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2010-08-15屈俊林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开发区产学研毕业生

屈俊林 肖 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变得日益严峻。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就业市场更是一片萧索,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着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怎样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设高质量的就业实习基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业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可供高校毕业生参加毕业实习活动的企业,校企之间通常以签订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就业实习基地是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纽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于各高校而言,探索出合适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专业就业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

1.就业实习基地应成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就业实习基地是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它以开放式、宽口径的方式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给学生提供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又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学生通过就业实习可以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就业实习基地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校在市场导向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就业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成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2.就业实习基地应成为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太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失。首先,毕业生在就业实习基地接受内容丰富的职业教育和生动实际的专业技能教育,有利于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毕业生在就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形成理性的求职态度;最后,毕业生通过就业实习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陷,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3.就业实习基地应成为用人单位吸收人才的重要平台。企业都希望能够高效可靠地招聘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用人单位组建了自己的“预备役部队”。通过考察毕业生在就业实习基地的表现,用人单位能够了解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发现符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减轻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负担,打消对招聘对象的疑虑,减少企业的用人风险。此外,企业通过接收毕业生实习,一方面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由于和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单位就业,实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本科专业就业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专业相关性,能满足就业实习的要求。建设就业实习基地时,高校应当严格把关,尽可能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性较强的企业作为基地单位,以充分保证实习效果。如在选择物流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等指标是否具备承担物流类专业就业实习的条件。

2.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水平。就业实习基地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应多为大中型企业,能对学生实习进行必要的组织、指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实习生活条件设施,能持续、稳定地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企业在本地区或本行业内还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实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就业实习基地应尽可能位于距学校较近的企业,这样的意义在于不但可以节省实习经费,保持学校和企业经常性的联系,而且对实习学生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安全都会有更好的保障。此外,具备条件的学校除了考虑就近的地区,还可以选择一些就业需求量大的地区和城市,做到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工作相辅相成。

三、本科专业就业实习基地的模式构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直面市场,以新思路、新理念探讨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在就业实习基地的模式构建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就业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就业实习基地是否稳定对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学校和就业实习基地保持持久、密切的联系,企业就会关心我们的学生实习,学校也可以事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周详的实习计划,保障实习质量。

维持就业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要以信誉和情感为纽带,但单靠信誉和情感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必须注重和企业互利双赢,如果能通过以校企双方的产学研为桥梁进行合作,则可以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就业实习基地。

2.正确认识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实习企业间的关系。在就业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不仅受学校的约束,同时也受到企业的制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是对学校学习阶段的延伸。实习期间,学校应全程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并和企业一同对实习生进行考核鉴定,学校和实习学生仍然存在着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实习学生与企业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因而不是正式的企业员工。尽管如此,学生在完成就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也要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不能姿意妄为。

3.注重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学校应经常与就业实习基地保持信息交流并开展积极密切的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就业实习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学校还可以聘请就业实习基地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请他们为学生作报告,和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不断巩固双方合作的基础。另外,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寻找校企双方能够合作的项目,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4.关注对实习学生的权益保护和安全保护。学生在企业实习,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和维权意识,权益十分容易受到侵害。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既不受劳动法的保护,也无法纳入合同法的约束范畴。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与就业实习基地签订协议,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法律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事故,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四、我校物流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经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学院已建立就业实习基地20余个,其中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物流实习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基地。

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十大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是长沙市物流产业唯一的核心园区。目前,已有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加拿大恩瑞国际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入驻园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和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产业化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学院共为开发区内相关企业开办物流人才培训班8期,开发区内相关企业接待学院学生实习600多人次,双方开展了12个科技合作项目,其中10个已经圆满完成并投入实际使用。通过合作,双方取得了以下成效:

1.提高了校方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区及园区内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提出具体的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满足开发区及园区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所培养的毕业生不需要见习期就能够直接为园区的企业服务,缩短了人才开发周期。

2.提高了校方学科建设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学院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40余篇。依托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的物流学科被国家财政部认定为优势特色学科,并专项投资350万元,建设了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现代物流实验中心”。

3.增强了开发区企业的竞争力。过去的三年里,开发区及园区内企业有100多人通过了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有40多人获得了国家注册采购师专业资格证书,有30余人考取了物流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通过产学研合作,园区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

4.为开发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8年,开发区财税总收入1.54亿元,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达到51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28亿元,利税6.25亿元。

5.产生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双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得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和肯定。200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金霞物流园区被评为首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学院是全省唯一的高等院校物流产学研基地,金霞物流园区是全省唯一的企业园区物流产学研基地。

[1]吴国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117-118.

[2]张安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3-75.

[3]孟祥宾,魏泽.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144-146.

[4]范学运,章义来.大学毕业生试岗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9,(3):94-96.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产学研毕业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伤心的毕业生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开发区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