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亮点——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2010-08-15王志超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王志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亮点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王志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行了谋划和布局,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全会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深化;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战略性转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突出民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民富国强。这些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体系,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成为区别于过去党的历次全会的新亮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战略;以人为本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我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纲领性文件。十七届五中全会,不仅对未来五年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局,而且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体系,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成为区别于过去党的历次全会的新亮点。

亮点之一:以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深化

《建议》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坚持以科学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为实现我国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使中国从世界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值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 000美元的经济大国,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与资源、城市与农村等各方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矛盾日渐显露,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促进社会稳定、各项社会事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和根本。我们目前初步进入中等发展国家,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发展是硬道理”仍然是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真理。坚持科学发展,既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又纠正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单纯追求 GDP增长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偏差。在进一步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议》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主题,既强调了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安排;既强调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又全面部署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又特别强调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注重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既强调了要继续走强国之路,使中国从世界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又特别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既强调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又特别强调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等等。这些重大部署都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的内涵,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论更加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更贴近中国现实国情,更具有时代特征,也更闪耀着科学真理的光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新成果。

亮点之二: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战略性转型

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下,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各种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产业层次的低端化、经营模式的粗放化,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效益,不仅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也给我国自身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掠夺性开采、发展不可持续、核心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在片面追求GDP的同时,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等问题也将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按现有的增长模式,要在 2020年实现国民经济再翻一翻的目标,不仅各种社会矛盾将会加剧,就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承载能力也难以支撑。

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今年 2月份,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四位中央领导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班先后均以“转型”为题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为主线,提出“五个坚持”的转型之路,即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1]。这“五个坚持”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经济转型的方向、支撑、目标、落脚点、着力点和动力,并且在规划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三大领域任务时,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工作措施,为“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大转型作出了全面的谋划和部署。著名经济家学魏杰在评述五中全会《建议》时指出,“如何把握‘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和精髓?我理解《建议 》的核心是两个字——转型”[2]。五中全会《建议》系统阐述的“转型论”,不仅为全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主线,也极大丰富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略,从而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论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实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使之更具有时代性。我们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按照这“五个坚持”的要求,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谋划“十二五”规划,使我们“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

亮点之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在党的历次重要文件中,象五中全会这样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战略独立成章,摆在未来五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还是首次。正如温家宝在《建议说明》中指出的:“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3]这既对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着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首先,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新贡献。从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起,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基本都采用重投资、轻消费,重视重工业、基础工业的发展而轻视轻工业的发展模式;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主张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而鄙视个人消费,把贫穷视为社会主义的美德,把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追求物质享受、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从来没有哪个党的文件能够或者敢于把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消费水平摆在各项工作任务之首,其中固然是因为当时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物质财富都较匮乏,但本质上还是对社会主义认识在观念上的束缚。是邓小平同志一语道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开始敢于把追求美好生活堂而皇之地摆在大庭广众面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经济建设也是从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开始的。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见到了改革开放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但这些年来,从投资、积累、消费的关系中,消费仍然是薄弱环节,国内市场的不活跃、不旺盛,人民群众“不能消费”、“不敢消费”和“无处消费”的问题并存,制约了经济更高速度的增长。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把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作为党的各项任务之首,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也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生产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消费需求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党的工作部署上体现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群众观点。这也是此次全会理论创新的一大亮点。

其次,从我国出口、投资、消费这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的实际变化看,把消费拉动列为首位也是时代之使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的出口拉动型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出口拉动型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 2001年的 44%到 2004年提升到了 70%,现在,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外贸依存度也在 70%上下浮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单纯出口加工型的企业受到严重打击,而且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形成更加活跃和增长的国际市场,2009年元月至 11月,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值分别下降 21.8%、14.8%和 17.6%。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各种反补贴、反倾销的调查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例如,美国对我国出口美国的轮胎、无缝钢管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进口我国彩电等产品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处罚都使该类产品的出口严重受阻。此外,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各种方式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对我国施压。虽然,我国并未公开承诺升值,但人民币从 10年前的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8.2元左右升值到现在的 6.7元左右,实际已升值接近 20%;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低水平、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大多数出口加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足 10%,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可避免,如果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失去竞争力,并陷于亏损而无法维系。因此,如果再走出口拉动型的增长道路,我国经济必将陷于停滞。

从投资拉动型看,这十多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直都远高于 GDP的实际增长率,特别是从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投资、增加信贷的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国家4万亿项目投资,金融机构增加约 10万亿的新增贷款,2010年又新增加了 7.5万亿。这些扩大投资、增加信贷的措施,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对实现我国经济保稳定、保增长的目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依靠货币大量投放,增加大规模投资必然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危机,充斥社会的大量热钱,一旦涌入资本市场必然带来资本市场的高泡沫,一旦涌入消费市场必然引发消费市场的高通胀。这种高强度的投资拉动作为权宜之计可行,但不能成为国家持久的发展战略。因此,五中全会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居民消费潜力有效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一项科学的判断、正确的选择。

亮点之四:突出民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民富国强

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并列入党在“十二五”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建议》中关于“十二五”指导思想中,十分醒目的写了这样一段话:“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作为了党的工作指导思想,这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也更凸显出“十二五”规划的民本性。在《建议》中关于作为发展主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五个坚持”中,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十二五”时期确立的五大发展目标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社会事业明显加强”两项目标均为民生目标;在经济发展任务中,位居首位的扩大需求,固然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从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一节中,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等举措都将使广大农民直接受惠;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关于推进城镇化中的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权益等方面的要求,也体现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实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保障广大农民利益的民本精神;在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中,针对当前房价过高,明确要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等”,顺应了广大“蜗居”族渴望解决住房困难,实现安居乐业的强烈心愿;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一节中,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强国之本;在加强社会建设中,把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妇女儿童保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多个方面,作为“十二五”期间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1]。可以说,洋洋数万言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通篇都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中关于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以及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指示,更是对全党作出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教育。可以说,党的五中全会进一步弘扬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工作举措上,使以人为本的方针更加理论化、体系化,也必将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进而转化为投身“十二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民族热情,为在 2020年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第二步走的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1).

[2] 戟风.“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转型”——经济学家魏杰一席谈[N].中国青年报,2010-11-01.

[3]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0-10-29(1).

[4] 王福宏.变化的世界 崛起的中国[EB/OL].(2008-01-26)[2010-11-06].清风绿地的 BLOG.http://blog.qingdaonews.com/3/33889/default.html.

The Highlight of Socialis m Theory with Ch inese Characteristics——Understanding the Spirit of the Fifth Plenum of the17th Central Comm 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NG Zhichao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 CentralCommittee of CPC puts for wards some fresh ideason somemajor issues and program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China,which attache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ory and practice.The session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the subject of 12th five-year plan and deepens the Socialis m Theory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propose the drastic shift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to drive Chinese society and economy to transfor m;it upholds the policy of boosting domestic demand to establish a long-ter m mechanism for expanding consuming demand;it emphasizes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olds people-first principle,aiming to make people live in plenty and country powerful.These fresh ideas enrich theMarxism theory and mark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 Theory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esides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the previous plenum on the history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cientific development;shift economic growth mode;boost domestic demand strategy;people-first principle

D616

A

1671-7422(2010)06-0058-04

10.3969/j.ISSN.1671-7422.2010.06.016

2010-11-18

王志超 (1955— ),男,江苏金坛人,硕士。

(责任编辑 陈咏梅)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