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途径
2010-08-15田波琼
田波琼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途径
田波琼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40152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偏差,迫切要求高校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创新途径
在人类历史上,一定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人们的理想信念或思想信仰有关。[1]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和前进的动力。教育部2008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目标不明确、理想信念不稳定、理想认识与行动脱节等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积极向上,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其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有国际国内客观环境密切相联,如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但是也有教育的原因,如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内容泛化,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教育方式过于单调、僵化等;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阅历、思想容易波动以及对理想的认知偏差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教育孤立化。社会大背景的变革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市场经济趋利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孤立化了,再加上对理想信念教育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所以把大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的责任直接抛给了学校,学校就成了“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只身力量。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用的基础上,大学生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的过程。[2]因此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空洞。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开放与交融,直接导致了社会风尚的演进和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多元化,而教育工作者却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不够明确,内容“假、大、空”现象普遍,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时代性和科学性。
(三)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缺乏创新。当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过于依赖课堂灌输,教育内容常常被标签化、抽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说教的多,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真实感和亲和力,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大学阶段是人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偏差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首先要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三观”问题,其实质是树立理想信念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改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教育者应注重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宽阔的政治视野和真挚的时代情怀,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是一种教义,也不是一种盲目崇拜,而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3]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科学认识人类世界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方面,着重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发展走势进行思考。
(二)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全程规划。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阅历、身心特点不同,面临的学业压力和人生课题也不相同,其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高校应以四年大学教育为基本线索,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大一新生在理想信念、道德文化、组织纪律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思想比较单纯,开始探索人生理想但缺少明确的方向,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对大学生活节奏还不太适应。因此,抓好入学后的学习动机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等各种新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个层次的教育,使大学新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理想信念、怎样才能树立理想信念,并积极自觉地进行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4]大二至大三为关键期。此阶段的学生生活、学习步入正轨,各方面趋于稳定。但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增加、会产生如对党的政策方针认识模糊、缺乏耐力、好高骛远、金钱至上等等一些新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应抓好入学动机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大四为纵深阶段。此阶段是大学生活的尾声,学生关心自己未来的前途和社会地位,更加关注自己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要抓好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和成才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为即将面对的工作和新生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意义在于,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教育目标明确的校园氛围。通过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识转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要特别注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作用,与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同的是,校园文化要求把施力点放置于如何促进知识内化的环节,并强调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且体现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与行动中的一种文化自觉。因此,高校要多开展一些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如可以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使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同时要抓好政治性社团建设,通过扶持和指导业余党校、团校、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利用一些容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突发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励志成长。要多组织学生观看重大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占领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阵地,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理想信念教育网站。理想信念教育网站不仅要增加数量,更要提高质量,要加大网上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开发、利用与交流的力度。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软件要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以生动的形象、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精心设计内容,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灌输式”教育改为“渗透式”教育。再次,要采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加强对因特网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理论来源于实践,进而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深入,理论掌握才能不断巩固。只有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体验和不断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机制,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中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增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强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课堂知识学习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例如,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等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可以使大学生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中吸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从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获得成才经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许多院校的成功实践表明: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形成远大理想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理想和信仰结合的必要媒介。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个艰巨的任务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自我教育、提高修养和实践等多种途径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和从日常小事做起,提高修养,使正确理想真正深入内心,这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算真正取得实效。
[1]朱喜坤.论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与地位[J]理论学刊,2006(12).
[2]成长春.适应与超越——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0(4).
[3]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社版),2009(1).
[4]程亚利.略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5]杨雨.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
The innovation way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al faith education
Faith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al faith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rejuvenation, has significant and the profound strategic sense.Presents the deviation facing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 ideal faith education, the urgent need universit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thod unceasingly, explores an adaptation time request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ctual ideal faith education new way positively.
College student; Ideal faith education; Flaw; Innovation way
田波琼(1981-),女,重庆酉阳人,教育学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