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境与听力理解

2010-08-15雷玉兰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外语听力语境

雷玉兰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文化语境与听力理解

雷玉兰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听”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和技巧。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过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语境和文化背景等非语言知识。因此,外语听力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外语文化知识和外语文化意识培养,必须重视口语篇章的文化语境对篇章解读的制约作用。

文化语境; 听力理解; 文化意识

Abstract:Listening is an important input and a difficult skill for most learners as well.In the course of improv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one should not only have a good command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such as pronunciation,vocabulary and grammar,but als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such as contex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It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learners'foreign cultural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in the teachingof listen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Cultural context plays an indispensible role and can never be ignor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stening texts.

Key words:cultural context;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ultural awareness

听力是人类交际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著名语言学家Weaver Morley认为,人们听的量是说的量的两倍,是读的四倍,是写的五倍。[1](P106)听力理解 (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抽象、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听力理解不是一种孤立的技能,它与一个人的整体英语水平、知识面和分析概括能力密切相关。[2]制约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障碍 (语音、词汇量、语法知识、语速等)和非语言障碍 (教学设备、听力技巧、语境知识、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等)。本文拟探讨文化语境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指导作用,并初步提出解决听力障碍的若干对策。

一、语境理论与文化语境的概念

在语用学诞生之前,语境问题就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对象。著名人类学家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他指出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上下文”,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随后英国伦敦学派Firth(1964)发展了他的这一观点,他将context的外延予以扩大,认为它不仅包括上下文,而且包括社会环境。Firth的学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在Firth的研究基础上将语境视为社会符号系统,语境内容被归纳为语场、交际者和方式三大组成部分。语场指语言所描述的事件,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交际者主要指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因这种关系而导致的话语的正式程度;方式则指语言交际活动的媒介以及具体模式、语体等。胡壮麟 (1994)在 Halliday的语境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包括对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的文化规范、行为准则的了解,以及属于特定的文化的会话规则的了解。[3](P20)这三种语境都有助于理解篇章的意义和交际意图,对篇章的解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所涉及的便是文化语境。

二、文化语境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准则、个人信仰以及对人生的追求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去理解别人的话语,[2](P8)这样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中国学生由于深受母语及本国文化的影响,对汉英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往往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读英语句子,因此不能迅速正确地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中所包含的实际意思和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四册Unit 7有这样一段对话:

W:Here's a riddle:Y ou love deep-sea fishing in Florida, and you're crazy about skiing in Canada,but you can't afford even one vacation home.What do you do?

M:I buy a share in two holiday homes,so I own a week or more at each place.Time-sharing is the way many people affordseemingly expensive holidays.

Q:What advice does the man give for people unable to afford expensive holiday homes?

Supposed answers:

A)T o buy only one holiday home.

B)T o buy at most two holiday homes.

C)T o buy a week or more at each of the two holidays.

D)T o share holiday homes with others by buying a room.

以上对话如果发生在两个美国人之间,一般不会引起大的误会,但中国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他们在想:buy a share不是“入股”吗?那么为什么非得在holiday homes呢?这是因为学生对国外的这种房地产经营方式——与旅游相关的文化语境一无所知。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对话,首先应该理解I buy a share in two holiday homes,so Iown a week or more at each place这句话。英语词汇timeshare就是“share time”的意思,它指顾客购买一个房产 (大部分是度假村的公寓楼单元)的一部分时间的使用权,比如每年内的某一个星期,同时拥有这段时间内这个房子的产权。虽然这个产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房产产权,无法用来进行房产增值的买卖,但这个限时产权是可以出售的,也就是说,房主拥有限时产权的地契,可以把时限内的房屋使用权出售给别人。对于酷爱旅游的美国中下阶层,timeshares(分时度假或分时共享)无疑是一种新颖的旅游投资理念:只要安排得当,花平民的钱,也能享受富豪级别的豪华待遇。如果学生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不难看出本对话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C)。

在听力过程中,文化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语境要素,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解读口语语篇的必要条件。在FamilyAlbum,U.S.A中 Episode 6是关于Thanksgiving的一段对话:

Philip:But first,I think we should take a moment and remember the meaning of Thanksgiving.

Harry:Philip,I took Michelle to a school play about the first Thanksgiving.

Michelle:Thanksgiving was about the Pilgrims,the first settlers in America.They shared the first harvest with the Indians and gave thanks.

Philip:All right.Then in that spirit let's each of us give thanks.Each in his own way.Who wants to begin?

Grandpa:I will.I give thanks for being here with my family and for being well,so I can enjoy you all…

听到Thanksgiving这一信号,学生可能联想到下列信息: pilgrims,American Indians,Summer Harvest,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toast turkey,pumpkin pie,Indian puddings made of cornflour,parades,American football match等。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总是试图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推测与topic有关的文化语境范围。听到Thanksgiving,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它的历史:早期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长途跋涉到达北美,在饥寒交迫中艰苦创业,并在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迎来了1621年的大丰收。为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和印第安人的慷慨相助,这些早期的移民在马萨诸塞州的Plymouth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感恩节便由此而来。此后,感恩节被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烤火鸡、南瓜饼、山药和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便成为这个节日的传统食品。家庭成员及朋友们用大型聚餐的形式来庆祝这个节日。按照感恩节的传统,饭前要进行感恩祷告,每人可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对家人及朋友的感激之情。游行和观看橄榄球赛也是感恩节的重要活动。学生如果了解英语国家这些相关的历史、文化、习俗等,便能在听音的过程中重建语境,利用已知信息,加深理解所听内容。

由于文化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有很大的差别。不了解这些差别,也会影响到对材料的理解。以2009年6月份的CET考题为例:

M:My washing machine is fifteen years old and it has worked just fine until last night.

W:Y ou'll never be able to get parts for it,even from Japan. So it might be time to invest in a more recent model.

Q: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Supposed answers:

A)Make a profitable investment.

B)Buy a new washing machine.

C)Get parts for the machine fromJapan.

D)Have the old washing machine fixed.

在这道听力考试题中,不少学生选择 (D)项,而正确答案应为 (B)项。这是由于学生不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习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思维,认为坏了的东西修好后,就能凑合着用。殊不知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许多情况下买新东西比修旧东西更经济合算。西方人常常选择扔掉旧东西,购买新东西。[4]可见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听力材料十分重要。

三、文化语境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一)训练学生对文化语境的敏感性

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习者的收听技巧和能力,一直是听力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传统的听力教学注重一般技巧的解释、传授,教学时教师往往是在履行一个放音、听音的简单传播过程,停留在表层的语言结构解释上面。其实,学生听力障碍的根源并不全在于语法知识的不足,而首先是由于听力技能的缺乏。学习者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收听后往往只获得片言只语,无法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语块来合成完整的相应的意义;或者不知如何解读组合所得的信号,严重地局限着收听理解的广度和深度[5]。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者不善于在收听过程中发现语境因素,不能将自己已知信息和录音中的新信息结合起来。在听力教学中,指导学习者学会发现文化语境、利用语境因素去理解收听内容,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方法。发现和利用语境,实质上是听者的已知信息或经验与录音内容相结合的学习加工过程。由于语境具有经验因素成分,这种成分包含听者对所谈及的某一事件发展过程的认识和对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的熟悉。尽管经验是个体的,但总体上具有共性和普遍性。依据这种共性和普遍性来重构收听内容是合理而可信的[6]。例如:当我们在一段新闻中听到London,underground, morning rush hour,bomb,explode,20 people,shut down这样几个词和短语时,便可以根据经验合理地重新组成 (In) London,(during)the morning rush hour,a bomb exploded(in an) underground(line), (killing)20 people. (The underground network was still)shut down这样一个语言组块。在这个语境框架下,我们可以根据收听时所得到的其他词语,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扩展,[5](P4)整则新闻的意思就基本清楚了。

(二)培养学生语境预测的能力

Halliday&Hasan(1994)曾经说过,学习外语的大部分功夫应花在学会预测。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听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等时刻进行预测,并不断加以证实和调整的过程。在听音过程中,学习者不可能接收所有的消息,首先必须确定需求信息,以便有选择地去听。根据书面材料的备选答案,预测可能的语境信息以有利于合理解读材料,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6]语境预测不仅适用于简短对话,而且同样适用于听写和短文听力。相对简短对话而言,短文长度、生词量增多,学习者应根据其特定的结构安排、叙述方式和顺序,采用不同的听力技巧。以下是一道CET听力考试的短文考题的备选答案:

1.A)beauty B)Loyalty C)Luck D)Durability

2.A)He wanted to follow the tradition of his country.

B)He believed that it symbolized an everlasting marriage.

C)It was thought that a blood vessel in that finger led directly to the heart.

D)It was supposed that a diamond ring on that finger would bring good luck.

3.A)The two people can learn about each other's likes and dislikes.

B)The two people can have time to decide if they are a good match.

C)The two people can have time to shop for their new home.

D)The two people can earn enough money for their wedding.

通过预览备选答案,结合marriage,finger,diamond ring和the two people等可以推知,短文可能与英美等国的婚恋习俗有关,并涉及到准备结婚的男女。在美国,结婚是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会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通常会送给未婚妻一只象征美丽、纯洁的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礼物。为了证明双方是十分相配的,订婚期可以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大喜的日子临近时,双方各自的好友在婚前派对上会赠送许多实用的礼物。今天,许多未婚夫妻在订婚期间还听取咨询意见,以此为应付婚姻生活的挑战做好准备。

在听音过程中,学习者以这些预测的文化信息为线索,不断进行验证和修正,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短文的内容。

(三)利用听力课传授文化知识

文化不是天生固有的,它和语言一样是后天得来的。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那个国家生活。但是能够有这种机会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人则是从书本上、从课堂上、从许许多多的媒体中间接地了解[7]。

听力课与其他课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听力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是有声材料而不是文字材料,它具有生动、形象、直接的特点。通过绘声绘色的会话、抑扬顿挫的演讲、形象逼真的描述,牢牢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因而听力课上所学的知识也不容易遗忘。听力材料的另一大特点是会话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人们的日常会话往往反映了文化的许多层面,比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因此,听力课上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之所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那个民族的文化,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听力课上的积极性[7](P65)。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Unit 10有一篇关于Halloween的听力材料,开头几句是这样的:Some people really enjoy Christmas,or Valentine's Day,or Easter,or have a huge family reunion or barbecue on the Fourth of July.Some people look forward to stuffing themselves with turkey every year on Thanksgiving.Great as those are,they don't compare with my favorite.I LOVE HALLOWEEN.短短四句话中提到西方的六个节日: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国庆日、感恩节和万圣节,从材料中学生不难了解其字面意义,但几乎每个节日都向听者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听这篇短文前,教师应该向学生简要介绍西方的这几个重要节日,说明他们的由来及风俗。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无误地理解短文,而且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词汇上也可以反映出来。英语词汇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信息,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本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和风俗民情。有些词汇单凭其表面意思是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的。学生由于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缺乏了解,在听音过程中,无法对一些词汇作出合理的推测和联想,体会其言外之意,结果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当学生听得man's best friend时无法推想到是指狗;hit the ceiling不是“撞到天花板”,而是“勃然大怒”;a piece of cake不是“蛋糕”,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又如,the Queen's English不是指英国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指正统英语、标准英语,与说话人头上有无王冠无关。[8]可见,只把词汇按字面意思串起来而不问它的文化背景是行不通的。

结语

听力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主要以听觉接受音响信息这一途径来理解文字意义的教学方式,如果仅仅强调依靠在收听时得到的词句表层意义来诠释收听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6]必须借助文化语境知识来帮助学习者正确解读口语篇章,准确把握听力内容。在听力教学中,广大外语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语境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教学效果。

[1]王宗炎.语言和语境的应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冯燕屏.听力理解与背景知识 [J].外语电化教学,1996,(1): 8-9.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黄艺平.语境因素与听力教学 [J].高教论坛,2006,(4):104 -106.

[5]陈吉棠.语境因素与英语听力 [J].外语电化教学,2002,(8): 3-6.

[6]曾绪.语境与英语听力 [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9): 136-140.

[7]齐 筠.语言,文化及英语听力教学 [J].外语学刊,1998, (1):63-65.

[8]何淑贤.文化差异与听力理解 [J].外语电化教学,1996,(4): 9-10.

Cultural Context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EI Yu-l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

H319.1

A

1671-9743(2010)09-0094-03

2010-07-19

雷玉兰(196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语言学、英语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外语听力语境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