用的一种手段,使用双关往往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上句“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毛泽东在这里用了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3.8 反语。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反话”。毛泽东的反语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有幽默、嘲弄、讽刺之意。如:

他将帝国主义的侵略,说成“外来者带来了进取性”,看呵,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上句先说本意——正面意思,随后用“多么美丽的名称”反语一击,使前后正反对比,这就揭下了“进取性”的骗人面纱,使文章增加了鲜明性和战斗性。

3.9 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排比是毛泽东常用的手法。如: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论)

上句不拘泥于部分词语的重复,把三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成串,热情洋溢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的是什么样的中国。

3.10 层递。为了使语句的表达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毛泽东运用层递。如:

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它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的多,舒服的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关于重庆谈判)

上句是递升,后一个句子,是并列的三个大分句,每个大分句又包含两个小分句。这些分句结构不同,但反映了范围、数量上的递升关系。

3.11 设问。毛泽东常把设问作为文章的开头,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如: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上句连续设问,首先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接着连用两个设问句,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进而用唯物主义认识论,正确而全面地回答了“正确思想的来源问题。文意起伏,耐人寻味”。

3.12 反问。毛泽东常用反问来加强文句的力量。如: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反对党八股)

上句用了两个反问来加强语气,前一反问的意思是: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看听众,后一反问的意思是:不能做成知心朋友。

3.13 对比。毛泽东使用对比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如:

昨天文小组,今日武将军。(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上句是对丁玲弃文从军的热情礼赞,一个有个性文武兼备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一昨一今,活灵活现,诗人赞叹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3.14 映衬。毛泽东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上句用“悬崖百丈冰”衬托“花枝俏”,把梅花(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蔑视假马列主义者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来。

3.15 回环。为了使语句整齐匀称,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毛泽东用回环修辞方式。如: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上句通过“人”与“我”的回环关系来论述自卫原则,既通俗易懂又充满着辩证思想。

3.16 对偶。毛泽东用对偶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

上句写对上可巡游太空,远望无数的星河。在地面上不动,不知不觉一天便又可不买船票旅行八万里。用对偶形式艺术地阐释了坐地巡天的科学道理。

3.17 反复。毛泽东采用反复使用同一个词、句、段,以强调、突出自己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印象。如: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上句“重阳”重复一次,说明今年的重阳与往年的重阳大不同。

毛主席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是多样的、形象的、准确的。他之所以能如此灵活自如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是由于他对修辞手法,熟烂于胸中,只要表情达意的需要,便顺手拈来,因此他的作品准确鲜明,生动风趣。

[1]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安银.毛泽东诗词中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4]蒋德均.毛泽东诗词意象初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4(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诗词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刘春霞(1971-),女,甘肃定西人,和田师专语言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双语教育、双语教学。

2010-05-12

猜你喜欢

音节句式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拼拼 读读 写写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一枚词语一门静
特殊句式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