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0-08-15和秀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言语婴幼儿婴儿

和秀梅

(云南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几点思考

和秀梅

(云南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对 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要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顺其自然、以婴幼儿为中心的原则,运用多感官体验的方式,注重言语沟通的重要性,以此达到对婴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中国有句俗话:“人看其小,马看蹄爪。”因此,婴幼儿时期受到的早期教育和影响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于是,很多家长开始进行自认为正确的所谓的“早期教育”,从而也导致了早期教育的误区,要避免这样的误区,掌握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重要。

一、了解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家长们应该全面学习掌握婴幼儿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以免盲目教育。

1.婴幼儿生理发展迅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为婴幼儿心理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婴幼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婴幼儿身高和体重迅速发展,婴幼儿时期生理发展速度是任何年龄阶段无法比拟的[1]。婴幼儿脑的形态发展,为其脑机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整个心理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经过二十多年对一千多人的追踪研究得出了一个令教育界震惊的结论:假设人在17岁时智力为 100%,那么 1~4岁获得其中的 50%,4~8岁获得 30%,8~17岁获得其余的 20%。

这些数据都表明: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早期教育应该把握好关键期[2]。但是,父母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遵循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2.婴幼儿动作的发展,特别是学会独立行走,是婴幼儿克服依赖性,发展自主性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三翻、六坐、九爬、十二走”这是婴儿动作发展的自然规律。两岁还会上、下楼梯、跑跳,双手动作较婴儿期复杂、灵活,能摆弄和敲打物体、搭积木、玩玩具,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衣服、吃饭、洗脸、洗手、收拾玩具。小儿对动作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动作的结果感兴趣[3]。

婴幼儿学会独立行走,是他们生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生理的突破性的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婴幼儿学会独立行走的关键时期,克服婴幼儿依赖性,培养自主性的心理品质,对孩子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会起到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观察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不小心摔倒在地,他趴在地下,没有哭,也没有起来,而是抬头看着他的父母,当看到父母神色慌张地向他跑来时,才哭了起来。孩子本来可以自己爬起来,却哭了,是因为他意识到只要一哭,就一定会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依赖心理也就由此产生。试想,刚才那个小男孩跌倒在地,如果父母不是心疼地喊着“宝贝,你好可怜”,而是说“你是男子汉,很勇敢,自己爬起来”,那么,结果不一定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因此,随着婴幼儿动作的逐渐发展,学会自己独立行走,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质就是在细小的生活琐事的体验中才慢慢形成的。

3.婴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口头语言的获得,为我们进行早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新生儿在出生时基本感觉能力都已发育发展得比较好。婴儿生来就具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多通道感知觉的能力,尽管许许多多通道协调是需要学习过程的,但是婴儿还是很快就学会了[4]。婴幼儿出生时基本上就具有这些注意、记忆、思维等基本认知能力。1岁以后,随着言语的产生和发展对其他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婴幼儿的言语的发展是这一时期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婴儿 1岁以后才学会说话,但是,在整个婴儿期间,生物性的倾向、认知的发展以及一个有回应的社会环境联合起来为婴儿语言作了准备。在大约 2个月的时候开始了“咕咕”,4个月的时候能咿呀学语,到 1岁时,咿呀学语能反映出本国语言的声音和语调模式,并且婴儿用前语言的手势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4]。婴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基本在 10~14个月之间。10~15个月期间,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 1~3个新词,这样到 15个月时婴儿就能说出一批词了。随后掌握新词的速度显著加快,19个月时已能说出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显著加快,平均每个掌握 25个新词,这就是 19~21个月时的“语词爆炸”现象。在此后的两个月内,婴儿说出第一批的一定声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了单词句阶段,而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时期。在 2~3岁之间,出现了三词句子。

2~3岁婴幼儿是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但是,“前言语阶段”的准备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在语言进展很快的婴儿,他们的母亲经常与他们建立共同的注意力并且评价他们所看到的[4]。由此可见,出生后,父母对婴幼儿的言语沟通是如此重要。

4.婴幼儿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实验表明:孩子在出生的几个月就能通过镜子识别出自己和他人,研究者一致认为孩子最早萌生的自己的概念是“主我”。很多理论家认为,当孩子最早意识到他自己行为能够引起物体移动和他人的反应可预测的方式进行时,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出现了。到第二年,孩子开始构建“客我”。因此他们更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外在特征。有一项实验是这样的,9~24个月大的孩子分别坐在镜子前。然后母亲借口说要给孩子洗脸,顺手在孩子的鼻子上涂上红色颜料。小的孩子会去触摸镜子,似乎这个红色标记和他毫无关系。15个月大的孩子会去抹他自己的奇怪的红鼻子。这个反应表明他们具有了对自己独特形象的敏锐意识。而且有的再大一点的孩子会在镜子前做怪样子,模仿小丑,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镜子前随意摆弄姿态。

两岁左右,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是区别于其他人和物体的独立个体建立起来。孩子看到不同人的照片时,更多地会冲着自己的照片笑。大多数孩子会叫出自己的名字或指代自己的人称如“我”来称呼自己,这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已经形成。

二、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几点建议

1.0 ~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一,顺其自然的原则。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形成相应的生理机能,家长切忌拔苗助长,进行“超前教育”。父母应该尽量给婴幼儿提供和创设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形成的年龄特征的良好环境,让婴幼儿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引导。婴幼儿时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容易产生消极影响[5]。

第二,以婴幼儿为中心的原则。父母不应该以成人标准要求婴幼儿,尽量从婴幼儿角度着想。有些时候,父母认为是在关心婴幼儿,为他们着想,其实父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强迫婴幼儿按他们的要求做这做那。假如你和你的小孩在公共场所遇到你的一个同事,刚好你的同事也带着他的孩子。此时,同事的孩子想要玩你孩子手里的玩具,你的孩子不给,父母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大方点,不能小气。”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孩子的感受,你就强行从自己孩子手中拿走玩具,给同事的孩子玩,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如果真正为孩子考虑的父母,宁愿不顾自己面子,跟同事说一声:“我孩子现在不愿意,对不起。”过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解释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的重要性,这样会更好[6]。

2.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父母与婴幼儿的沟通是关键

第一,由于婴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沟通方式应该是多样化,让婴幼儿获得多感官的体验。新生儿出生后,感觉器官慢慢发挥作用,父母尽量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将彩带、气球等鲜艳的东西悬挂在婴儿的小床上方。一个月后,经常抱到外面接触新的刺激物,因为对他们还是一张白纸,任何事物都是那么好奇,需要积累经验。1岁以前,他还不会说话,但是,他的眼睛注视到那儿,你可以告诉他是什么,甚至让他用手触摸此物。假设,他注视着一朵红玫瑰花,你就告诉他这种花的名字叫玫瑰花,是红色的,还让他鼻子去闻它,是有香味的。婴幼儿就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去认识这一朵玫瑰花,产生多感官的体验,让他产生深刻的印象[7]。

第二,语言是父母与婴幼儿沟通的最好的方式。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教育误区:在婴幼儿不会说话之前,并没有想要与他进行更多的交流,因为他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虽然 1岁以前还不会说话,但是我在前面也谈到,其实婴幼儿会说话前有一“前言语阶段”,他们不会说话,并不代表他们听不懂。新生婴儿出生后,感觉器官都可以发挥作用,在采用其他的交流方式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言语交流的重要性。因为,你的肢体言语、面部表情等方式有时不一定能被婴幼儿理解,但语言很容易沟通。而且,用言语跟婴幼儿进行沟通,可以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对 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避免教育的盲目性。要深刻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婴幼儿为中心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43-193.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3-54.

[3]陶清.实用家庭教育向导[M].昆明: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90-106.

[4][美]劳拉·E.贝克[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36-548.

[5]刘建平.谨防孩子早期教育过度 [J].百姓生活,2009, (9):35.

[6]马华.幼儿早期教育探索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3):63-64.

[7]赵宁生.幼儿家庭教育密码 [J].家园共育,2009,(7): 116.

(责任编辑:朱 岚)

G620

A

1001-7836(2010)07-0046-02

2010-03-04

和秀梅 (1975-),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讲师,硕士,从事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言语婴幼儿婴儿
婴儿为何睡得多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婴儿房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