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与培养

2010-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素质职业

吴 萍 吴 磊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与培养

吴 萍 吴 磊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职业素质是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综合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文章根据日前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内容,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供方法学参考。

医学生;职业素质;构成;基本特征

职业与人的一生密切相联,是人安身立命之所在。而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就。医学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医学生要想避免0.1%的缺陷,就要从学生时期做起,全面加强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将来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职业素质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严格地说,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

职业素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职业性。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并且总是同职业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职业素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稳定性。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并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个体职业活动的全部时间与空间中,职业素质的表现在时间上虽然偶尔间断,但总体却是持续的;职业素质的表现在空间上虽然有时相异,但总体上却是一致的。职业素质表现的这种持续性与一致性,就总括为职业素质的稳定性。职业素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内在性。职业素质虽然是任何“职业人”身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职业素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职业素质、同一职业素质的各种成分,都是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它们相互联系、难分难割,统一地作用于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之上。职业素质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可塑性。个体的职业素质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

职业素质的构成是指职业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划分。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内容规定,我们暂且把医学生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两大类。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社会角色要求、职业使命感和人文修养等,它集中地表现为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也自然地体现在从业者自我行为的规范、进取心和工作信条上。

职业意识中的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地位、作用、意义认识和评价的标准。它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医学生来说,社会型价值观——强调对人的热爱,热心社会活动,尊重他人价值,注重人文关怀,是最重要的。

职业道德即职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包括公民职业道德;依法就业、从业的职业品质;对单位、社会负责,与单位、国家的兴衰共荣辱的强烈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等。医疗卫生事业的最终研究对象、服务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对人的研究和服务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要对人民极端负责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人们需要按照这个位置规定的行为办事。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生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角色。职业特点要求医学生要具备以下特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恪守医德,淡薄功名利禄;患者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重奉献,少索取;仪表端庄,行为文明。

职业使命是指个人的重大责任和在工作中要达成的目标。医学生的使命正如医学生誓言中写的:“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人文修养包括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

职业能力(包括潜能),即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医疗服务的职业特点要求医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状况与结合方式,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模式。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就看其是否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具体来说,医学生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宽厚实用的医学专业知识,沟通、获取信息的“语言”知识以及复合交叉的边缘学科知识。

能力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在掌握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态上。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生的成才关系极大。因此,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发展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

除了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之外,医学生还要具备基本的健康素质,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与其他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都要求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不同之处表现在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要结合入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的适应性和成长指导,可借助《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通过职业测评和生涯人物访谈等手段,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未来的职业世界;要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医疗卫生类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逐步解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怎样去干等问题,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涯规划,使得医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2.加强专业教学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课教师,必须要熟悉、了解临床工作,深知医疗服务工作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如果这些教师能结合本专业、本职业的具体情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强化见习期和实习期的管理

医学院校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会相应为医学生安排较长时间的见习和实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医学生对见习和实习没有充分重视,他们有的利用见习时间进行娱乐活动,或者利用实习时间复习考研。学校应与教学基地密切配合,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教师要在保证完成带教任务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顺利度过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社会化,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4.加强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带教教师的生命线,是否具备带教资格的基本要求。所以,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积累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不仅是关系到带教教师自身的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大事。此外,带教教师应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提炼,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楷模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修炼自身的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树立“患者第一,带教第一”的职业观,真正体现出高尚的职业素质。

四、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包括:(1)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医学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应该贯穿于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虽然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由于职业特点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但是这种培养必须建立在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2)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职业能力是主干,职业意识是保障。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全面加强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姚红,黄紫华,王士才,等.医学生学习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55.

[2]张国宏.职业素质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18.

[3]胡建宏,刘雪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17-33.

[4]肖鸣政,Mark Cook.人员素质测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

2010-08-10

吴萍(1976-),女,博士研究生在读,大连医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医学生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教学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生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