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任职教育需求 提高教员整体素养
——以飞行院校为例
2010-08-15杨海霞
杨海霞
(空军第六飞行学院 航空理论教研室,河北 涿州 072757)
适应任职教育需求 提高教员整体素养
——以飞行院校为例
杨海霞
(空军第六飞行学院 航空理论教研室,河北 涿州 072757)
通过分析飞行院校在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过程中对教员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找出了目前教员队伍中存在的不适应任职教育的问题和原因,着眼培养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空战的高素质飞行人才的目标,提出了适应任职教育需求,提高教员整体素养的思考和建议。
任职教育;教员素养;思考;建议
随着飞行院校教育职能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教育转型的实施、任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都对整个教员队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适应飞行任职教育要求的教员队伍,是飞行院校开展任职教育的关键所在。而现有教员队伍的素质能力结构还不能适应任职教育需求,是空军飞行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的客观表现,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热爱本职、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是飞行院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飞行院校任职教育对教员素养的新要求
(一)教学观念需要更新
飞行院校在由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将发生相应变化。它所担负的生源将不再是从未接触飞行的预校学员,而是具备初级飞行能力的本科飞行人员。他们要通过在飞行学院的学习达到能担负简单战斗任务的初级战斗员和初级飞行指挥军官的要求,这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岗位任职教育,是以提高实际任职能力为核心的军事专业培训。学历教育下的那种注重课堂知识的讲授、注重学员基础知识积累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任职教育瞄准未来岗位需要、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员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注重动态更新,结合飞行教育训练体系的调整,建立符合飞行人才发展需要、具有飞行指挥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应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跟踪当前飞行部队领域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新,把飞行部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把学员在部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使之成为生动的教学素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强调针对性,不拘泥于以往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课本、课堂,把学员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员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设计要围绕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
(二)理论水平需要提高
在任职教育过程中,学员理论基础直接关系到飞行质量,飞行员的理论素质高低还制约着飞行员的个人发展潜能。飞行院校的学员在实行 “4+1”模式后,学员在航空大学完成基本的学历教育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理论功底。这就要求飞行院校的教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及时吸纳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密切跟踪部队建设的最新情况,积极借鉴世界军事变革的最新经验,把反映时代走向的先进军事理论、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先进战法训法等补充到头脑中,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保证教育内容实用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学员的理论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三)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学历教育注重的是打牢知识基础,任职教育则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经验,增强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这就对教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员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教员没有实践经验就难以让学员信服,也无法满足学员学习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把亲身的实践感受传授给学员,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真实性,飞行院校的飞行教学和理论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
(四)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军事人才,首先必须要求教员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任职教育呈现动态发展,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前沿性。教员必须具备教学观念的创新性和学科研发的前瞻性,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专业的研究开发水平,增强对任职教育全过程的把握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空战需要的高素质飞行人才。
二、飞行院校任职教育中教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员经历单一,交流渠道不畅
从飞行院校的现状来看,飞行教员队伍和理论教员队伍的任职教育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教员经历单一,交流渠道不畅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飞行教员是从优秀的毕业学员中留教的,他们没有航空兵部队的任职经历,在院校几乎一干就是几十年,已有的技、战术水平与素质结构与航空兵部队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院校教育内容与部队作战训练难以接轨。而由于在整个体制中设计的交流渠道不畅,再加上空军航空技术装备改装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影响人才交流的因素众多,使得航空兵部队飞行军官与院校飞行教员的交流难以为继,部队中有经验的飞行员也很少能够再到院校进行任教,这就使得院校的飞行教员难得接触到部队的一手资料,接受和吸纳部队的最新情况很少,影响到教员教学能力的成长。航理教员一部分是由停飞的学员经过再学习后担任,另一部分则是由军校毕业生和地方特招大学生组成,由于这部分教员大都是相近专业改教航理专业的,虽然他们基本理论功底很好,但由于没有在部队任职的经历,特别是没有飞行的体验,所以对飞行实践和部队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教员经历单一是影响教员任职教育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弱,培训体制不健全
由于教员的经历比较单一,不少教员从院校到院校,缺少部队工作经历,对部队现实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对于毕业后学员的任职岗位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先进的飞行技术、战术和联合作战的实际演习更是参与较少。因此,对于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研究,解决起来就显得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足够的把握。而且就目前教员的培训体制来讲,没有定期的在职培训,日常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没有系统的培训体制,这就使得教员的教学只是经验的积累,教学的创新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学的质量也就只能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
(三)教学内容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育转型以来,由于任职教育鲜明的岗位指向性和教学内容针对性,原先学历教育模式下的学科体系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造成教员队伍知识体系与任职教育需求的结构性不对称,教学内容落后于部队正在进行的变革。教员基础性的理论积累比较深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不能转化成为指导学员学习的实践和部队训练的战斗力。如对于飞行作战与指挥、现代导航技术、火控雷达技术等相关内容,目前在飞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还没有,但这些又是学员非常感兴趣,在部队的实际训练和作战中又要用到的内容,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求要加强教员对于知识的更新能力,改变知识结构,以满足任职教育的动态需求。
三、加强飞行院校任职教育教员素养的思考和建议
飞行学院担任着培养未来先进战机飞行员和飞行指挥人才的重任,应当紧跟形势发展变化,适应培训任务要求,下大力持续改善教员的队伍结构和知识阅历,打造一支配置科学、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员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飞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拓宽教员的培养渠道,改善教员队伍结构
要建立健全教员的培养渠道,从制度上抓源头,从制度上保障教员队伍的合理配置。在规划教员队伍建设时,应当将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纳入院校师资力量战略发展规划,走在院校、部队、机关之间干部交流的路子,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院校与部队双向流动,构成合理的教员队伍。
在飞行教员的培养上,要借鉴发达国家飞行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发达国家院校教官由于具有高级机关和部队任职经历,因而能够胜任多种岗位。近几年来,我军已经开始了各军兵种军官交叉代职的试点,但是,对于飞行类军官的岗位交流制度,至今尚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可以考虑从空军编制体制以及武器装备现状出发,采取分阶段、分批次、分机种小范围进行交流,把部队优秀的飞行人才和飞行指挥人才选聘到院校从事实际教学活动,充实教员队伍,促进飞行教员素质提高。改变飞行教员上岗后就“从一而终”的弊端,使飞行军官的多向交流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制度,提高飞行人才的使用效率,使飞行人才资源总量与航空兵部队战斗力增长相对应。
在理论教员的选拔上,要合理配置好院校毕业与部队交流人员的比例,使各种人员优势互补。同时,应该建立合理的兼职教员制度,聘任战斗部队领导、优秀教员和优秀飞行管理人员到院校担任兼职理论教员,讲授一门课或进行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这样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真实性。
(二)丰富教员的知识阅历,增强教员实践经验
飞行院校任职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质。其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针对性,都要求直接面对飞行岗位任职需求,贴近部队实际,贴近作战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这些特质更需要教员有实践作支撑。所以丰富教员的知识阅历是目前任职教育中教员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员队伍的实践能力,一是组织教员定期到部队任职、代职。在实践中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积累经验,增强对于新武器装备、新的技战术的认识,找出部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和科研的课题。二是参与部队训练活动。经常组织教员到部队参观见习和参加重大训练活动,包括各种重大的军事演习,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然后再上升为更加完善的理论来指导部队的进一步建设。特别是飞行教员,通过参与部队的训练活动,把部队一线的飞行训练需求带回飞行教学中,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三是积极参与部队的科研课题。教员参与部队研究课题的过程,就是深入实践,解决问题和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同时也是丰富实践经验,教研相长,有机融合的过程。
(三)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专家型的教员
教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任职培训的质量,要充分发挥院校、部队的优势,形成教员培养的合力,把飞行院校的教员打造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能力的专家型人才。
一是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在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教学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注重强化教员的岗位培训。通过教员的岗位自学、组织集训和教员之间的互助互学,提高教员任职教育的教学能力,促进教法创新,提高教员的知识水平和授课技巧。立足教学需要,合理统筹新教员到部队代职的时间、岗位、要求和任务,确保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岗位上学有所获。二是努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机制。空军应建立规范的定期的在职培训体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更新教员知识结构,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员参加部队训练、演习、重大课题攻关等活动,利用选送进修、外出调研、短期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学技能培养。三是紧跟部队发展,强化教员超前教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员接触新装备,了解新战法,消化新理论,吸收新成果,力争使教学走在部队发展前面。近年来,空军已经开始注重了这方面的工作,举行了几期的航理教员培训班,组织航理教员到新机部队参观见学、体验飞行,到国外观摩学习等活动,这些工作必将对于航理教员的发展起到很大的益处。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适应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是飞行院校能否实现其培养高素质飞行人才的关键所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提高整个教员队伍的素养,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3]郭羽鹏.对军事院校发展任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教文汇,2008(8):68-70.
[4]沈胜娟等.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J].继续教育,2007(6):45-47.
G649.2
A
1008-6471(2010)02-0086-02
2010-06-07
杨海霞 (1976—),女,河北涉县人,空军第六飞行学院航空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航空理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