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江西人才战略
2010-08-15刘香丽舒斯亮
□文/刘香丽 舒斯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正取代土地、原材料和资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导力量,人才作为知识、信息、智慧、创新能力的源泉和载体,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力量。江西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应认识到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由于历史及区位劣势等原因,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发展滞后,影响着人才的积聚,人才的匮乏又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尽快崛起江西人才高地,形成“人才创造事业,事业造就人才”的良性局面,成为江西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江西人才资源现状
江西人才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迅速提升,结构日渐优化,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流失得到遏制,并从2001年起开始出现“回流”,呈现出良好的人才资源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江西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如下:全省目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77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01人、省级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6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000多人,回赣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545人、柔性引进院士50多名。
二、江西人才资源差距分析
造成江西人才资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江西人才资源的规模较小,吸引力不足,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的能力不能够有效发挥。
首先,江西经济的发展水平客观上制约了在人才开发上的资金投入和吸引激励力度。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开发人才资源,进行人才资本投资最主要的形式是教育培训。总体看,江西的教育投资水平低下。2008年江西教育经费总计 2,213,618.4万元,而广东则高达8,654,359.1 万元,江西仅为广东的 1/4,在中部六省中教育经费总额也几乎是最少的。
其次,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政府宏观指导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还未形成。江西地处中部,改革步伐慢于东部沿海的被动局面,被动地开展各式各样的人才引进活动。政府的人才战略定位不清。
再次,人才资源激励机制不健全。江西人才资源任用机制、考核机制和分配机制的不完善阻碍了人才对于公平性的认同,妨碍了人才的能力发挥。在对人才使用晋升方面,机制陈旧,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人才部门所有、行政主导还很突出;往往领导说了算,不顾及人才自身感受,按自我意愿把人才放到自认为合理的岗位上,而且一放多年;重学历而不重业绩,凭关系而不看能力;人才流动不畅,没有建立“优者上,劣者下,能者留,庸者走”的人才选拔任用和晋升机制。人才考核方面,考核体系不完善、标准不明确、方法不科学、主观随意性强的情况比较突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开、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人才资本优先投资战略。人才资本优先投资战略要求江西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江西劳动部门应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大培训补贴,提高免费培训的标准,扩大免费培训的对象,创造、推广行之有效的诸如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这样的培训投入形式,探索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职业培训的新路子。促进全省人民知识文化素质提高,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江西经济的更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完善政府调控、市场配置的人才资源配置形式。形成市场配置为主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加强人才市场化配置的政府调控。首先,要推进人才市场建设。通过促进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企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扶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中介机构,支持人才中介机构的规模化发展;其次,要切实解决一些人才中介机构趋利性过度、短期行为多等问题,保证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再次,建立和完善“刚柔相济”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拘一格引人才。因此,江西省委2008年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政策:每引进一名博士或博士后奖励补贴用人单位2万元;每引进一名博士生导师或正高职称人员奖励补贴用人单位10万元;每引进一名“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奖励补贴用人单位20万元;每引进一名院士奖励补贴用人单位30万元。
3、培养和发挥人才资源能力,促进江西经济增长。首先,通过集中力量办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人才资源的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提升人才资源技能能力等形式,构建适合江西特点的人才资源能力培养体系;其次,完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能力的有效发挥。这是因为,机制决定竞争力,机制决定成败。为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发挥人才的作用,江西必须大胆革新机制,努力打好“用人牌”;再次,构建与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充分挖掘人才价值。对人才的使用应该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应该强调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积极推行聘任制。岗位聘任中,以岗位设置为前提,以业绩为导向,以聘任资格条件和专家评审意见为依据,实行低职高聘和晋档聘任,这种聘任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优秀人才冒尖机制。
[1]张军.如何构建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China Labor,2010.1.
[2]张金岭.选拔“人才”以何为准.语文新圃,2009.11.
[3]李恩柱.人才流向刍议.杂文月刊(选刊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