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业型人才需彰显人文需求原则

2010-08-15赵建中邓全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人文原则意识

赵建中,邓全明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 215400)

培养创业型人才需彰显人文需求原则

赵建中,邓全明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 215400)

专业开发和建设时,彰显人文需求原则,对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强化人文教育可以高扬人的生命意识,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人文需求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可以增强人本意识,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人文需求

雷正光研究员认为,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和开发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企业需求原则,它主要考虑企业对人才的规格、数量、质量方面的需求以及专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是其内驱力;二是教学需求原则,它考虑的是如何遵从教育、教学方面的规律,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内驱力;三是人文需求原则,它主要考虑的是专业发展的文化背景,从人的精神需求方面出发,规划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规格,它是连接企业需求和教学需求原则的桥梁。笔者认为,当前人们对企业需求原则、教学需求原则,非常重视,对与企业的对接、为企业服务、为经济服务、工学结合、职教课程改革等问题也广为关注,而且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人们对人文需求原则的认识还不够,其实,在进行专业开发和建设时,人文需求原则和其他原则一样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倡导学生创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人文教育可以高扬人的生命意识,增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1],而其“核心是创业意识(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品质素质的培养”[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二是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实际上前者是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还因为中国二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向来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使许多学生看不起创业,更是因为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多成长在较为稳定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抗风险能力差,冒险意识不强。创业和一般的就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创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创业不成功,不仅自己的劳动一无所得,而且还有可能背上经济负担。因此,一个创业者,首先需要的就是创业意识,能以高扬的生命意识、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挑战,也就是说敢于承担失败的后果。乐于拼搏、敢于拼搏,能在拼搏中享受生命的乐趣。一般来说创业的目的是为追求财富。但是,创业的乐趣,并不完全在于财富,特别是创业初步成功之后,也就是创业的财富完全可以使自己在物质上享乐一生,这时,创业的动力主要是一种人生的探险,是生命意识的彰显、自我的肯定。因此,高扬的生命意识,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精神和心理品格。这种条件自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教育的作用更为巨大,而人文教育就属于这样的后天教育。海德格尔说:“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敞开了存在者自己的存在。这种敞开,就是揭示,也就是说,存在者的真理是在作品中实现的。在艺术作品中,存在者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艺术就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3]468,意思是说,生存的意义不是不言而喻、先验存在的,是人自行设置的;人有无数种存在的可能性,而艺术的目的,就是揭示人存在的无数可能性,而阅读也就是和作者一起建构人的无限可能性——生存的意义——的活动。于连·索黑尔的存在方式不同于保尔·柯察金,盖茨比的生活与马丁·伊登迥然有别,黑格尔、康德建构了庞大的理性世界,巴尔扎克留下了十九世纪法国生活的风俗画卷,萧红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世的生命传奇,金庸用文字创造了一个英雄横行、情意缠绵的武林世界。无论真实的或虚构的,形象的或抽象的,都在如麻的生活中,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景观和生存意义。人文艺术教育会展现给人无数不同的存在,每一种方式,都有着自己的精彩。去探索生存的真谛、领略生命的精彩正是激发人的生命意识,从而不停地拼搏、奋斗的永不衰竭的内驱力,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之所以一生奋斗不止、拼搏不止,就是因为他有张扬、强烈、顽强的的生命意识。

二、彰显人文需求原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创业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创新的成果是创业的源头”[4]。我们知道,个人创业、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是从事服务行业或科技含量高、规模小的制造业——或独立运作或为大企业服务生产配套产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私企就是从这里起步的。这些领域存在较大的松动板块,一是因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引发产业链的变化;二是由于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使产品的延续时间短、更新换代快;三是在时尚支配下的个人精神需求也会快速变化,引发市场行情变化快的特点,这都为个人创业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创业有几种涵义,一是开创个人的事业,是个人创业型职业生涯的开始;二是开创新的行当、新的行业,当然所谓新的行当、新的行业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一个概念,只要某个地区、甚至某个城市、某条街道,没有这一业务,而创业者抓住机会就是开创某一业务、行当;三是使用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外形设计生产业已存在的产品或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拓展原有的服务。例如,同样是蚊帐,近几年其外形和功能在不断地创新、改进:由最初的蒙古包型发展成为拱形顶、方形顶不同外形的蚊帐。再如,纱窗也在不断地换代:先是铝合金框纱窗、后是塑钢框纱窗,现在流行得又是隐形纱窗。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理解创业或采用哪一种形式创业,创新都是创业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艺术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想象是艺术最重要的思维活动,“观千古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说的就是艺术创作的这一特征。从思维过程看,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征,丰富的想象力则是衡量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通过艺术的想象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从内容上看,创新是艺术的根本特征,什洛克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3]237。所谓“陌生化”就是用新的形式来表现常见或已见的事物,使其以新的形式出现于受众眼前。要做到“陌生化”,就是要创新。因此,真正成功的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创造不熟悉——新颖,从而产生本杰明说的“颤惊”的艺术效果。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总之,加强人文艺术教育,可以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其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三、彰显人文需求原则可以增强人本意识,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在专业开发和建设时,彰显人文需求原则、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从学生自身观念改变的角度看。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理解人存在的丰富性与多向度性,加深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关系和人生意义的认识,并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和历史发展的人生方式。当前大学生招生、就业中存在两个怪现象,一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啃老族”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认为收入不够高、或工作不够体面、工作太辛苦而宁可呆在家中心安理得地“啃老”;二是一些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却由于人们的职业偏见,而使这些专业招不到学生。出现这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观念,过分地看待工作的物质利益回报,而不是当作人“在世”的一种方式来看待,因而看不到工作或职业本身的意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表明的正是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让社会承认自己的价值。工作自然为了赚钱,但赚钱并不是工作的全部目的。突出人文需求原则,加强人文教育,也就是要挖掘人文作品的积极意义,丰富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让他们既能从实际社会的层面来看待工作,也能跳出物质生存层面,从精神的层面来审视工作的意义,从而培养正确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职业观念。从服务或工作对象来说,凸显人文需求原则,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的基本上是小企业,服务性行业是创业的重头戏。服务性行业,要么为人服务,要么为企业、单位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既然是为人服务,就要对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有着深刻的、广泛的认识。而人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要认识人、理解人、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关于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否则,服务就不可能到位,从事服务行业,首先要求经营者具有人本意识——为人服务的商业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着想,才能做到服务到位、人性化服务,可以说,越是高端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的人文素养也越要高。胡雪岩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有很强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意识。

正如历史名城不是一时能炒作出来的,高雅的气质、良好的文化素养、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也是要靠扎实培养的。因此,在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创业人才时,要贯彻人文需求原则,要将人文素养教育当作重要内容,这对于日后学生的创业尤为重要。

[1] 郭万牛,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 2009(1):119.

[2] 黄耀华,徐亮.高校创业教育新视野[J].南昌大学学报,2003(6):164.

[3] 蒋孔阳,等.西方美学通史:第6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4] 陈想平.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刍议[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4):41.

责任编辑:之 者

G40

A

1671-8275(2010)01-0094-02

2009-10-20

赵建中(1969-),男,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人文原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意识不会死
人文绍兴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文社科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