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导生制

2010-08-15高桂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导生制辅导员班级

高桂英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18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和公谊会教师约瑟夫·兰喀斯特几乎同时创立了“导生制”,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亦称“贝尔—兰喀斯特制”。原始的导生制最基本的特点是学生教学生,即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先向他们讲授教材内容,再令其转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形式的产生主要是针对初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经费和师资紧缺的情况,其本质在于学生教学生。而新时期的导生制与原始的导生制有别,其内容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本校一定数量的高年级本科生,其职能是在原始导生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责其他形式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

一、高校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

(一)导生制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新世纪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他们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比以往任何一代人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与现实;其二,他们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过来的,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眼界开阔、生存能力强;其三,他们相伴信息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来临来完成高等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享有良好和系统的教育;其四,在网络与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受教育者第一次全面摆脱了在信息交流中受教育者的弱势地位,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藐视权威,渴求自主。显而易见,面对这样的群体,唯一正确的抉择不是去努力管理他们,管好他们,而只能是在充分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启发他们的自律、自觉、自警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而推行导生制,一方面是学校在导生工作中由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转换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实践“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

(二)导生制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要求

一年级大学生刚入学时一片茫然,“导生”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指导,大都实行辅导员制,一名辅导员要指导 200~300名学生,客观上来说,每个学生各方面均存在差异,辅导员以开班会为主的面上的教育方式显然没有针对性,尽管大部分辅导员尽职尽责,深入学生、了解情况。但刚开学的一段时间,辅导员往往把较多的精力放在迎新、开会、建班立制上,要针对二三百个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是不现实的[1]。导生制是通过挑选一批综合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指导。它弥补了辅导员因客观原因不能对每个新生指导的缺陷,从辅导员、导生的工作特点来看,辅导员工作方式以“面”为主,而导生以“点”为主,导生制的建立,使两者相得益彰,导生制力求对每个学生及时作出指导,从而使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导生制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由高年级由优秀学生和研究生担任导生,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思想教育,通过建立社区管理部、成才服务部、就业指导中心,并借助开通“勤工俭学”、“心理咨询”等渠道形成了导生制学生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导生为助手,学生社团为载体,各类中心为职能主体,适应学分制及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

二、导生制管理模式探析

(一)导生制的工作内容

导生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什么。(1)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环境,生活学习少走弯路;(2)引导学生群体在思想上有凝聚力,政治上有向心力,学习上有竞争力;(3)引导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快速成长,帮助有困难、有问题的同学不掉队。

第二,怎么“导”。(1)可信、可亲、可敬、可学是导生的定位,他们是新生的学哥学姐,是新生的良师益友、导生要身心投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增强与学生的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2)善于运用各种形式创造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别有情趣的方法;(3)高标准,严要求,在做导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三,“导”的作用。(1)力求全面指导学生,弥补辅导员因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工作上的不足,与教师的工作形成互补;(2)导生在“导”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其本身是一种实践,导生制一方面减轻学校的工作压力[2],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因此,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导生工作的考评及奖励机制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对导生工作期中检验和激励时期,根据导生工作条例在导生所带班级中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考评,以此作为对导生考评的依据。主要为:(1)班级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评价、学生会向导生所带的班级发出问卷,就导生的工作能力、对班级的关心程度、总体工作素质、在班级中影响等几个类别由新生进行评定,根据每个导生的平均得分值,评出候选优秀导生。(2)导生的自评及老师的考评、对照导生工作条例,使导生自己根据其工作效果,给自己打分,有关老师再结合被导班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考评及其工作实效,最终评出系优秀导生,并在“五四”表彰中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示对导生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调动了导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导生制的完善与展望

导生制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有些制度还不够科学,就目前而言,导生制在各校仅是一种基层的工作经验,还没有提高到层面上来,同时也没有权威的成文的规范来保障和制约导生制度。因此,其被重视程度不高,推广范围较小。为此,对导生制有如下设想:

(一)导生应该凸现“导”的作用,切忌“以管代导”,更不能陷于繁重的事务堆

导生之责重在引导。纵观我国目前实行导生制的学校导生职责或为教学,或在管理,或两者兼具。但无论哪一种导生都应突出“导”的作用,切忌“插手代办”、“以管代导”,更不能陷于繁忙的事务中。一是因为导生代办具体事务,久而久之会使导生工作变得简单而机械,从而丧失自身学习发展的机会;二是因为导生代办具体事务会使学生丧失宝贵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因为在当前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化、学生个性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导生直接代管班级事务不仅不可能,而且无必要。

(二)整体提升导生群体的地位和层次,使其成为教师队伍的“助手群”

“导生”是一所高校队伍的基层群体,其工作直接面对学生,是学校和学生的接口。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和行政命令都应由导生来传达和实施。因此导生在一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地位和作用理应受到重视。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实施导生制的学校应从整体上提升导生的地位和层次,使其成为本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导生一定的工作津贴。

(三)加强对导生师范素质的培养

顾名思义,“导生”就是负有引导职责的学生,既然负有引导职责就应导之有方、导之有术。鉴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导生只具有专业而无师范素质的现状,建议实行导生制的学校附设开办导生培训机构,加强对导生师范素质的培养[3]。具体来讲,可酌情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并同时加强师德、师言、师行等方面的教育。

(四)按照教学相长的要求力求使导生和学生共同取得发展

导生具有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从教师的身份讲,他要把学生引导好;从学生的身份说,他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所以导生应该把引导学生的过程同时看做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如何施教,学会如何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以便为下一步的顺利施教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同时学校也应完善相应的措施为导生的再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完善导生培训制度、导生工作报告制度、导生外出考察制度等等。另外,导生还应注意处理好自己的学业与工作的关系,导生应该把工作当成其学业的有益的补充。

[1]姜继红.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65.

[2]李建.导生制初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12).

[3]胡凤阳,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 [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导生制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今天我当小老师”——基于导生制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不称心的新班级
大学新生导生制管理模式研究
班级被扣分后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