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建设

2010-08-15付丽丽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城乡农民社区

付丽丽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7)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建设

付丽丽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7)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需要教育的大力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平台,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农村社区教育建设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教育;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构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平台——农村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关系到成人教育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凸显农村社区教育建设的新使命

农村社区教育是为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和谐发展而对社区内的所有居民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推进城乡一体化是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城市与乡村的空间融合与发展、经济的转型,而且势必涉及和引起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村社区结构向城市社区结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农民向市民转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仅包括人口城市化、产业非农化、土地利用城市化等,而且还包括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社区组织、社会活动等社会转型方面,这就为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

(一)推动农业向工业化转变

城乡一体化表现为既大力发展农业,又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区域性涉农工业发展。因而,农村社区教育第一要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这种专业化人才,不仅包括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包括工业化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即培养为本土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技人员,又培养发展本地域工业化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使农业政策所转移的经济利益适度,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必须使工农业的发展速度保持适当的比例。在以农业为主或由农业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初期阶段,社会劳动力大多在农业部门就业。随着工业化的实现,不仅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大,而且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也逐年提高,这是工业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不仅有利于工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进一步转移农业经济利益或增加农业经济利益创造条件,有利于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要实现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就要求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阶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多元化与多渠道地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社会化、大众化、普及化;就要求社区教育大力增加和提高各个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各个工业需要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就要求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人力支撑和后备人力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实用人才。

(二)推进农村向城市化转变

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方向,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现代化程度越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必须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因而,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平台的社区教育必须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时代的特点。

城市化是工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是工业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滞后,阻碍了工业现代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城市不发展,第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就会影响到就业的空间,农村人口就不可能向城市人口转变,“三农”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以前我们往往想通过农村、农业自身的发展来解决 “三农”问题,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方法来解决“三农”问题。

要实现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更需要教育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速效性的特点与优势,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调整知识结构,充实教学内容,把各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农村社区教育。同时,社区教育的教学理论及实践活动要与成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等相适应,向农民灌输科学的、现代的思想观,提高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使社区教育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三)加快农民向市民化转变

农民向市民转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是城乡一体化的产物。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可以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就业以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使农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科学发展意识薄弱,就业竞争能力低,“农民”意识、“小农经济”等狭隘的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的市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元户籍制度和经济因素等造成了市民对农民的歧视,因而农民在精神和心理上也存在对城市的疏远问题,成为束缚农村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瓶颈。因此,应把解放思想重新贯彻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加强教育建设,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农村社区教育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教育明显的特点和鲜明的特色适应了农民转化的形式,适应农民转变的需要。社区教育以人为本,在传授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使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化,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方面能够与市民相融合。

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有利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建设的因素也不少,有现实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历史惯性作用下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沉积等,但只要我们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就不难找到问题的根源。

(一)农村经济薄弱,制约社区教育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 2 820万,而且近几年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各级政府已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但由于农村多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真正用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极其有限。同时,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还处于以牛、锄、耕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原始时代,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农村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与浪费,根本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科学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的普遍现象,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与外界市场无法相结合,无法掌握和了解市场动态,阻碍了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薄弱必然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建设整体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它的价值,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规化,就必须建设配套的现代化社区教育结构体系,包括社区环境改造、教学设备更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资金投入不足,无疑有杯水车薪之遗憾,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只能是空谈。

(二)农民增收乏力,社区教育需求疲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速一度回落的局面,农民收入保持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但目前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增收任重道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现实基础。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民收入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物价又飞速的上涨,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依然面临着众多的现实问题,如子女求学难,求医治病难,择业就业难等等。

农民收入近些年增长缓慢,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器械价格上涨,每亩地的投入成本不断增长,导致农民的开支特别大。另外,在减负不利的地方,农民负担过重分流了部分收入;粮食价格走低,依靠农业生存的农民收入大大减少,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增长幅度下降,阻碍了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农村市场的扩展。

农民增收乏力,必然引起农村社区教育需求疲软。近年来随着接受教育成本的提高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使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次掀起高潮。农民对子女的受教育后预期收益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了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降低了他们的素质,不少农村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这些状况对农村社区教育建设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社区教育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抓住机遇,彰显其价值。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社区教育举步维艰

完善的社会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办法,而且普遍存在标准偏低、资金不足和覆盖面窄的状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是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和农村医疗合作是农村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尚未全面展开,其他项目尤其是财政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更是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到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这必然是与社会制度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村保障制度的缺乏,使社区教育举步维艰,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农村保障制度的支持。农村社区教育的建设必须符合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社区生活环境要优美,社区教育设施要多样化,社区活动要丰富多彩,以形成社区居民正确的价值观、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而农村的保障制度得不到落实,经济又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收入水平低,根本无心顾及到教育的建设。因而,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农村社区教育建设,绝非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

三、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

(一)构建配套的社区教育体系

城乡一体化牵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必然离不开教育的万全之策。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但由于农村经济过于落后,致使资金无法落实于教育。农村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施极其落后,教师资源短缺或教学水平过低等,这样的教育环境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是完全不符的,严重影响了发展的进程。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 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 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 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 76.4%,在农村 15岁 -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 7 200万人。这样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农民与市民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提高庞大的教育缺失的成人队伍的整体文化技能素质,建立配套的社区教育体系。首先,要建立配套的专业设置。近几年来,成人教育专业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设置上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在建立之初,就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农民的基本情况重新设置专业。其次,要建立配套的教学设施。由于农村的教育资金缺失,教育设施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稀缺,难以进行直观的教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最后,要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等不利条件,导致具有一定职业水平的教师不愿选择去农村或再回到农村就业,因此大部分农村教师不但知识水平低,而且道德素质也偏低。这样的师资队伍与城市化的要求相背离,也必然影响社区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教师资源,开展教师下乡活动,利用农民的闲暇时间集中授课,这就需要有政府的支持、技术资金的投入。要尽快地加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发展机会,不能再以牺牲农村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创建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实行“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建设就是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单一机构和部门是很难进行有效管理的。还要不断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促进社区教育健康有序的开展。

社区教育是一项集公益性、综合性、社区性事业,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首先,应创建一体化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管理职能,县、乡要加强对村的宏观调控,还要从立法定案、管理机构建设、统筹协调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管理。另外,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村党建和社区化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注重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价值,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教育建设中去,建立党员干部、社区领导、群众骨干一体化的领导机制。其次,要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社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最后,应制定一体化的学员管理规章制度。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成人,其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因此,必须制定一体化的学员管理体系,只有使学生制度、班级制度、课堂管理制度高度统一,才能打破无序发展的状态。

(三)营建教育资源投入机制

教育资源是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物力,这里指的是办学设施的物质构成;人力,则是指担负诱导和培育教育对象健康成长、发展的教师。只有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对学员实施有效的教育。教育资源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资源量的大小以及配置和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紧缺,必然影响社区教育的质量与规模,影响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影响农村人口的教育质量。

首先,应加大各类资源的交流与交换,聚集社会上的闲散与闲置资源。教育资源按其构成状态可分为固定资源和流动资源,我们主要是充分利用固定资源,合理聚集流动资源。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属性、价值、用途、利用方法和实现途径等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但在对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其次,要注重家庭教育投入的力量。据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住户调查资料推算,城市家庭教育总支出为 3 791亿元;相应地,农村家庭教育总支出为 2 224亿元。于是,得出家庭的教育支出为 6 015亿元,占当年 GDP的 2.4%。因此家庭教育投入也是教育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源往往容易被忽视。最后,可增设专门基金或转移税收来支持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只靠国家的专门教育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增设专门基金或转移税收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要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把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1]霍 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吴 春.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 [J].教育研究,1999(9):30—32.

[3]易红郡.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J].成人教育学刊,2001(5):61—62.

[4]徐 婷,刘 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J].成人教育,2008(7):90—91.

[5]戚兴朋,凌 云.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 [J].湖南职业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72—73.

[6]曾青云.中国成人教育发展与当代世界潮流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27—29.

Rural Commun it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View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u Li-l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7,China)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s our countrymodernization and an urbanized development new stage,needs to educate the vigorously impetus,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educates took the countryside adult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latform,to impel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to have the noticeable status and the function,simultaneously 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educates the construction also to face 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educates;construction

G720

A

1008-6471(2010)04-0044-03

2010-08-23

付丽丽 (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专业 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城乡农民社区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