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010-08-15李德海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用人单位毕业生

李德海 吉 刚 秦 伟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严肃的敬业精神,高校肩负着重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同时更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大学毕业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用人单位考察、选择使用人才的首要标准。事实证明,在学校中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的学生党员受欢迎的程度很高,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学生除了综合素质较高外,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水平,他们政治方向明确,用人单位放心。

2.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日渐复杂,迫切要求大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坚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把个人前途置于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应该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到急需人才的企业和边远地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和地方的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企业、社会更需要具有这种品行和风格的人才。

3.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只有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态度,才有可能把工作干好。任何单位都不愿接收朝三暮四的人。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一般都要到企业第一线或工程实践中接受锻炼,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只有立足实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事业才能成功。有些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怕累、吃不了苦而遭到单位的辞退。

4.要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规范意识。对不遵纪守法、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工作自由散漫的学生,用人单位是不欢迎的。有些学生本来已与单位签定协议,但由于毕业前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处分,或因推荐介绍材料不真实而被单位终止协议。随着各种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是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工作严谨、遵纪守法和为企业技术专利保密是最基本的,也是首先强调的。

二、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开拓创新。

2.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现代企业要求有一支高效精干、一专多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尽可能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仅要懂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还要懂经营管理。因此,毕业生在校期间,多辅修一、二个专业或取得双学历,将会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

3.计算机与外语水平。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对外交往逐年扩大,生产技术、办公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计算机和外语已成为各种人才必备的应用工具。用人单位需要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尽快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

4.实践应用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等能尽快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效益是他们所企盼的,也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专业知识的取得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形成能力的基础,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最根本的。

5.要有竞争和创新意识。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都需要有创新意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固守成规、一成不变只能停滞不前。所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大胆改革和创新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

6.要有实践意识。学生可通过课堂渗透、工程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接受工程意识的熏陶,把握并运用工程意识的思想和方法,处理工程技术问题。这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程意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择业的双向选择中,用人单位特别看重那些实践意识强的大学毕业生。

三、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大舞台中,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取得成功也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肯定。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岗位分工的不同,但离不开周围人的协调配合。这些就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保证。

2.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市场经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思想观念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欲望强烈,在成才过程中,不仅意识到社会学校和他人对个体成长的作用,而且意识到个人自我奋斗的价值。因此,能否客观地评价自我便显得格外重要。若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过分强调外部作用,将会丧失主动性,使自己失去前进的原动力;反之,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将会使自己失去机遇或发展的外部条件。有些毕业生不能客观看待自己,或表现出不屑一顾,这个单位不行,那个单位也不好;或表现出唯唯诺诺,不敢尝试,坐失良机。这些是值得在校大学生反思的。

3.要具备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毕业生在人生道路上经受挫折是正常的,尤其是处在激烈竞争和变革的时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择业制度等都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会产生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相脱节的现象。对此,大学生应当注意学会正确对待挫折,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风险,对待挫折要采取积极态度,善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激发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

随着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确立,企业为了更好地使用人力物力,充分挖掘人的潜力,需要有一批科学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一名初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如果再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便是如虎添翼。况且现代科技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科学技术人员面对大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借助学科整体的优势联合攻关,这就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善于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事实也证明,用人单位选人时对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总是优先考虑。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具有一种合作的团队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2.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中、外文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顺利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能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缺少了这种能力,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的学生在自我推荐中屡遭冷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表达推销自己,不能够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清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包括企业者的形象。一个不能把自己表达介绍清楚的人是很难代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

3.适应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在这种发展变化中也会不断地变换角色,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工作地域等的变换。如何及时有效地适应这种变换,迅速进入新的角色,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社会突飞猛进,市场经济变幻莫测,人才流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就容易被社会淘汰。相反,适应能力强,就容易把握机遇,成为强者。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王维国,叶玉平.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 洪云.试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 郭建锋,李国涛.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