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2010-08-15贾敬全冯一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创新能力意识

贾敬全,冯一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贾敬全1,冯一纲2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因其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就业和创业前景等方面的特点,需要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入手,分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提出提高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经管类专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

(一)就业能力不足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的特点:头脑灵活,知识丰富,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充满激情和活力。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相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经管类大学生找工作更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经济管理类出现了人才过热的现象,就业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次,经济管理类学科相对比较容易,知识面宽泛,通用性强,造成了很多非经管类学生也可以选择相关岗位就业,使竞争愈加激烈;最后,经管学科缺乏一定的衡量标准,专业可替代性很强,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可以从事电脑销售的工作,而且更有经验,这说明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不明显。要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教育是事半功倍的最好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有效发挥,由“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注重实践、淡化理论”,使学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最优化合理就业。

(二)创业目标不明确

自主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业可以扩大就业,加速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具有学科比较优势,但创业精神的缺乏使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少敢于创业。因此,积极探索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是高等学校当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最终目标。

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是目前高校经管类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通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许多高校经管类专业目前仍沿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教育改革效果的不明显以及大学生培养的市场化趋势,使我国大学生课堂教育形式呈现单一化、简单化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创新能力培养受到阻碍。

(二)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正确的引导与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但目前,高等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活动的引导与激励,使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存在盲目性;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非主动创新行为,使创新活动从属于任务要求,呈现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论文而创新、为了毕业而创新的现象,创新的被动性较强。盲目被动的创新不仅对人类社会前进没有丝毫的作用,浪费大学生培养的宝贵资源,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自身在科学领域的发展。

(三)创新实践活动层面单一

我国目前经管类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主要创新空间局限于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创新活动大体上集中在课程作业的完成或者导师学术课题的协助两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作用的各种资源,大大缩减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践范围。这使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成为在特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下的短期性行为,创新能力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身素质,脱离和背弃了素质教育的终身教育观念。

(四)缺少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机会的有效平台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在长期大量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中逐渐养成,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不能够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大学生具有长期性的创新能力,真正使其成为大学生自身内化的品质特征,大学教学机构应该拓宽渠道,广泛利用多方面社会资源,给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精神、沟通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通过知识的灌输形成,只能在反复、不断地模拟演练或创新实践中形成。目前受内部教育资源和外部社会环境资源的限制,大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还比较有限。

三、提高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在第一课堂建设中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大学生具有扎实广泛的专业基础和边缘交叉学科的相应知识,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以及推理、归纳、分析、演绎等不同形式的思维能力。第一课堂要使学生养成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信息加工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智能结构;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良好的个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改革课程体系,实现经管与文法、理工学科相互渗透

这就要求在设置课程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延续和信息传播的基础性、专业性、广泛性,还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发挥大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动性。因此,在大学生课程设置时应该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扩展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提倡经管专业的大学生选修文、法、理工科的课程,弥补学生在单一学科知识上的缺陷,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思维既活泼又严谨,既浪漫又富于理性。形成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交融,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渗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理论课少讲精讲;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改革成果,增加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3.教学方法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营造创新环境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采用激励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更新教师、教室、书本“三点一线”式的教学模式,彻底抛弃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并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学习经验和成果交流,以启发式、讨论式代替灌输式教学,培养大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在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延伸,设置作业,使大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信息的广泛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课题研究和专题报告的形式取代考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发挥余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通过第二课堂打造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平台

1.通过校园文化,特别是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它对学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而沉闷的、死板的校园文化则会扭曲人。西方校园文化如个人自由发展、独立精神、竞争和机会均等、开拓精神、创造性和超前性等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开展。经济管理类院校要通过生动活泼、易为大学生接受的校园文化来开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智慧、提升人格,对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组织方式中,尽可能地将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入并实施。如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中,要相机渗透培养创新意识的任务和要求。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这方面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自建院以来,在浓厚的大学生学术活动氛围之下,“淮海经济论坛”、“经管专业学习型小组/宿舍建设”、“淮海经济导报”、“大学生经济学研究会”等一批有影响的活动的开展、报纸的创办或组织的成立,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2.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在大学生中弘扬“创业”文化

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模拟实践来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得到了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加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阐述创立公司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提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要完成一份好的创业计划书几乎需要运用一个经管类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的全部经济、管理知识,因而设计创业计划书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熟悉和运用其管理知识、技能的过程。因此,参加“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本身不仅是学生实际运用其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其提高综合能力、形成优秀管理素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创业计划设计大赛”是符合通过这类活动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的初衷。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创造兴趣、创新意志和毅力、创造志向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快提高。这些都是一般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三)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包括了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2]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大学生理解三个层面上的创新即产品(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的内涵。但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习遇到的困境是: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身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中的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实习学生;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项事务处理工作非常复杂,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即使有一些机会也无法系统全面地接触到产品、营销和组织结构的各个内容,更难以产生创新的动机和思路。因此,组建ERP实训基地或实验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ERP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软件及ERP沙盘对抗演练,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企业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通过模拟经营活动完成相关实验内容。ERP实训环境建设过程,根据各自模块的需要采集完整的数据和资料来仿真企业运营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以企业的生产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组织管理部门等为整体,从整个信息链、供应链、财务链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来学习,在实验室就能够激发学生通过在产品、营销、组织结构三个层面上的创新来达到模拟对抗的最优效果。

(四)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关键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是经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学生的参与,还取决于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引导和讲解,教师既是案例分析与结果的评判者,又是案例分析过程的组织和协调者。然而,现在大学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学院派”,没有经济、管理和商业实践经验,课堂上用的案例也多半来自于网络或学术刊物而非企业。教师本身缺乏对现实的真实了解,缺乏对案例的深度研究,因而不能够准确地把握经济和管理的规律,其结果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课堂上不仅无法做到将理论联系于实际的精彩讲解,也不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可见,拥有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管类人才的重要保证。

[1] 赵瑞芳,盛国军,李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以教学型院校大学生为例[J].职业圈,2007(7).

[2] 李时椿.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石 易

Abstract:Because of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knowledge construction,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eed to promote and reinforce their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f how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students’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and reasons of the shortage of students’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and put forward a couple of countermeasures towards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n promoting their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

Key words:specialization in economics&management;innovative awareness;innovative capability

Countermeasures on Promot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ap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 IA Jing-quan,FENG Yi-gang

G420

A

1671-8275(2010)02-0044-03

2009-12-20

本文系2008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高师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8jyxm479)、“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FIB070335—A11—71)、2007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高师院校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0709)的研究成果。

1.贾敬全(1971-),男,安徽萧县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2.冯一纲(1971-),男,安徽淮北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经管类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