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嫡系边缘学科

2010-08-15邸可达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育学政治心理

邸可达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嫡系边缘学科

邸可达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的学科。其中,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就属嫡系边缘学科。一方面,这些学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学科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在这些学科的衬托下更显文化底蕴和理论张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 嫡系; 边缘; 学科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hat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s.The political economy,th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y are the direct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On the one hand,these disciplines have provided 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s deepening and the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w its theoretical tension under these disciplines serving as contras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rect;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交叉学科,即边缘学科。俗话说,亲戚分远近,朋友有厚薄。同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广垠的边缘学科的关系也不是等距离的。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嫡系边缘学科的关系。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论工作者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的广度,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和目标实现的把握性。

一、政治经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经济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政治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门学问,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为自己的研究客体的一门学问。在该学科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于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实现党的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当前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长远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上述两个学科,除了过程的动态性和奋斗目标的一致性以外,均蕴藏着利益关系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动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明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不平等的劳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只有打碎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建立崭新的无产阶级政权,自身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基础”。这一命题的实质可作如下唯物辩证的理解。第一,无产阶级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为全人类服务的思想,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关于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思想,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要将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对群众实际困难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际困难和矛盾所引起,如若实际困难和矛盾不解决,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想问题则难以解决。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一条重要原则,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的《土地法大纲》,使我国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1978年,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的特点,在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数亿农民的温饱问题,使农民从内心深处对党更加信任、对于社会主义更有信心。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利益不仅是人们行为的基础,而且是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根本利益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宏观的视觉,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规律为切入点,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政治结论。它是从社会环境改造的视角探讨无产阶级利益保证条件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人们的觉悟和积极性,为实现党的最高奋斗目标服务。而党的终极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就意味着全人类最大利益的保障和实现。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满足人的利益需要看成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以社会公平公正的标准抨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但它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机嫁接,是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从最终目标来看,这一特色理论统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又具体化为手段目的关系。学术界一致认为,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二者的统一。作为手段,要通过劳动者个体创造出又多又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的需要;作为目的,社会和他人又需尊重和关爱个体劳动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是目的的成分在扩大,人是手段的成分在缩小。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是目的达到了最大化,人是手段趋近于零,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懂得,既要看到现阶段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要教育和鼓励劳动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体现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又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人是目的正处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逐步树立经济上的民生观、政治上的民主观、文化上的民本观、法律上的民权观,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从手段为主向目的为主转化的关键。

二、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管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搭档。本文所涉及的管理学科包括法律学、行政管理学和政策学等学科。管理学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行为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两个学科,除了学科基础的同源性和工作对象的一致性以外,均蕴藏着终极目标相容性的深刻内涵。从宏观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必须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服务我党制定的社会发展目标并为之保驾护航。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使社会成员从思想和行为上都统一到党中央的认识轨道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拼搏和奉献。社会管理也是一种宏观调控,其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同步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的逐步科学化能更好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有序、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具有相融性,都是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服务的。

从微观的角度看,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管理的双重手段加强对行为人的有效控制。众所周知,人性有善恶。为了扬善抑恶,一方面需要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即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创立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为扬善抑恶提供一个有益的平台,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只能与扬善抑恶相悖。

管理学所涉及的终极目标学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管理。教育与管理两者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1](P933)这为我们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指导。一方面,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管理中,在管理中不断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为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奠定思想基础,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又要把科学的管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要达到改造人、提高人的目的,还必须依靠管理的作用。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坚持善行、抑制恶搞。总之,只有坚持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保护先进、鞭挞落后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育人树人氛围。

其次,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这样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能够被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2](P37)社会管理将整个人类社会作为管理客体。管理客体主要包括:人、财、物,但财、物的管理又最终归结到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的终极客体就是具有自主意识并能独立思想的人。要管理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人的思想管理和引导。社会管理中必然蕴涵着管理主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管理客体之用意。

三、社会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起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有一百多个分支学科,其中社会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容点最多。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主张“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的主要应该是人的一生的全部心理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表现与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关系。”“个人对种种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也必然有不同的反应方式,这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他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因而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个体思想和行为关系的学问。其中,研究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其核心。而人的思想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客观外界环境的因素,包括物质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和精神的因素。这些因素被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思想意识和思想认识,即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人们的思想不仅带有时代的特征,而且还带有差异性。时代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差异性的根源,就在于人们需要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基本素质的不同和社会阅历的不同等。

上述两个学科,在根本目的、逻辑起点和依赖程度等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以外,均蕴藏着思想 (心理)与行为关系的深刻内涵。即思想 (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思想 (心理)。第一,二者的根本目的相一致。心理教育通过心理知识的普及、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有效促进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大众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主流社会所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二者的逻辑起点相一致。首先人的心理与思想是统一的。哲学范畴的思想是指理性认识,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不仅包括理性认识,而且也包括感性认识,甚至还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认知过程中所涉及的小概念。因此,心理活动又是思想活动,二者是人脑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双胞胎。其次思想的形成和变化与心理的形成和变化是一脉相承的。做人的思想工作只有遵循人的心理变化规律,触及人的情感、意志、动机、需要等敏感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心理活动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即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阶段,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过程。

第三,二者彼此的依赖程度相一致。一方面,思想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方向保证,起着定向作用。离开思想教育的宏观指导,单纯实施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不仅失去方向保障,而且会表现得苍白无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崇拜金钱、贪图享乐、自私狭隘,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丧失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是很难形成高尚情操,健全人格,顽强毅力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因此可以说,一定的思想品质决定着相应心理品质的好坏和高低。另一方面,心理教育促进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和重要途径,离开心理教育,不考虑教育对象的喜、怒、哀、乐,单纯强调思想教育和转化,思想教育就会变成机械的、呆板的、不受欢迎的说教。因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支撑着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起动力作用。如愉悦、豁达、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心的发现,既能巩固业已形成的优良思想品质,又有益于新的高尚思想品质的塑造。而消极颓废的心理品质,则对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起桎梏作用。

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人的接受心理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法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通过人的内在的矛盾运动起作用的。”[3](P19)人的这种内在矛盾运动就是人依靠自身的能动性对外界进行反映,将外界的某种属性内化为自身的概念系统、思维模式,并上升为人的思想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人对外界的能动反映,还是人的内化过程,都会受制于人的现有心理素质和心理基础。心理学家们用“需要——紧张——动机——行为”的图示来说明人的行为的产生过程。在这个图示中,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起点,紧张是需要满足前的一种不安状态,动机是在需要和紧张的驱导下而发生行为的内因。需要、紧张、动机属于人的心理要素,而行为是这三种心理要素的外部反映和折射。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心理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输入过程中的运行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次,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个突显问题就是“一刀切”、“一锅煮”的针对性不强问题。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理论的运用,能有效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难题。众所周知,在实际工作中,被教育个体有着显著的个性心理差异。所谓个性心理差异,是指人在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才能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育者说大话、空话、假话,从而失去教育者的尊严。二是缺少教育技巧。三是对被教育者的好奇心不善于引导。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帮助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根据不同行业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多建构一些生活化的内容,关注群众道德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此外,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分层教育的原则,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教育者在进行德育过程中,要渗透进情感因素,即发挥情感投资的作用。第三,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教育仅凭行政命令和权力因素是不可能实现其目标的,必须同时依靠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它是一种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具有示范效用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1]戴舟.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选(中卷)[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3]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Direct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DI Ke-da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Changsha,Hunan 410083)

G641

A

1671-9743(2010)09-0109-03

2010-08-08

邸可达(1985-),男,辽宁锦州人,中南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学政治心理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