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恋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2010-08-15刘先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网恋心理大学生

刘先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河南商丘 476000)

大学生网恋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刘先华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河南商丘 476000)

网恋扩大了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降低了恋爱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但网恋成功率低,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本文分析了网恋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了大学生网恋的心理原因,并对大学生网恋提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

大学生;网恋;心理分析;干预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走入千家万户,日益普及。随着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或者工具,“网恋”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之间的时髦话题。网恋(online-love)是指个体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为载体,相识、相吸、相知、相许,于情感对象进行虚拟与现实兼具的情感互动过程。[1]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大胆而直接地与异性交往,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这种真真假假的网络情感又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开展关于大学生网恋的相关研究,并对大学生网恋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与引导。

一、网恋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正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样,网恋同样也是。有的人在网恋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网络对与他或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而有的人则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在网恋中不但没有找到幸福,发而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伤痛,网恋给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恋影响价值判断,形成错误观念。网络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虚拟性,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从而造成网络世界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现象的发生。[2]网恋会产生爱的幻觉,易形成不良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主义,使他们迷恋网恋,不能自拔。他们把网友用键盘敲打的情感误以为是爱意,把爱情想象成理想完美的东西,把所爱的人想象成没有缺点的完人,他们在网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青年大学生喜欢网络所带来的当下的、快乐的、没有任何负担的情绪体验和感性体验,喜欢喧闹的、娱乐的、刺激的文化作品,而不愿去体验深沉的、含蓄的、丰厚的传统文化。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物欲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势必会削弱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动摇学校德育的价值根基。他们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失去亲切感和认同感,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的陌生的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暴力凶杀以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导致网恋者在民族精神与文化选择上呈现出不稳定和多样化的状态。

(二)网恋影响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大学生长期迷恋于交友聊天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网恋和通常的恋爱不同。网上交流的投机了,心灵有了感应,就会对网友有依赖的心理。他们常常“想入非非”——想象网络中通过甜言蜜语所铸就的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因此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有一些人通宵沉溺于网上聊天,然后睡眼朦胧的走进教室。还有一些同学违反学校规定,长期逃课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留级甚至退学。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学业上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很多。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网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慢性自杀。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里,让他们对学习慢慢失去兴趣,进而整个生活都被上网占用。时间一长,学业就给荒废了。

(三)网恋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由于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病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疾病。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使得他们四肢动作僵化,造成关节,颈部等疲劳,甚至相关疾病。长时间保持坐姿使身体得不到舒展,减少了锻炼身体的时间,会造成身体机能的下降,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电脑屏幕对人的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觑,有媒体就曾报道过学生因长期面对电脑屏幕而出现双目失明的现象。另外,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精神问题。按理说,上网扩大了交流范围和深度,可以使学生的压抑之情得到释放,缓解学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后期,感情容易冲动,网恋又缺乏理性的引导,往往会产生网上失恋等问题。严重者精神受到重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产生心理疾病,甚至自杀。

(四)网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长期上网的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等积极情绪状态;而在下网之后,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另一情况是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通过甜言蜜语所铸就的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在相见后发现与自己理想中的相去甚远,有些人因此一撅不振,情绪失落,其中有些人心理准备不足,无法面对现实而厌世轻生,以致走上绝路。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上网使一些学生迷恋于与网上朋友交流,热衷于虚拟的朋友关系,对网上的朋友产生心理依赖,而没有给现实中的朋友、同学时间和空间。他们常常拒绝和同学一起活动,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进行逃避,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出现“网络孤独病”等症状。

(五)网恋影响大学生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一方面,迷上网恋后,学生将会利用一切时间上网。从时间和精力方面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爱好让路。另一方面,当迷上网恋后,学生对打球、跳舞、下棋等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面对网络,其他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变得毫无意义,网络已经成为能够替代其他活动的新的嗜好。

二、大学生网恋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网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仅仅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一)需求心理。生理上的成熟使大学生渴望同异性交往。关心异性、渴望同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是大学生生理成熟的标志。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同学谈情说爱,由于思想不成熟,在处理两性问题上出现诸多矛盾。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获取情感的方式。在网上,他们同异性交谈是获取情感的途径之一。自然地,网恋就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另外,距离会使人产生朦胧,朦胧为想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想象则产生美感。因此,对美有着特殊追求的大学生当然更喜欢这种恋爱方式。

(二)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动,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据有关学者调查,92.1%的网恋大学生表示周围人有过网恋的经历,仅有极少部分人是在周围人没有网恋经历的情况下选择这种恋爱方式的。[3]看到周围同学在网恋,虽然主观上告诫自己不要盲目从众,但是网恋早已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中,这使得大学生不知不觉的陷入网恋。即使是反对网恋的大学生,在否定别人网恋的同时也感到网恋的可能性。这也是大学生网恋人数不断蔓延扩大并不断升温的原因之一。

(三)补偿心理。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较优秀,因为高考失利和家庭因素使他们进入自己并不希望的大学,为缓和矛盾,便到网上寻找心灵的慰藉,寻求心理补偿,期望在网络中找到自我,于是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或由于在现实中无法凭借之间的外表、性格、家世等取悦异性,而在网上寻找伴侣;或由于现实恋爱受挫,在网上寻找异性,寻觅爱情。

(四)求助心理。大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也比较少,一个人离家在外,家庭的关心、父母的关爱已鞭长莫及,许多事情要靠自己,这样必然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烦恼。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向同学倾吐和求助而转向网络寻求帮助,他们希望有一种心理寄托来缓解这种陌生感,所以当他们一旦接触到面目不清、身份不明的网上群体时,就会毫不费劲和一些新朋友混熟。得到异性帮助后会产生好感,渐生爱意。

(五)逃避心理。大学生在现实的情感生活中遇到问题、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遭受挫折一般都会产生三种反应:补偿、逃避、攻击。网络环境为遭受挫折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难、攻击发泄的场所。[4]因为网上身份隐秘,使遭受挫折者可以在聊天室或游戏中发泄自己,攻击他人,以达到挫折后的心理平衡。另外,大学生高级情感非常活跃,主要表现为对友情的需求和对爱情的追求。然而,他们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同学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网上交流,这样既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情感伤害。大学生在聊天室里可以和网友自由地谈理想、谈学习、谈爱好、谈兴趣等。有的甚至利用学习时间约网友出去旅游,去追求一种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六)宣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众多的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已大于学业压力。网络具有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给现实中有人际障碍的大学生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三、对策与建议

网恋扩大了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降低了恋爱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但网恋成功率低,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5]大学生应该端正对网恋的态度,家庭、学校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恋。

(一)自我方面。自我方面,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配合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做到自我先调节。网恋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大学生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迷恋聊天交友、网恋等是有危害的,不仅对自己的心身有危害,而且还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对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其可以采用精神疗法并配合必要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采取协助疗法,就是在他人的协助下,认识到自己已经过度使用网络,分析网恋心理产生的原因,制定改善、消除网恋的行动计划并加以执行,在逐渐降低上网时间(次数)的同时,培养对时间的敏感度与对自我的监控能力,为回归正常与和谐的生活提供保证。

(二)学校方面。

1.进行爱情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态度。真正的爱情是排他而专一的,双方一旦确立恋爱关系,就会要求感情的纯真和态度的严肃。爱情与责任相伴而生,恋爱的最终归宿是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把网恋视为一种网络游戏的观念,不仅会把现实社会的种种规则伦理丢弃,而且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6]因而,要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恋爱观,使他们真正了解网络并非爱情滋生或者存在的正常空间,它只是建立爱情关系的一种交流手段和显示爱情的酝酿阶段,网恋否成功还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

2.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学生网恋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空虚,如果学校能够为大学生充分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扩大他们的生活交际圈,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减少网恋现象。学校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具有强烈思想性、启迪性、示范性、引导性的活动,形成宽松、民主、自由、奋进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大学生缓解冲动、消除烦恼,避开在网上消磨时间或追求朋友,同时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加强他们的理解与沟通,培养其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就是通过家长的帮助、关心,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恋。

1.应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打击压制,也不可坐视不理或回避,而应该正视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正确认识。

2.家长协助大学生制定网络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引导大学生把网络变成一种有用的工具,帮助其制定网络学习计划,激发其好奇心、钻研精神。对缺乏自控能力又有强烈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适当控制其上网时间,也是避免形成网恋的方法之一。如可以规定上网玩游戏、聊天的时间,时间一到,必须停止,提高自律能力控制能力。

网恋已成为大学生中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他们在网恋中找到现实中无法实现或得不到的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压力,寻找心灵的家园。尽管网恋的感觉是美好的,但网恋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应认识到网恋与现实恋爱的不同,并且能够理性、客观、谨慎、理智的对待网恋。

[1]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2]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

[3]苗青.谢萍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3).

[4]赵德旭.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

[5][6]卢桂桃.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J].新媒体思政,2010(4).

刘先华(1980-),女,河南信阳人,硕士,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0-06-19

猜你喜欢

网恋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测测你的网恋成功率有多少?
网上谈情,甜言蜜语掩盖了多少真实?(一)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