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思考

2010-08-15彭永群陈小虎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社区农村体育

彭永群, 陈小虎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株洲 412011)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和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出台以及2007年底长沙、株洲、湘潭获得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革实验区,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将能更好的融合三个区域农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构建和谐农村社区、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研究长株潭农村社区的体育文化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区域农村的融合与交流,对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有一个指导辐射作用.

1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

1.1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指据有广阔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业为主的社会区域共同体.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是指生活在农村社区的人群形成的社区体育文化价值观念、体育文化思维方式、体育文化心态、体育文化精神、体育文化风俗习惯、体育文化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1].

1.2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功能

1.2.1 社会沟通功能

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增强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纽带[2].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将社区居民集中到一起,彼此问寒问暖,交流经验、交流感情,增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人们在欢乐中运动,在运动中体会欢乐,过着无拘无束的群体生活.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这种群体生活方式能够强烈的吸引着广大农民的主动参与,并积极增进农民相互之间的了解,密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具有增强农村社区的人际沟通功能.

1.2.2 心理凝聚功能

社区体育文化能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增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3].农民作为农村社区体育的主体,一方面为了生活奔波劳作;另一方面有发自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但中国几千年相对保守的文化熏陶,使农民内心压抑了对生活的激情.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能激发农民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对社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农村社区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凝聚人们的思维.

1.2.3 价值导向功能

社区体育文化对历史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催生着新的价值观念.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内容而成为服务性经济、运动健身、娱乐观赏和经济三者经过有机整合而构成发展体育产业的动力[4].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对农民的生活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农民在生活方式的选择、道德选择、婚恋选择等方面,都渗透着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影响.

西安市目前共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1家,包括市级一家,县级10家。市中心区域的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没有公共图书馆。此外,雁塔区虽有公共图书馆编制和工作人员,但是没有固定馆舍。

1.2.4 行为规范功能

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对农民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这种导向作用一旦得到村民的认同,就会影响和规范村民的行为.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对村民有影响他人、损害村民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如“严禁钓鱼”、“严禁穿越菜地”、“严禁诽谤他人”等等.

2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

2.1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研究背景

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随即,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7].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研究就是在国家的这种政策支撑下进行的.

2.1.2 长株潭“两型社会”的获批为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

2007年12月,长株潭获得全国“经济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革实验区,将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单独的城市融合到了一起,在这个融合的基础上,三个城市市区以外的广大农村,理所当然的成为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研究的典型,也为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长株潭农村社区的体育文化构建,将对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发挥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

2.2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特点

2.2.1 信息封闭性

从地域分析,湖南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东为幕阜、罗霄山脉,西为武陵、雪峰山脉,南有五岭山脉.中部地区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顺势向中、北部倾斜,呈敞口马蹄形.长株潭处于地势较低的中、北地带,捕捉信息相对滞后.此外,相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长株潭地区所获得的信息相对滞后,对国内外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不够敏感,处于相对盲目、保守、封闭状态.

区别于普通的农村社区体育,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能够实现三个区域体育运动理念、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场地、体育运动器材等资源的相互利用,不仅整合了三个区域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2.3 能源密集性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不仅有政府从经济层面、管理层面、政策层面的扶持,还有广大农村社区群众的愿望与热情.此外,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已经和省会融合在一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得到政策优惠,既为全省树立示范作用,又对周边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辐射作用.

2.2.4 发展持续性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作为这个区域的一部分,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它不仅伴随着长株潭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伴随着中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持续性.

3 构建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对策

3.1 合理利用湘江自然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农村社区体育文化运动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品”字型排开,在地理区域上更加拉近了长株潭农村社区的距离.湘江迂回贯穿于长沙、株洲、湘潭,对三市及三市市区外的广大农村区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株潭农村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开展有湖南本土特色,且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龙舟体育运动项目.使龙舟赛逐渐普及与提高,借助湖南媒体在全国的影响,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长株潭农村社区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典型.

3.2 积极融合高校体育资源,带动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平稳发展

长株潭集中了湖南省90%以上的高等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应当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得到资源的共享与人力的优化.首先,要选派具有潜质的村民深入高校,特别是有体育学院的高校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指导能力.其次,长株潭农村社区应当设立专门的指导站,积极吸引高校体育院校的学生来社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指导,并将其纳入学生实习考核.最后,要开展与周边高校教师的体育文化交流,实现点对点的扶持与帮助.总之,要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的体育资源,带动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平稳发展.

3.3 自主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扩大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信息容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网络化的系统,网络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局部的优势,以最经济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通过市场流通和政府宏观调控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发挥更大效益[8].当前,长株潭获批两型社会不久,各种建设才刚刚起步,作为相对薄弱的农村社区体育,则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敏感地捕捉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相关信息,克服目前政府在人、财、物扶持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体育文化规模.

3.4 积极挖掘体育明星资源,推动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明星效应

湖南是一个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这在历届重大国际比赛中已经达到了验证:有体操王子李小鹏、羽毛球冠军龚智超、还有杨霞、熊倪等等世界冠军级人物.我们要通过对这些明星的宣传,激烈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人口.同时,要大力开设与体育明星运动项目相一致的体育培训,大大提升农民参与体育的兴趣.

3.5 提供统一医疗体育服务体系,发挥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健身作用

农村医疗改革是国家政策的热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力争体育为医疗服务,医疗促进体育发展的医疗体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地方政策的指导下,要整合三个区域内的职能部门,力争三区域在体育、医疗方面统一思想、统一方针.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时监察农村社区人口体质健康状况,加大社区人口教育水平和通过社区体育立法等手段来促进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好的融合到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中来.

[1]任保国,袁吉.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17.

[2]孟凡强.亚竞技运动与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5-8.

[3]丁世勇,陈更昌.构建社区体育文化的思考 [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4(2):194.

[4]赵玲.社区体育是社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J].体育与科学,2002,23(3):33-34.

[5]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 [J].体育与科学,2007,28(1):14-18.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R].2006-03-14.

[7]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EB/OL].http://www.sport.gov.cn/show-info.2006-03-20.

[8]尹博.我国社区体育人才网络建设 [J].体育学刊,2003,10(2):30-32.

猜你喜欢

社区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