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2010-08-15何春林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活动

何春林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 201209)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

何春林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 201209)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体育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在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个性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因此,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强调全面发展,并非排斥个性发展,而是更加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飞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得到发展,任何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个性发展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素质教育更应注重学生个性素质的提高,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共性与个性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对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由于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化的影响,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脑力、体力、智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重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更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长善救失”,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后天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需要。

2.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个性的发展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来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个性”。所谓健康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讲,是一种与共性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看,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三、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和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

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管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到某种活动形式,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3.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措施

1.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等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与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各种个性的基础上,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

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及承受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该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可采用兴趣分组或性格分组,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在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上容易控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

3.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的自我参与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推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渗入有效的心理训练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学生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5.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体育活动,教师采用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由师生或学生去解决问题,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积极、自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索精神。

6.提高教师素质,适应个性教育

俗话说“打铁先要榔头硬”,教师如果自身素质上存在个性化的问题,对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必然起到阻碍作用,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是思想素养,更要提高自身的个性素质。

[1]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010-08-27

何春林(1965-),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经济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