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原则在川菜菜名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2010-08-15杨惋邱
杨惋邱 陈 达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中国有八大菜系,川菜排名第三。川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在口味上川菜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俱全,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川菜口味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菜名的多样性,川菜菜名对四川文化的推广和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川菜菜名的翻译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翻译界,有许多种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Eugene A.Nida)“动态对等”(Dynam ic Equivalence)观点,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 ark)的语义翻译(Sem an t ic Tran s la t io n)和交际翻译(Comm unicativeTranslation)方法以及我国翻译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文学翻译家傅雷的“形似神似”翻译标准观等,这些理论、方法和策略都对翻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译学界以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最具代表性。菜名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表达形式,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在严复的三字标准的指导下,川菜菜名的翻译应做到“准确”、“通顺”、“简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一、严复的“信、达、雅”原则与川菜菜名的英译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他主张“‘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1]”“雅”就是雅洁。菜名是一种短小却独立而完整的信息表达形式,从语篇功能来看,菜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其主要功能是为食客点菜提供方便,同时产生附带功能,提供该菜品的所用原料、烹饪方法以及文化寓意等信息。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对其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信”与“达”标准
“信”即忠实于原文。“信”有内容上的“信”和形式上的“信”,都应力求忠实于原文。菜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菜名的翻译是一种对外宣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川菜菜名英译的规范与应用直接体现四川的文明程度的高低以及开放程度的大小。准确形象地把川菜菜名译为英语,让外国友人在品尝川菜菜肴美味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川菜菜肴的烹饪艺术和文化内涵,对推广川蜀文化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川菜菜名的英译要忠实传递与原名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译名与原菜名内容、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要实现信息等值。
“达”即通顺晓畅。将原名的内容在译名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使外国友人能够充分理解原意。翻译时应用最自然、最习惯的语言,要考虑外国人的语言习惯与文化接受能力,对原名信息进行准确、明了、晓畅的传达,使译名通达易懂。
目前有些餐馆在翻译川菜菜名时违背了“信”与“达”的标准。例如:把“宫保鸡丁”翻译成“GongBao Chicken”,“Chicken”一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意思是:a.鸡b.鸡肉,没有“鸡丁”的意思,与原菜名的内容相悖,因此,恰当的译名应为“GongBao Diced Chicken”。又如,“鱼香茄子”被误译成“Braised Eggp lant”,“Braised”是指用文火炖到全熟,因此,“Braised Eggp lant”意为“红烧茄子”或“焖茄子”,其中并没有“鱼香味道”,所以,恰当的译名应是“Fish- fragrant Eggp lant”。
2.“雅”标准
“雅”即古雅典雅。菜名翻译不但要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还要做到“优雅”,使外国友人同样能从菜名中嗅出菜肴的美味。川菜菜名的英译对推广川蜀文化有很大的作用,优雅的菜名能使外国友人感受到川蜀文化的魅力,缩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距离。在忠实于原菜名内容的基础上对原菜名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目的语”的艺术形式传达原菜名的内容和风格,将信息与美感传递给外国友人。目前有些餐馆不规范地翻译让外国友人感到不知所云,可笑甚至可怕。如“蚂蚁上树”翻译成“Ants Clim b Tree”(一群蚂蚁爬树);“夫妻肺片”译为“Husband and W ife Lung Slices”(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两道菜恰当的翻译应是“B e e n Verm icelli w ith Sp icy Meat Sauce ”和“Sliced Beef and Ox Offal in Chilli Sauce ”。
二、“信、达、雅”原则的延伸:川菜菜名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原汁原味地翻译原文的内容,保持原文的形式。对川菜的直译可归纳为以下五类:一是按地名命名的菜应保留地名,如,“四川水饺”“Sichuan Boiled Dum p ling ”、“宜宾燃面”“YiBin Ran Nood le”。二是以原材料为主的菜名要突出原材料,如,“青椒肉丝”“Po rk Slive rs w ith Green Peppers”、“红油鸡块”“Chicken Chunks in Chillioil Sauce”。三是突出烹饪方法的菜,如,“火爆腰花”“Fried Kidney w ith Ch ili Sauce ”、“水煮牛肉”“Boiled Beef Slices in a Fiery Sauce ”、“清蒸桂鱼”“Steam ed Mandarin Fish”。四是以风味特色命名的菜,如,“鱼香肉丝”“Fish-fragrant Pork Slivers ”、“怪味鸡丝”“Strange-Taste Chicken”等。
2.直译加释义法
对于那些由某人始创,或与某历史名人有关,因而以其名来命名或与某一历史事件或传说命名的菜肴,因其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不能简单地直译,不然就会失去“四川味道”。为了较好地保存文化寓意,翻译时可采用“直译加释义法”释义其包含的文化寓意,并将菜名的释义印在菜名下面或菜单的背面,为外国友人提供其信息。
3.音译法
四川的许多名特小吃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文化语义符号,由此形成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由于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而造成的译文承载信息量小于原文承载信息量的欠额翻译时,往往可以采用引进及借用的办法[2]”。为此,可采用“音译法”,所谓“音译法”就是引进或借用汉语拼音,但不是完全汉语拼音式的翻译。如,“宫爆鸡丁”译为“Go n g Bao D iced Ch icken ”,但不应表达为“GongBao Ji Ding ”;又如,“麻婆豆腐”译为“MaPo Bean Cu rd”或者“M aPo To fu”,但不应表达为“MaPo Dou fu”。
4.音译加释义法
所谓“音译加释义法”,就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对文化寓意进行释义。如在翻译四川名小吃“担担面”时,若译成“Dan Dan Nood le”,“Dan Dan”为何意,使人疑惑不解,对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释义。
5.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是指忠实于原文内容,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四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菜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或凄苦故事。翻译这类菜名时,其中尤其要注意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产生品阅美感,讲述与菜名有关的历史典故。由于其包含的本土文化的语境特征在英语文化中不存在,找不到对应的目的语,无法实现翻译中的文化等值,若按菜名直译出来就很难使外国友人把菜名和品尝的菜肴联想起来。这时,可采用“放弃形象的比喻的描写手段,略其形象色彩,退而求其文本上的不冲突,做到概念意义上的转换。”[3]翻译此类菜名时,先译出菜名的字面意思,然后再简单注解与此类菜名有渊源的历史典故或传说;若太长,也可以参照“直译加释义法”里所介绍的方法一样把注解印在菜单背面。
例如:“回锅肉”—“tw ice-cooked pork in chilli sauce”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 m an w hose su rnam e is Ling devo ted h im self to cook after retiring. Most peop le cooked th is d ish in the original m ethod(boil first,fry second),but Ling steam ed it instead o f boiling,he put the pork in to an im perm eab le container w hich helped to reduce the loss o f so lub le p rotein and to m ain tain the fresh-fragran t of the pork,hence the nam e.
三、结语
一个好的菜单译名不仅能够展示川菜的地方特色,而且也容易被外国友人理解和接受,从而对四川的文化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必然对川菜菜名的英译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翻译川菜菜名时,应始终牢记翻译原则,以严复的“信”、“达”、“雅”标准为指导,忠实、通顺、典雅地保持四川菜名特色,使四川味道走向世界。
[1] 陈达.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成都:巴蜀书社,2003.
[2]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 陈普.也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6,(2).
[4] 范谊.餐厅服务英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140).
[5] 梁轶.中式菜名翻译小议[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5).
[6] 刘扬,王佳娣.“信达雅”—箴言化高层级的翻译标准[J].湘潭大学学报,2007,(5).
[7] 任静生.也谈中餐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6).
[8] 吴伟雄.中式菜谱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86,(5).
[9] 杨天庆.四川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10] 周芳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8-19.
[11] 朱晓媚.浅释饮食文化中菜名的翻译技巧[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报,2002,(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