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高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思考

2010-08-15李云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实训职业高职

李云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安徽淮北 235000)

·教育教学·

培育高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思考

李云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安徽淮北 235000)

在高职教学团队建设中,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培养的人才规格构成的影响很大。探索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构成及其必备素质、指导模式,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无疑是培育其队伍和强化其管理的最有效的举措。

高职;兼职教师;必备素质;指导模式;评价制度

高职教学团队从内涵上说必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品牌专业建设、教师“双师”素质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多个层面。高职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由校内理论课教师、校内实践课教师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三部分构成。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就是学校在社会上聘请的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人才,也即是兼职教师。校内理论课教师、校内实践课教师,首先必须是双师型的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的因子,他们默契配合,构成了团队的人文精神氛围,濡染着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格操守。然而相对单纯的校园文化环境比起复杂的就业环境,学生更需要多样的灵活的适应能力,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影响更大。随着2+ 1模式的全面铺开,第三年的校外实习实训和前两年中的实习见习,学生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在校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度过的。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对高职培养的人才规格的构成的影响之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探索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必备素质和指导模式。

如何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无论对培养“文化底蕴+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人才、贯彻高职“教授+教练+师傅”的人才培养方法,还是对加强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根据高职院校主要是高考第五批或三校生的生源特点,生源的基础参差不齐,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其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通过进入职业岗位的前期预热,培育“零适应期”的高技能人才必然都离不开广泛的实践性应用性专业课程的设置,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条件。以酒店教学团队的兼职教师队伍来说,他们一般是星级酒店的人事部经理、餐饮部经理、技能精英,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精湛的服务技能,如果能使之将我们的培养目标融入技能操作的指导过程,那么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必然能得到充分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由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组成的“双师”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并且实行动态管理,随着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资源库,以保证校外实习见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一、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构成

1.校外挂牌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

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实习基地的建立往往经过多轮磨合,最后形成了校企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合作教育模式。经过多次良好的合作,最终会建立一批协议化管理、合作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地往往配备了一些指导教师,他们是依据自己组织的利益要求参与到教学团队中来的。实习基地的稳定性的强弱左右着这一构成的稳定性。

2.校外聘请的客座教授

还有一些社会名流、行业精英,因其个人的知名度高而进入了教学团队的,有的甚至是主动加入进来的。他们的积极性往往很高,职业认同度高,合作意识强。他们能将专业培养目标自觉融入实践指导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3.校外非挂牌实习基地的临时指导教师

有些校外临时实习单位,包括刚刚开始合作的一些单位,其指导教师往往由所在单位临时认定。与以上两种相比,这种合作关系最不稳定,学校必须加强校内专业教师与他们的联系,使他们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将自己的指导服务于此目标的达成。

二、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必备素质

1.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般来说,校外兼职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工作责任心和一定的指导实习的经历,能较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同时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并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昂扬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信精神,有诚心、爱心、责任心,有不断学习的优良品质,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能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些对于预演和准备就业的学生,必将产生强烈的正面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这就是“师傅”的人格对学生人品的塑造。

更为重要的是,兼职指导教师必须有对担任这一工作的热爱。基于这种热爱,才可能产生激情,并将此激情融贯于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之中。兼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应该是他们的具体工作之外的事情,是业余的工作。大量繁琐的基于学校育人模式需要而必须的工作,诸如,讲授专业实践课、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鉴定、对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提出意见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主动自觉的工作。指导学生的教学尤其需要激情性投入,这种激情是他们基于个人信仰与超出了责任感的热爱所做出的情感承诺,带来的是他们对所指导学生成功的热切愿望。实质上,我们每个人正是由于理想的支撑使我们能够直面沧桑坎坷和艰难,有勇气应对充满挑战的环境。教师的激情于其敬业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与工作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既能使指导教师从工作中获得自尊,得到自我和职业上的满足感,享受到指导工作的乐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职业情感,保持并强化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激起自觉的岗位热情。从情商培育的角度说,这种热爱和热情,是学生不会在焦虑和恐慌时期屈服的内在支撑,是他们终身受益的精神源泉。

2.高超的服务技能

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更主要的优势则是集中在高超的服务技能方面。俗谚有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师傅不明弟子弱”。高超的服务技能来自于长期的苦练和修行,本身对学生就有威慑力,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高标准。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学生实习实质是一种“打入行业内部”的发展策略,认真工作,认真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做事。

若能将此高超的服务技能通过言传身教授诸学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即可实现。

三、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

校外兼职教师应了解专业实习大纲并根据其要求,介入到实习计划的制定中来;积极协助本单位安排好实习场所及实习岗位,尽力为实习学生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等。同时兼职教师还应该认真指导学生实习,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成为校企之间联系的桥梁。

1.见习期间的指导

高职学生见习,一般是安排在一、二年级的学期中间,为期一般为一个月之内。期间,学生主要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要求学生自觉服从见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全局出发,了解行业运行的基本规律、行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心态、行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这一行当,增强适应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见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见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1-2个专题的社会调研,见习结束时完成见习报告并作为见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外指导教师必须了解专业教学实习计划,明确学生见习的内容和指导要求。以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主,辅以操作技能。

2.顶岗实习的指导

顶岗实习期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顶岗实习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时期内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期间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对高职学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安排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和熟悉行业运行机制,了解实际的管理运作状况,熟悉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行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实习就是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和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校外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完善专业实习计划,使之更切合行业运行规律;协助单位安排好实习场所及实习岗位,为实习学生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等;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和工作技巧;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并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成为校企之间联系的桥梁。

3.举办讲座或座谈式指导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来自于职场前线,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应该说实践多于理论。为了使学生了解职业动态,可以通过举办学术报告、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要学生明了职业方向,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自觉的规划,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

4.借助校内专职教师实现指导

校内专职教师对学生更为熟悉,与学生接触多,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更多的精神交流。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相对来说就不具备这些优势。但是可以通过与校内专职教师的沟通交流、交换看法,间接对学生实施指导。

实习结束时,校外指导教师会将学生的个人情况、思想品德、动机目的及对他们单位的认同情况和实习表现等,还有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做出评语留存档案。此评语也是对学生实习进行的一个指导环节,同样会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校内校内专职教师也会依据此评语,并结合学生的多方面的表现,最后给定实习的成绩档次。

兼职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高职的专业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教材开发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培养青年教师等活动实施其指导作用。

学校还应该时常选派专职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职业岗位实践,密切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保持与相关行业的紧密联系,随时了解行业内部市场信息,掌握职场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并将之以最快的时速传递给学生,缩短课堂与行业职场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借助校内专职教师而影响及于学生。

四、建立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

要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兼职教师队伍,就必须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1.建立评价制度

建立评价制度,就是要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检查和评价,及时检测指导质量,积累数据和案例,提出改革建议,形成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对教学效果不好或不能按学校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又不能接受建议的兼职教师要及时更换。

2.建立奖励制度

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优秀校外实习指导兼职教师”评选活动,表彰在学生实习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以此形成激励机制。

五、建议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立,使实习内容由单一而至丰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校内外指导教师分工协作的机制就会逐步建立起来,顶岗实习即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开始向精细管理演进,由此形成了日趋成熟的定岗实习到就业的顺畅过渡。这种形式对高职教育是一种助动力,然而目前许多方面并不完善。比如,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报酬发放方面,由于实习费用往往留给实习基地,其指导酬劳的分配高职院校很少过问,这就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如果能设立顶岗实习专项基金,其中有一部分专用于支付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费用、奖励优秀的兼职教师等,必将更有助于兼职教师的工作与管理。

责任编辑:之 者

G710

A

1671-8275(2010)01-0087-02

2009-10-27

李云芬(1963-),女,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实训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