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2010-08-15王巍
王巍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王巍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文章基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心理,简单阐述了“十一五”以来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就业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根源。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出发,将实践同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深入贯彻理论精髓,提出了针对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大学生;就业心理;科学发展观;思考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趋势的多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之外,如何使其保持正确的良好的就业心理就成了当前工作的有一个重点。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深入贯彻,将其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将会带来明显的成效。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而提出的: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工作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迫在眉睫。科学发展观是基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理论武器,对于当代的中国、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推进作用。
同样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也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青年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主人,也是我们党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并将是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昌盛与否以及党的生死存亡。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形势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很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毕业生就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进入了“大众化”就业的时代。在20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2002年高校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5年更是达到20%,“十五”期间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的发展目标。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必然从“精英就业”迈向“大众化就业”。
第二,是以2002年国办19号文件为标志,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的制度改革新阶段。在2002年以前,地方和部门所属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就业的。2002年国办19号文件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作出规定,要求全国省会及省会以下的城市对毕业生就业的落户放开,取消了跨地区、跨部门就业的收费等一系列政策,为全体毕业生提供了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自主择业的可能,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的建设。
毕业生就业的趋势。“十一五”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可以从三个基本层面进行探悉。
第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以后,在“十一五”期间大众化就业的特点将更为明显,特别是在“十一五”的中后期,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超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的半数,同期还有几乎相同数量的中专毕业生,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构成新增劳动力大军的主力;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将进一步社会化。
第二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将进入新的阶段。在“十一五”期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进入改革的社会化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将从教育部门的改革,进一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触及到更深层面的机制和体制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社会性将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改革进入较为困难的攻坚阶段。
第三是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大发展和继续大发展,进入挑战与机会共存的重要时期。为什么说“十一五”期间是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大发展和继续发展、挑战与机会共存的重要时期呢?因为一方面,“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又是处在GDP人均1000美元向人均3000美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既面临大好机遇,又是高风险和矛盾多发时期,同时还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改革的攻坚期。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将成为新增劳动者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必然成为社会就业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帅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
四、在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统筹兼顾,运用多方力量。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除了自身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外,也经常邀请学院领导、学科负责人、导师等,一起帮助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方面,除了多种渠道鼓励他们之外,也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并邀请已考上研究生、公务员的同学介绍经验。第三,要会给“压力”;在学生过级方面,我除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不同场合经常性跟学生强调过级的重要性之外,组建老生讲师团,邀请已过四、六级的同学为低年级同学介绍经验,并经常性地督促他们,不让他们放松思想,多次邀请学院领导和学科负责人开好学生动员大会;在学生就业方面,除了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利用移动QQ群、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经常性与毕业生保持联系的同时,也把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学院领导沟通。
(二)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张扬。例如,广告学专业的同学比较感性,而法学专业的学生则比较理性,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事冷静,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三)把握重心,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安排其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吃苦耐劳,勇于面对现实的能力。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多鼓励参与一些高校毕业招聘会,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现状,把握自身培养的重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总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坚持发展、坚持创新。
辅导员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时的关键指导者,在工作中,除了自身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外,也经常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和交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和兄弟学院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勇于承担加强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就业指导作用,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1]刘燕.浅谈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1).
[2]王允.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J].青年人,2008(2).
[3]郑艳红.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J].中国教育与发展杂志,2008(3).
王巍(1982-),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201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