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翻译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2010-08-15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蓝靛默尔语言学

董 博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翻译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董 博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的翻译的好坏对于是否能向世界准确展示和弘扬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处理上,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对于文化意象有着独到的论述。本文拟从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角度去审视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的英汉翻译。

民族博物馆馆藏品; 文化语言学; 意象; 英汉翻译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collection items in nationalities museum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orrectly show th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of nationalities in china to the whole world.Translation is an intercultural activity.In this activity,the translationfrom the cul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to English should be prudent in dealing with.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has a unusual opinion on the cultural images.This thesiswill discuss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n the collection items in nationalities museum from the view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Key words:Nationalities Museum Items; Cultural Linguistics; imag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一、引言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化积淀的精华。它向人们传播历史文化的知识,便于人们更好的了解过去,继往开来。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使得中国的博物馆灿若星河,这其中,民族博物馆可谓是极为独特的一支。他们集中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有利于人民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掘。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在其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对一些文化含量丰富的事物进行翻译,往往会增加翻译的难度。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是民族文化浓缩了的精华,其文化含量极其丰富。因此对于这些物品名称及其介绍的翻译也要十分小心。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的英汉翻译进行推敲和分析,以达到向世界更好地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目的。

二、意象及帕默尔的文化语言学

意象是意识主体与事物客体发生共鸣而产生的交合,其在中国出现较早,并早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周易·系辞》中就指出圣人通过“意象”以见“天下之赜”,观察到关于天下的幽深难见的“至理”。汉代王充也在《论衡》中明确提出“意象”的概念和创造“意象”的方法“象征”。在西方,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加利·帕默尔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有关人类学的三大传统理论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范畴加以改造结合,形成了文化语言学,其核心之一就是意象。在帕默尔眼中,“所有的象征符号都是以意象为基础的”[1](P2)。所谓意象,既包括我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和动觉所获得的经验,如贝多芬的音乐、芒果的味道、香水的气味、海滨沙滩上的漫步等。”[1](P3)他认为,语言也不过是意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基于意象的有声音的象征符号的游戏”[2](P41)。语言中的音位、词义、语篇、语境甚至世界观都和意象相关。帕默尔还认为语言不但同意象相关,而且语言还能引起意象,即通过话语的表达,人们可以产生意象的联想。由此,帕默尔对意象、语言和文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语言的产生离不开意象,意象又由文化来决定。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积累的经验共同构建而成。不同的社会文化加之个人经验有别往往会使得个人对意象的理解产生偏差,同样,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会有所不同。于是在语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之下,人们约定俗成的意象才是人们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依据。换句话说,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如果缺失了共同的意象,就不能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失败。

三、从帕默尔文化语言学视角看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的英汉翻译

少数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大都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代表,其文化内涵丰富,意象也多种多样。名称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广西民族博物馆中陈列的物品多集中在民族简介、器物建筑、风俗习惯上。因此,这些物品名称的翻译就首先承担起了向外界传达有效信息的责任。

1.少数民族名称的翻译

以广西的瑶族名称为例,其支系繁多,有盘瑶,茶山瑶,平地瑶、民瑶,布努瑶等支系。广西民族博物馆里陈列的瑶族名称划分更加详细,有红瑶、白裤瑶、蓝靛瑶,山子瑶,坳瑶,平地瑶,过山瑶,顶板瑶等等。其中,红瑶以其身着红色服装而得名,馆藏服饰英文译为“Red Yao”,这很贴切,能让人立刻联想到身着华美鲜红服饰的瑶族的形象。白裤瑶因为男子身着及膝白裤而得名,但是却直接被音译为了Baiku Yao。该译名使得白裤瑶族身着白裤的形象荡然无存,因此译为White Pants Yao更能保持白裤瑶的形象和文化内涵。蓝靛瑶因其身着用蓝靛染的服装而得名,音译为Landian Yao实为不妥。蓝靛是由植物马蓝的叶子加工而成,可做药,做染料的历史也很悠久,公元前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埃及就已经使用蓝靛来做染料,在中国,蓝靛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的三千年前,诗经中亦曾有“终朝采蓝,不盈一衤詹”[3](P177)的诗句,其在苗族、瑶族、侗族、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中的染织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因此,蓝靛所反映的意象及文化内涵还是有必要翻译出来的,不能简单得用音译法一带而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看保留Natural Indigo Yao的译法能更好的传达蓝靛瑶身着蓝靛染织物的意象。

2.少数民族建筑名称的翻译

广西合浦县出土的西汉干栏式陶仓,可谓西南少数民族世居房屋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干栏、高栏、阁栏等称谓大都是其它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过程中的音变,因此到底要不要直接音译还有待讨论。该建筑模式在长江以南及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在内蒙古、西伯利亚、日本也有分布,无论是新石器时代还是现代也都很流行。建成这种特殊的样式的目的在于防潮湿,基座由高大的木桩或竹子支撑而起,上面是住宅。日语中把它称为“高床住居”,或许能让人对该建筑特点有一个更直觉的意象。从帕默尔的文化语言学意象角度来看,少数民族语言在汉语中发生的音变也正因为符合了汉语的意象而得到了长期保留。高栏、阁栏的称呼不但不会使汉民族不知所云,反而有利于让人联想起该建筑高高在上,栏杆耸立的意象。馆藏物品标示牌上标明的是Pottery Pile—dwelling Barn。Pile是专门用来支撑高大建筑结构的打入地底的木桩,因此该词能给英语国家的人更直觉的意象。北京的四合院建筑被称为courtyard dwelling house。朗文字典对于 dwelling的解释为a house,apartment etc where people live.由此可见dwelling是专门用于居住的。barn本身是农场用来储存谷物或饲养牲畜的地方。在barn前面添加dwelling能够有效的说明该建筑的用途。因此该物品的翻译能够达到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

3.少数民族习俗名称的翻译

“百家宴”是少数民族特有的宴请宾客的习俗。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宴是一种集体备设的宴席,各家各户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凑到一起,宴请贵客和亲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百家宴全国闻名。侗族的百家宴源于侗族的一个古老传说,古时有个侗族山寨遭到洪魔袭击,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的侗民得到一位英雄出手相救,除掉了洪魔。为表示感谢,侗民纷纷邀请英雄去自己家做客,但是英雄第二天就要离开,不可能去每家做客。于是寨老想出来个办法,大家把自家的好菜凑到一起,共同宴请这位英雄,从此便有了百家宴的习俗。百家宴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更多的是为了团结和睦邻里关系、分享和联谊。这一点上同欧美的potluck不谋而合。广西民族博物馆里的百家宴长卷反映的就是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标示牌上标注的百家宴为Feast Entertaining a Hundred Families未免过于冗长。Feast本身体现众人同乐的意象令人无可厚非,但是侗族文化中众人献菜共同分享的意象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侗族的花炮节风俗上,抢花炮在馆藏标示牌上的标注被翻译成了Seize“Hua Pao”而花炮节被翻成了Fireworks festival。由此可见,在到底是否能找到对等的意象上还值得再做进一步推敲,而不能一味的追求音译代替。

四、结论

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心理差异,语言使用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得各民族在对事物的反映和表达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异也往往成为翻译的难点。怎样才能够更好的传达翻译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世界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直观得感受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是进行民族博物馆馆藏物品翻译的最大障碍。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意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洞察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量回避翻译时所带来的意象缺失问题,妥善处理意象的转换及意象与文化同语言的关系,从而达到让世界更好的去体验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风情的目的。

[1]Palmer,G.B.T 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2]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J].外国语, 2002,(2):41-46.

[3]盛广智译评.诗经 [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编.英汉翻译理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The Translation of Collection Items in N ationalities Museum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DONGBo
(English Department,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

H159

A

1671-9743(2010)09-0102-02

2010-08-06

董 博 (1980-),男,河北邢台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典籍英译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蓝靛默尔语言学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速战速决经济战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蓝靛果忍冬果实的种内变异研究
曼胡默尔:曼牌和昊业再度携手亮相
曼胡默尔全面升级中国研发能力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