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利弊考量

2010-08-15许景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公允负债计量

□文/许景儒

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作为会计计量的一种方法,公允价值在当今世界主流会计原则中已被采用多年。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的优点。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突出问题是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一)公允价值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登上舞台的动因。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个对市场价值判断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能够计量、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公允价值是最具有相关性的计量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而历史成本是反映资产取得或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一经入账不得随意变更。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按历史成本入账无法反映市场价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后续计量,可以了解各个时点上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

(三)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属性方面不配比,收入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价。很明显,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因此,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性、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则。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弊端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信息成本高。有不少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之一。另外,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当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若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观性较强,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主观性较强,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困惑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顺周期效应,市场形势好时,容易助长泡沫,而在市场不好时,又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危机产生的根源。年底各大公司财务年报披露业绩下滑、资产大幅缩水。但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有些公司业绩下滑的主因并非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特别是金融机构,也非息差缩小导致利息收入减少,而导致其骤降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银行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其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外币债券的大幅缩水上。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这种大幅变动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恐慌。于是有专家认为,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也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甚至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银行不适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四、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对很多报表项目来说,尽管以公允价值计量有一些不足,但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环境决定的,特定时期的会计发展是以这一时期的经济环境为前提的。因此,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指南。当前,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公允价值指南,应用公允价值的要求和原则分散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各个部分,并且许多内容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给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带来众多不便,自然会消减报表使用者应用公允价值的积极性,也易导致报表使用者理解的不一致,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影响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按现行做法,公允价值计量分三个层次估计。第一层,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其公允价值;第二层,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层,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目前,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是以在计量日活跃市场上同质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来确定,无需进行相应的调整,所反映的是计量日时点的价格。这满足资产负债表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利润表的内涵。利润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强调一个会计期间内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依据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利润表中确认的相关利润则更加强调这一计量时点的获利能力,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时点上特殊、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盈利水平的判断。笔者认为,对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考虑以期间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研究,建立计量模型,使公允价值能够平滑掉特殊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市场对资产、负债的评价。

猜你喜欢

公允负债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你的负债重吗?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