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物理学在经济学发展中所处地位的探讨

2010-08-15刁海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物理学经济学现象

刁海青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

关于物理学在经济学发展中所处地位的探讨

刁海青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

近年来,物理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得以运用到经济研究中来,极大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物理经济学正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理论学术界出现的希望使用物理学理论方法解决全部经济问题的观点,正将经济学的研究引入又一个误区。文章在对经济学与物理学异同予以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无论是数学公式还是物理学概念,它们在经济学领域上的引用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的应用。

物理学;经济学;地位;借鉴

从1977年首次提出物理经济学这个概念,到2003年11月在波兰华沙召开的世界物理经济学研究大会,该学科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物理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如湍流)得以运用到经济研究中来,它所涵盖的研究内容已涉及国民财富和收入分布,金融市场的波动特性、组织与网络增长、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增长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目前,在学术界出现了“经济学是在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学科体系。物理经济学登上21世纪的历史舞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等等言论。似乎经济问题的破解,今后只能依靠在物理学领域上的拓展才能得到圆满的全部的解决。

1 物理学与经济学的异同

1.1 两者的相同点

(1)就经济学和物理学的研究目的来看,它们都是要了解和把握事物的基本发展规律,进而用于指导人们实践,使事物能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为人类谋取福利。

(2)经济学和物理学从两个方面向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提供帮助:物理学提供技术服务,而经济学则在制度方面提供指导。

(3)尽管在细节上有不小的差别,但是它们的根本目的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当然,再从获取理论得方式和普遍采用的工具来看,它们也有共同之处:一是经济学和物理学一样,都是从社会或自然实践中获取基本的理论支撑;二是实践中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目前都大量使用了数学知识来支持和解释各自的普遍规律。

1.2 两者的不同点

从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不同学科特质来讲,它们的不同显然要大于相同之处。

(1)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而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一些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规律。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有自由意志的社会个体,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宇宙物质。

(3)数学在经济学与物理学里所能够和应该起的作用不同。经济学确实很难做到象物理学那样可以在常见的基本领域里用数学来令人满意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4)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对待自己理论的反例的态度不同。就一种物质运动现象而言,物理学家们一开始可能对其会有多种解释,以后随着后续观察和实验的进行,各种解释就会逐渐趋于统一。而经济学家由于在构建理论基础时对基本现象进行了取舍,概括出的大多不是普遍成立的基本结论。这样就会有另外一些经济学者用反例来攻击现有经济理论,形成诸多的经济学理论。

2 物理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2.1 物理学在经济领域的经典应用

(1)布朗运动与期权定价模型。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论运用于经济领域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布朗运动与期权定价模型。布朗运动指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在显微镜中观察到水中的花粉或其它微小粒子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1905年,爱因斯坦将布朗运动看成随机运动,在统计物理基础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期权是一种以后到期时以某种固定的执行价格,购入或售出某一原生证券的权利,为获得这一权利而应付的金额,即为该期权的价格。美国的F.Black教授、M.Scholes教授和R. C.Merton教授正是从带有布朗运动干扰项的随机微分方程出发推导出著名的B-S期权定价公式,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混沌现象与经济系统。混沌作为物理名词早在100多年前首次出现在波耳兹曼关于分子混沌性的假设中。混沌是指在确定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无规则,类似随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复杂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表现了系统内部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无序性。但它无序之中又有序,从而表现出结构的分形性,标度的不变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混沌关系是系统不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经济系统是一个服从耗散结构理论的非线性的开放的动态系统。经济现象是比自然现象更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表面上看极不规则,可能产生完全新型的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近年来,人们试图用混沌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中的问题,并且根据混沌理论建立了多种混沌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多种经济现象,如蛛网模型。

(3)少数获胜博奕模型。在此模型中共有N(N为奇数)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独立地在两种可能性中选择其中之一。例如在股市中选择买或卖。显然,两种可能性中选取人数少的那些人获胜:买方人数少,价格将降低,买方的人可以低价买进;如卖方人数少,则价格上涨,卖方的人可以高价卖出,因而总是处于少数者一方获利。在每个参与者在决定自己新一轮的对策之前,他可以从记录以往“博奕”获胜策略的策略库学习。方法是对他所掌握的策略根据获胜的情况进行打分,选取其中他认为分数最高的策略。

(4)力学模型。随着经济物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不仅需要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还必须借助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其中力学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如万有引力定律与“看不见的手”原理,力的平衡与市场均衡,力的合成、分解与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质点”假设与“经济人”假说,摩擦力与交易成本。通过力学思维模型,将已经完备的力学理论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使得经济学理论日益完美、丰满。

2.2 物理学在经济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目前,物理经济学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于经济变量的分布规律和金融市场异像等现象的描述上。在这个层次上学者们尚能对一些经验事实达成共识;然而当涉及到问题的本质,即对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因为物理经济学既没有现代物理学那样清晰的结构层次和完善的理论框架,又不具备传统经济学自圆其说的完备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科学来讲,它还显得十分不成熟。但从本质上来讲这又是必然的现象。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它们在经济学领域上运用只能表明它们与其有可以相通的现象,以此及彼,但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具”的命运。

(2)不可否认,建立模型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物理符号和公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但是,目前经济学里所使用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奥,经济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象数学,这似乎代表着经济学的发展正越来越科学化。更有象前面提到的一些物理经济学的狂热追捧者所认为的“物理经济学登上21世纪的历史舞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言外之意,经济学今后的发展只能仿效物理学的发展模式,只有大量构建数学模型才能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甚至今后只能运用物理学(尤其是统计物理学)的思想、概念、模型、计算方法来定量研究经济问题了。这大概正是经济学向物理学学习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吧。

通过对经济学与物理学异同点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品质,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物理学的引用绝不是经济学的万有引力公式。因为替代经济学里一个个鲜活的经济人是物理学里一组组冷冰冰的公式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任何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科学化”,不顾实际的将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是物理学研究方法盲目地,甚至夸大地引入到经济学研究领域,只能使经济学本身自有的独立思想消失,对于实际解决系列经济问题的作用并不大。

3 对策建议

在实践研究中,经济学家需要学习物理学界常用的客观地探索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总用特例、非典型、无代表性等借口和“经济学不能进行纯净的实验”等理由来减轻反例对自己理论的威胁。物理学家也应该向经济学家学习,通过分析社会个体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更好地理解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经济系统毕竟有不同于物理系统的自身特殊性,物理学家在充分发挥自身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优势以及尽量利用复杂系统共性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尽可能了解各种经济系统的实际情况,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听取经济学家的意见并与之紧密合作,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学科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更能促进学科研究的深入进行,更能解决单一学科在研究中遇到的特殊困难。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和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勤奋工作,物理学与经济学的互相交融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4 结论

人类科学体系中的三大主干门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之间既千差万别和彼此独立、呈三足鼎立之势,又相互依存和互相关联,共同组成了一个共荣共生、三位一体的整体科学系统。在当代,几乎所有新学科均与经济物理学一样,都是多学科相互推进、相关生长的结果。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交叉,已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换句话说,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它学科的糅合与引申而独立存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起初甚至今后都有可能借鉴数学和物理学的模式,但在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绝不可能仅仅采用某一种或哪几种模式,而是必将永远保持其特有的学科品质。从现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同其它相关学科进行必要的糅合以求相互解释、进一步完善。如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交叉也不例外。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也已被经济学所采用,如经济学家在经济体系中运用的“稳定”和“均衡”两个概念,就是从古典力学和古典热力学中借鉴过来的。

[1] 程民治.经济物理学的创立及其引发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8).

[2] 张云.浅谈物理学知识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6).

[3] 杨渝玲.物理学与经济学方法的若干比较[J].江汉论坛,2003(5).

[4] 蒋利强,刘宗晟.物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石柏胜

O59

A

1671-8275(2010)01-0134-02

2009-12-20

刁海青(1976-),男,安徽巢湖人,西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物理学经济学现象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经济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