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种植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探讨

2010-08-15杨益花袁卫明许乃霞李庆魁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种植业基地实训

杨益花 袁卫明 许乃霞 李庆魁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培养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种植业专业是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的基础性重点专业,实践性较强。与食品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践教学不同,种植业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下面就现代农业环境下种植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合理组织教学,提高实践学习主动性

1.尊重每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优秀与否,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实践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实践学习兴趣

种植业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是生产性较强,有些实践项目(如水稻湿润育秧、田间测产等)既脏又有一定劳动强度,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一些激励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采用分组比赛教学、自行设计实践方案教学、探究式实践教学等。

二、充分利用资源,建立校内实训替代基地

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种植业类课程对实训基地面积大小、环境状况等均有一定要求,实训室只能是室外实训的必要补充。因此,随着强势专业的发展,校内实训基地日益萎缩甚至完全消失,种植业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成了压缩饼干被集中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上进行。校外基地虽然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却不能完全替代校内基地的作用。

1.利用校园绿地,建立校内景观实训基地

利用喷灌、滴灌等现代设施、无土栽培、滚动式栽培等现代技术,在校园楼顶、景观带、池塘等地带、种植油菜、水稻、蔬菜等植物,把农作物零散布置在校园内。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农业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节约教学成本,而且最重要的是方便了师生完成作物有性杂交技术、主要生育时期长势长相观察、生理障碍诊断、病虫害分析等实训内容,为师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是融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做法。

2.利用农村用地,建立校内协作实训基地

选择郊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农业院校弥补实训基地缺乏的新举措。然而校内基地校外建设却带来了诸如投资多、管理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在附近农村,建立长期稳定产学合作基地,把农民承包用地作为校内基地的一种替代形式,可节约成本、方便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农户规模及学生人数建立学生与农户的协作关系,生产过程由学生与农民共同管理,教师参与技术指导。对学生,这是一门实践课程,管理成绩将记入其实践成绩;对农民,田间收益仍为其所有,学校另外适当地给其一些补助。这种模式,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真正的生产技术,另一面使他们了解到了当地农村种植业发展的概况,同时也是学校科技为农服务的一条途径。

三、参照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方案

现阶段,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较为严峻,但据报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型人才的招聘比招研究生还要困难。农业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提出鼓励土地流转之后,高效农业规模化速度加快,农业企业发展迅猛,对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的需求也骤然增加。农业技术指导员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10月作为新的职业正式发布的,至今已拥有100多万人,但现有技术指导员的素质差别较大,仅1/3是从全日制的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为适应现代农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参照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方案是值得农业高职院校探讨的问题。

1.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发校本教材

农业技术指导员考核的内容包括优良品种配套技术、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囊括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而现行的教学方案是按学科分门别类进行的,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为培养出“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结合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开发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将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保等相关课程整合成一个实训,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安排具体生产性实践内容,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2.根据农业技术指导员标准,改革考核方式

种植业类实践考核要既有可操作性,又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直是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难题。要使学生能够“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就必须改革考试方式。不以实训项目形式进行考核,而是结合生产,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到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进行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指导情况进行评分,学期末汇总该实践课程总成绩。

四、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实践能力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或者返聘离退休教师来兼职。应该说这种引进人才的方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需要“双师型”教育者,而应届毕业生与离退休教师在现代农业实践经验方面相对欠缺,他们开展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带有理论色彩和主观意识。为此,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专职教师业务水平。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加强与企业等生产一线的互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国家科学技术部、人事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因此,可以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将教师委派到企业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借助社会技术力量办学。一方面,通过聘请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担当实践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深入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中来。他们来自于生产、服务行业第一线,可以将最新技术和技能及时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 潘家俊.以学生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6):143-145.

[2] 赵颖辉.试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定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179.

[3] 刘钢.职业技能标准下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8,(36):198.

[4] 蒋和平,辛岭.中国种植业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世界农业,2008,(11):34-37.

[5] 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猜你喜欢

种植业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种植业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