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效应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方法
2010-08-15李旭夏晶陈龙
李 旭 夏 晶 陈 龙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人们从事活动都可能因事物之间存在同类因素而相互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效应。例如在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理及其应用时,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因而可以引导学生用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来帮助解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从而通过迁移效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迁移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迁移效应产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运动训练的特点,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迁移效应,促进良好的迁移,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迁移的本质
迁移效应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存在于人类学习知识以及改进、提高、巩固各项技能等活动中。我们从古代和现代心理学家对迁移理论的阐述可窥一斑。2000多年前的“官能心理学派”认为: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官能的训练效果,无条件地转移到其它官能上,使其它官能有所发展。其后,美国桑代克进一步提出;“只有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机能”。他从本质上首先提出“相同要素论”来阐述迁移产生的机制。奥斯古德在“相同要素论”基础上提出“三维迁移模式”,认为各学习材料、刺激、经验、技能、原理等存在物中,两者的相似性程度大小,决定迁移产生的作用程度。我国心理学家张洪潭在综合前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其概念的外延,提出“广义相似说”的迁移理论,认为“只要具有相似的任何两事物之间,都可能发生相互影响而产生迁移效应”。从各家论述可以看出,迁移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学习过程中,两个具有相似性(共同要素)的事物产生的相互影响。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技术有许多类别。体育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同步进行的过程。对一新授技术的掌握,学习者第一步是对所授技术通过大脑的思维、概括、分析,再通过提炼形成抽象的动作概念,然后再经过第二步身体活动的体验达到掌握。由此可见,概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者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概括水平的人,在学习新技术时能更快更准确地抓住新学技术动作的基本环节,将“复杂”的技术“简化”,再与已有“相同类”的技术各环节相比较,采用针对性的练习手段,便能较好地产生迁移效应,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
二、运动训练中迁移效应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1)迁移动机。迁移动机是指训练者把学习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主观愿望。动机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适当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比如良性训练竞争、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训练氛围等都可以促使产生迁移动机,而且迁移动机强的能更容易把学习所得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
(2)个人悟性。所谓悟性,是指觉悟地、经验地、抽象地来反映事物,是对事物的一种理解和分析能力。康德认为悟性是按照头脑里天生就有的范畴、概念去综合整理材料,把它组织起来,使之构成有条理的知识。训练有没有用,关键是看自己从教练讲的话里悟到多少、理解多少。悟性高总能抓住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寻找或创造机会把所体悟到的运用到训练中去,而悟性低的则往往发现不了训练的价值,更别说去运用了。不过,通过后天的训练,悟性可以逐步得到提高的,关键是要用心学习、仔细观察、勤于探索、用心体验、精于思考。
(3)学习者的心理状况。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如兴趣、动机、自信心、注意力等,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样也影响着迁移效应的产生。在运动训练中,学习者对所学运动技术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充满自信,就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观察思考老师所讲和演示的动作技术,并有意识地将新学技术与已有知识进行“相似性”的分析比较,这样便有利于学习者迁移效应的产生。
(4)学习者的身体、生理状况。在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运动训练活动中,学习者的体力状况、疲劳度,对其新授技术学习的影响尤为突出。不难理解,一个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的学习者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较那些体力充沛身体状态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低是显而易见的。
2.运动技术间的共同因素
从迁移产生的机制可知,学习内容间的相同因素是产生迁移效应的条件。并且,“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易产生。在运动训练中,能产生迁移效应的情况大体有:运动项目之间,运动项目的各技术动作之间,以及运动技术与辅助启发性练习之间等,如:球类项目之间,游泳不同泳姿之间。因各项目、各技术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因素”,故易产生有效的迁移。在运动训练中,只要不同技术动作具有共同要素,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其安排在前后连贯的教学当中,这样有利于迁移效应的产生。
三、运动训练中迁移效应的应用建议
1.加强基本技术动作学习,掌握基本技能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技术间的“共同要素”是产生迁移效应的重要条件。对某一技术动作理解、概括深刻,掌握熟练,那么在学习同类技术时,就易产生迁移效应。而基本技术是组成复杂动作技术的“基础”,抓住了基本技术,等于抓住了各类复杂技术的“共同要素”,而且学习的基本技术越多越扎实,在复杂的新技术学习时,就越能触类旁通,并能运用丰富的动作技能储备,这样同类知识衔接,迁移运用,就能顺理成章。
2.合理安排动作技术的教学顺序,搭配适当
丰富多样的运动技术之间,必然存在着“共同因素”,并且,有的技术动作是相同的,或者大部分技术环节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安排教学顺序、搭配教材上,应以促进迁移效应为基本准则,把具有同类因素的技术动作按顺序由易到难地排列。同时,搭配一些辅助性练习手段,使学生在学会前一个动作技术之后通过专门性辅助练习,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选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教学方法的选取,合理练习手段的运用,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应学的技术。同时,好的教法和练习手段,能促进学者将新学的技术与已学技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对新学技术的理解消化,产生迁移效应。
4.把握好学习者心理状态
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技术学习迁移效应产生的重要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促进技术学习的迁移过程,实现教学效果优化。
[1]胡启先.心学原理与应用[M].中南工大出版社,2007.
[2]王斌,马红宇.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0,(3).
[3]运动训练学会.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曹跃兴.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