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2010-08-1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毕业生

贺 平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贺 平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通过对河南省几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毕业时的心理、就业压力的来源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待等,对大学生和高校方面提出建议,以使高校大学生毕业时减少压力尽快适应社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压力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它不仅关系到千百万莘莘学子及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择业心态,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缓解面临毕业时的压力是本次的调查所在。

1 调查概况

自上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张,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大幅增加趋势。目前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从 2002年的 145万增加到 2010年的 630万,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待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 700多万。可见,以往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就业”的局面早已被打破,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观和就业压力的来源,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2009年安阳工学院思政部对河南省的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能对大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尽快适应社会有所启迪。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于 2009年 10月和11月进行,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1 800份,收回有效问卷 1 600份,问卷的问题共 17个。调查的学校有河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安阳工学院等院校,涵盖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调查对象为即将就业的 201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中 64%为男生,36%为女生,36%来自城市,19%来自城镇,45%来自农村。

2 调查分析

2.1 就业形势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对于问题“您认为目前普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有 89%的学生选择“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的问题,有 65.4%的学生选择“不一定”,有 20%的学生选择“否”,只有14.6%的学生选择“是”。对于“您认为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对你就业是否仍有影响?”的问题,有接近 64%的学生选择“仍然有影响”,也有 24%的学生选择“一般”,“认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有10%,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其中充满挑战和机遇。从上述调查可见,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2.2 毕业心理

本次调查显示,面对即将毕业,大学生毕业时的心情分布:35%的调查对象心情“很复杂,不清楚自己毕业后的打算”,所占比例最大。29%的调查对象对毕业所持着“没什么感觉,顺其自然”的心情。由此可见,这两个选项包含了大部分毕业生的心情状况,说明大多数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还不是很明确,甚至有些迷惘,这导致在行动上他们不能表现出积极主动,取而代之的是信心不足。面对即将毕业,高校毕业生在该阶段的困惑排名如下:第一位的是就业问题占被调查人数的 82.23%,其次是情感问题占 9.9%,最后是学习问题占 7.17%。有 82.23%的被调查毕业生把就业问题排在其面临困惑的首位,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迈向社会的一道坎。他们对就业问题的关注远远高于其他方面,可见就业压力之大。

2.3 就业准备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在校做着就业准备工作,这占调查人数的 92.33%。在各种就业准备的渠道和方式中,去相关单位实习成为了广大毕业生的首选,占 57.94%。另外,接触并请教有相关经验的人,听求职讲座,看求职相关书籍,平时注意搜集求职信息等,分别占到 15.41%,10.82%,8.32%和 7.5%。可见,毕业生就业准备的方式多种多样。说明面临毕业,大部分毕业生还是能够积极准备应对的。

2.4 就业观

统计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去向选择依次是外企27%,党政机关 21%,高新技术企业 15%,国有大中型企业 11%,学校 15%,科研机构 5%,中小企业 2%,其他 4%。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本次调查占将近 30%的毕业生也是首选外企。同时,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有所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非常体面的职业。排在第三位的是“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国有单位”,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此外,调查显示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多数大学生的选择,其中高职高专学生占65%,一般高校本科生占 56%,重点高校本科生占43%。而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学生中,高职高专学生占 27%。一般高校本科生占 33%,重点高校本科生占 53%。余下的选择先自主创业。这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采取比较灵活的策略,就业心态趋向成熟和现实。

2.5 就业压力来源

了解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对于指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统计发现,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佳、市场需求小,自身专业素养过低等都是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总体而言,理科、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相对文科类学生较小,并且具体专业因就业背景、市场环境、专业发展前景等不一样,学生就业压力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个人能力因素占17.64%,专业问题占 10.78%,学校名气占9.8%,家庭背景和环境占 10.78%,就业信息不足占 20.58%,就业人数过多 25.49%,其他占4.93%。

2.6 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看法

学生找工作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有极大的依赖性。本次调查显示,45%的在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38%的人主要是通过学校发布的相关通知公告获取就业信息,9%是通过同学介绍获取,另外 3.6%是通过亲友介绍得到就业信息,还有4.4%是其他途径获得。可见学校发布信息的多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调查中 23%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满意,感觉一般的有 47%,有 30%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他们期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做些改进,学生期待的内容大体有:求职面试技巧培训的占26.31%,就业信息发布占 44%,就业体验占16.7%,就业心理咨询占12.99%。

3 正确处理就业压力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很大,面对毕业,一些毕业生感到迷茫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准备工作,在择业上更多的同学趋于务实。如何帮助在校大学生完成社会适应准备,从容面对就业的压力,建议如下:

3.1 大学生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首先,认清形势,调整职业期待。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对于当前形势的错误估计,以及过高的职业期待。因此,要想适应社会,缓解就业时的压力,大学毕业生本身就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性普通劳动者的一员,进而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其次,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学生精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较强的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所以,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在学校期间有意识地、自觉地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其他能力。另一方面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辅修第二甚至第三学位,或者是参加一些权威机构的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培训,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锻炼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这样的大学生是最受单位欢迎的。

3.2 高校方面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首先,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校应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保持对就业市场中的人才需求的灵敏反应和积极应答。

其次,高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结合的实践和培训机会,借助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最后,高校要强化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实用性。高校就业能力培训的对象,不仅是毕业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包新生在内的各年级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学术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减轻大学生角色转化时的矛盾和痛苦,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大众化的时代,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

[1]米鹏,袁文艺.2006年武汉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02.

[2]邓红,廖红红,唐丽.西北高校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心态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09,(3):236.

[3]丁爱霞,彭雪贵,肖碧海.金融危机环境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151.

Abstract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graduates’e 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ly stern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analyzes employm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the psychology when graduating,and the sources of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so on,by investigating the employment status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Henan,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situation;employment pressure

The Investigation on Employment Pressur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E Ping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Henan455000)

G646

A

1671-4733(2010)03-0097-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30

2010-08-30

贺平(1977-),女,河南南阳人,法学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电话:1367380741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