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2010-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语口语话语

张 萌

(1.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淮北 235000)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张 萌1,2

(1.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语言的阐释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文本模式转变为当今的多种模态的表达模式。针对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将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方法应用于高职英语的口语教学中,会发现其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具有指导及辅助作用,对于课堂互动其有促进意义。

多模态话语分析;口语教学;互动;高职院校

一、引言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模态的社会。当表达意义或与人交往中,我们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符号资源。Kress提出:在教科书、报纸、报告、电子媒体以及网络中,图片正代替语言成为主要的意义构建资源,或与语言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意义构建往往由文化定位反映,而视听动态图片正逐渐取代文本来传递信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是随着语言学理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它不同于单一模态,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即把语言、视觉、声觉、感觉等)模态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模式。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它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话语。张德禄更加精确而全面地给多模态话语作出定义: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的外语教学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对于多模化话语分析的研究也是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学者已经尝试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与生活中的一些方面相联系,如分析广告、图片等。少数学者将该理论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目前只有胡壮麟、张德禄、朱永生等少数一些学者教授作过该方面的研究。因此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多层次的扩展。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高职教育正经历其迅速发展的时期。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以职业为其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满足经济科技社会迅猛发展的需求。

然而,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一再提出于中国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仍然起着中心的作用。

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语篇也呈现多模态化,传统式教学的单模态化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如今教学的需求,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顾曰国曾说:多模态学习像把双刃剑。处理好可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知识点上,以达到强化记忆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处理不好相反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发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的干扰,导致瞬间“热闹”而事后“空空”之感。因此我们在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实际中时,要科学地将多种模态恰当结合应用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而不是滥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以及多模态话语不仅依赖于学生的词汇水平,而且与一系列的多模态因素有关,如声调、响度以及姿势、眼神、手势和点头等非言语交际符号。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应用,有一些积极因素。首先,合理地配合使用多种模态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积极的课堂互动氛围,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口语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其次,多种模态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更好地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多模态的教学可以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难题可以更好的得到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自然地得到实现。

同时,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总体还比较差。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缺乏自然会给口语水平的提高带来困难。

四、结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肯定。但是该理论在教学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如何更好地将多种模态形式结合起来应用有待于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1] Eggins,Suzanne.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Arnold,1994.

[2] 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Edward Arnold,1978.

[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2004.

[4] Kress,Gunther&Theo 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rnold,2001.

[5] 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21-22.

[6]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7):1-10.

[7]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现代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J].外语教学,2009(4):15-20.

[8]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 郑海翠,张迈曾.和谐理论的多模式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08(2):107-112.

[10]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任编辑:之 者

G420

A

1671-8275(2010)01-0103-01

2009-09-26

张萌(1980-),女,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及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英语口语话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