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经济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2010-08-15张优智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经济学研究生

张优智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而,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迎接全球竞争和个人形成良好素质和完整人格的需要。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成效的最终标准。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理论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

早在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和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五种情况。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含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和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研究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和发展其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第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即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第三,创新技能的培养;第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基础

1.三环天才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兰祖利(Renzulli)在综合了大量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环天才理论。这一理论将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执著精神和创造力视为产生个人卓越表现的三大要素。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类:一般能力(包括处理消息的能力、综合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和特殊能力(包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或在有限的范围内从事一项或多项特殊活动的才能);执著精神(task commitment)是指对自己从事的学习活动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创造力则主要体现于学生在探讨问题时表现的独到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流畅、灵活和独创性的思维。兰祖利的三环天才理论更加侧重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资质,即它试图提高人们对成才要素的意识,鼓励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环境,使这三大要素能充分结合,培养出大量创新人才。

2.个体——环境互动的优化教学理论。兰祖利(1992,2000)优化教学理论包括学生个体和教学环境(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其基本论点是学生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必须形成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化的目的。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可以通过以前的学业记录间接了解到,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最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的方法是观察其在与有关学习材料、教师或者校内外专家接触过程中的反应、行为和表现。这样,学生的兴趣热点、投入程度、执著程度、对问题的敏锐性、设想的新颖性就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显现出来,为进一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准备。因而,培养人才完全是一个互动过程:环境提供机会,个人则利用这些机会展示自己的潜力,最终创造能力成为培养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和活动中。

二、经济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ter)认为研究经济学,必须具备统计知识、熟悉历史和掌握理论。统计是一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处理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方面十分有用;同时也要熟悉历史和掌握基本理论,这样才能在经济理论上有所创新,也才能对历史和现实现象从经济学的视角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伦敦经济学院(LSE)经济系教授许成钢(2002)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具备三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即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经济学教育的角度,我们只讨论可以培养的部分。要培养出观察能力,其核心就是要透彻理解经济学基准理论。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两类:一是理论上的——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上的——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的分析工具,使用非数学分析工具也是可以的,但由于它使人们的推理、分析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数学工具。经济学需要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计量等一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两者是并重的、互补的。只有具有创造能力,即具有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因而,对于经济类研究生的教育而言,培养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环境的熏陶,没有机械的方法。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ley)分校经济系教授钱颖一(2002)认为,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这三部分是学生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时所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现代经济学提供的这种由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构成的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经济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总体上描述为:“理论和方法的系统训练+创造增强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环境”。系统训练是指全面的、严格的训练,具体是指从事经济学研究所必须的数理方面(方法)的训练、基本理论训练。训练的基本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环境是指学校要创造适合经济学科研究生成长的环境,工科与经济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用理工科的管理思路来管理经济学科。由于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教育两个层次,我们可以把经济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按层次进行分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理论、方法的系统训练+实证、历史和现实经济政策的混合训练+创造增强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环境”;博士生的培养目标——“系统训练+大量的科研训练+创造能力训练”。

[1]熊映平等.走进WTO——教育中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51.

[2]J.S.兰祖利,S.M.里斯.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3]王丽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01-102.

[4]许成钢.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经济学研究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简明经济学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经济学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学的优雅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