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基础》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初探

2010-08-15许雪梅

关键词:实训教学模式过程

许雪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设计基础》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初探

许雪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以“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为指导,对如何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的一般过程,课程特色等问题做了分析与探讨。

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是根据教高 16号文件精神,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提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行动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进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与实践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在这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设计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技能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应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懂工艺、会设计”的高素质、高技能室内设计专门人才,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岗位工作需要的办学理念,设定《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室内装饰设计师、室内装饰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对美的感受能力、基本设计能力的课程。面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在教学中,笔者应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

1.1 设计实训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力求实现基础课与专业的无缝对接

在以往的教学中,设计基础课多按照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内容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侧重对设计原理的探究,不论是何专业,一概上同样的“美术大基础”,又加上高职教育中学时有限,学生艺术基础不高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更不知将学习的知识如何运用到设计当中。所以笔者首先从课程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将教学内容重新划分成几个知识模块,设计了若干个实训项目,将岗位 (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规范归纳到每一个实训项目中,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进行排序,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实训项目的设计与专业相结合,重点改革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不接轨的问题,力求实现与专业的无缝对接。

如在平面构成这一知识模块中,设计了“纸杯”这个实训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对学生进行构成形式的设计应用训练,构成形式这部分内容是研究重复、渐变、发射、密集等设计手段,笔者没有像以往那样对形式原理进行探究,而是将重点定位在设计应用上,让学生在这个相对简单的项目当中体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很神秘的事情,而是运用相关知识和智慧相结合的思维过程和实施的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设计的快乐和成就感。又如在立体构成知识模块中,设计了“灯”、“椅子”、“电视墙”等实训项目,这部分知识是设计基础最后的一部分内容,所以这些项目设计的难度相对较大,专业性较强,对技能进行较为综合的训练,让学生体验设计流程,进一步增强设计应用能力。以这些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训项目为载体,逐步培养学生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才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

1.2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下达任务、教师演示示范、学生实践、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组织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学生通过自我调节的学习行动,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的双边教学活动。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的传统教育观念,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在新的教育理念中的含义不再是灌输而是引导。“教”在本课程中体现在技能演示过程中所用的技法、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步骤。“教”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生“法”。“法”即“技法”、“学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注意“授人渔”。并且在“教”的过程中,通过布置教学任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技能。

“学”即学生的模仿阶段。在此过程中,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学习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法”、“学法”、“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学生通过观察、查找资料、网络等各种途径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做”即按照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任务,制定计划,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实施,评价反馈,经历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综合思考等工作能力。教师进行指导、答疑、监控、推进等工作,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1.3 加强教学各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精心的安排与控制。

1.3.1 工具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工具的准备情况是教学的必要保证。在此次教学改革中,突破原来由教师规定的形式,而是在工具准备中教师提出建议,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自己调查、分析,再根据情况自己决定使用的工具。这种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3.2 实训成果的装裱和管理

《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实训成果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要对其装裱、打印、名签、收纳等提出要求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从业素质、德育素质进行训练和培养,使其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形成追求美的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1.3.3 打破学时限制,实现教学大课堂

高职教育模式决定学时有限,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对技能的培养,难度极大。那么就要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学时,并打破学时限制,进行“大课堂”教学。所谓“大课堂”教学即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学习的方法。课堂是讲解知识、解答疑问、演示示范、展示评价的时间,项目的实施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后完成的。

1.4 教学与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4.1 以赛促学

《设计基础》课程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定期举办课程设计作品展,将学生一段时间所完成的项目 (作品)进行展览,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评价、竞争的平台。通过展览,对项目成果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强化,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另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机构举办的各种设计大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4.2 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这些资格证书的考核中,设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在教学中结合考核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教学,使学生具备考取资格证书的能力和水平。

2 《设计基础》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一般过程

应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革。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学—练—考—评”,改革后为“确定项目任务—学习解决问题的新知识—制订计划—方案实施—评价反馈”。

2.1 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设计的项目任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然后与学生共同明确学习目的,提出问题,划分小组,确定项目,制订要求。

2.2 学习解决问题的新知识

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讲解,也可以由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推荐学习资料,再由学生自己收集、查询、探究获得。

2.3 制订项目计划

运用已有知识制订项目计划,研究方法手段,确定工具材料,绘制创意草图,撰写设计说明,进行整体预算,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修改,最终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方案。

2.4 方案实施

按照项目计划,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实施预定方案,共同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阶段性成果给出评价和建议,控制工作进度。

2.5 评价反馈

对完成的项目成果 (作品),由工作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说明,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评价。并一起切磋工作方法,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借鉴工作经验。

3 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课程特色

3.1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本课程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设计岗位为培养目标,以创意表达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室内小品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学以致用。

3.2 以实训项目为载体,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经过任课教师反复设计和实践,确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以实训项目为载体,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逐步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

3.3 以精讲重练为原则,实现对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教学中以精讲重练为原则,才能实现对技能的培养。“精讲”即讲必要的知识、讲重点的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非面面俱到地讲。大部分知识是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得来的。“重练”即教学重点活动为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教”变“导”,学生由“听”变“做”。彻底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模式。

3.4 形成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改后,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更像为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者和伙伴,交流更加平等自然,更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产生和谐、积极、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

3.5 开展多种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通过开展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任务探究式学习、案例情境模拟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全方位提升。

G642.0

A

1674-6341(2010)01-0117-02

2009-11-06

许雪梅 (1974-),女,黑龙江伊春人,讲师,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富春凯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模式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