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综述
2010-08-15陆安
陆 安
(孝感学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孝感432000)
“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综述
陆 安
(孝感学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孝感432000)
2009年中国·孝感“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从孝文化的历史实践、文本义理、现代价值及弘扬等层面进行了研讨。这次研讨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了孝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急迫性,彰显了孝文化所表征的原典文化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突出的意义。
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综述;文化意义
2009年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孝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孝感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在孝感学院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大陆、港澳台地区的1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10余篇。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先生和孝感学院院长丁么明教授分别代表孝感市、孝感学院致欢迎词,孝感学院党委书记、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吉林通化师范学院院长康学伟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学术总结。大会围绕孝文化的历史实践、文本义理、现代价值及弘扬等层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讨,紧扣主题、讨论热烈、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一、孝文化的历史实践研究
会议就孝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了讨论。
康学伟教授追溯了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重老尚齿传统。因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使人们逐渐重视文化的代代传递,对具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前辈产生敬重与爱戴之情,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又使人们从血缘上崇敬长者,产生“报本反始”的意向,所以,敬老养老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产生的社会习俗,它在母系氏族公社时即已形成。他通过对史料的梳理,指出上古虞、夏、商、周各代都已具有了重老尚齿的观念和习俗。在此基础上,儒家学派的大师们完全继承了西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养老传统上集古代之大成,下开后世两千数百年之风气,为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养老理论,影响至为深远。他概括出历代敬老养老办法:物质赏赐,蠲免租税、徭役,赐予官爵,刑律宽免,礼遇和旌表,官员退养。康先生富有知性、理性精神的言说和评述具有指导意义,给与会者的思想触动很深。来自国家行政学院的朱岚教授比较系统的阐释了孝道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意义。她认为,孝道是儒家的道德之本,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本身内在的宗教意义,孝道不仅解释了生、死及生命永存的宗教世俗问题,而且以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构筑了儒家的道德图景。并指出,此种宗教力量是儒家道德能与中国民众生命融为一体的主要原因。朱岚女士的发言,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学术视角,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亦将论坛推向一个高潮。来自马来西亚马华公会中央党校的王琛发博士认为“报恩”与“亲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节日是学习孝道以及社会化孝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孝文化比较明确也比较集中的集体表态形式,几个重要节日包括新春、清明、乞巧、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年复一年,加深人们对孝道思想周期性的加深记忆,使孝道世代相传。孝感学院的祝春娥女士在提交的论文中对唐代妇女的孝行特征的分析很有价值。她认为唐代所见的孝女孝妇,是当时士庶共同肯定的女孝典范。这些孝女孝妇的孝行,她们的故事呈现出大致相同的道德楷模形象:女性年纪轻轻就遵循儒家道德伦理,她们的美德透过自身的种种磨练,带给世人更为深刻的印象与同情。唐代女孝得以传播,官方的旌表是首要因素,地方志和列女传的收录、闾里庶民的称道是推动妇女行孝的一大动力。
二、孝文化文本义理研究
会议在本部分议题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研究以《孝经》为代表的原典;其二,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阐发性研究。
来自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的李泰健教授对孝文化与现代化的辩证性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四通七行”理论。“四通”指“孝”是通时、通域、通念、通宗教的,“七行”即敬天爱人,恭敬父母师长,爱幼孩儿、青少年、弟子,爱护家族,爱国家,爱自然、保护环境,爱邻居、为人类服务等。李教授从现代化、全球化、人类化的层面,呼吁行孝方能达到和睦世界。来自中国台湾慈济大学的林安梧教授认为,华夏民族关于人的三大坐标:自然天地、血缘宗族、文教圣贤等隐含着对生命根源的崇敬与流衍。“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德”,这与“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密切相关。“孝道”有其宗教和道德的二维向度,也可以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实践指针,是“天地人”三才落实的起点。北京大学的魏英敏教授阐释了孝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孝”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后世对“孝”的理解,往往出现片面化、单纯化和绝对化。同时,他结合《孝经》等古代典籍中“孝”的内容,梳理出古代“孝”观念的丰富内涵:1.“孝”是全面贯通家庭、社会和人生的根本道德;2.“孝”是服从和谏诤的辩证统一;3.“孝”之全身观与献身观的辩证统一思想;4.古人对“无后为大”的辩证认识。中国著名的孔学专家骆承烈先生对《孝经》进行了深入解读,总结了《孝经》的基本内涵,包涵九个方面:1.孝亲天经地义;2.孝为德之本;3.孝之始与终;4.孝的三个层次;5.孝的不同功能;6.孝亲的内容;7.对父母谏诤;8.罪莫大于不孝;9.终极关怀。骆先生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沉淀,弘扬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我们广泛深刻地学习借鉴民族优秀文化。著名的易学学者、孝感学院的罗移山教授认为,“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等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之“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他的这些观点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响应。孝感学院昌文彬博士通过对甲骨“孝”、西周金文“孝”象形义及西周“孝”铭文的解读,指出“孝”字创生于人对生命来源的不断追问,是男女交合而创造生命这一伟大发现的符号记录,孝原义为繁衍生殖,由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男女交合崇拜,进而祖先崇拜,是人生命意识中对于“生、死”大问题追问探寻的脉略和轨迹。中国人民大学的韩广忠博士深入解读了《管子》,他指出《管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孝道意涵包括三个方面:仁中义外的伦理内涵,限定于家庭的孝道外延,以及“养亲”、“敬亲”的孝道规范。与孟子不同,《管子》孝道之基础源于趋利避害的人性,避开“五害”是孝道产生的前提,父“慈教”是孝道产生的基础,父之“势”是孝道产生的诱因。《管子》为了“牧民”,而大力推广孝道,其具体推广措施是:除“五害”,加强教化,以孝选才,赏罚之法等。韩广忠博士的资料翔实,论述确凿,体现了年轻一代学人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
三、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弘扬研究
林安梧在阐明“孝道”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孝道在21世纪文明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他以台湾慈济功德会为例,指出在公民社会年代,一方面将免除了孝的异化与限制,而另一方面,将有着崭新的发展可能和意义。他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转化为“老天下人之老,以及己之老”,“幼天下人之幼,以及己之幼”的“大爱观”,分析指出孝道的大爱观源远流长,根源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且是跨过种族、肤色、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它具有普适价值,在21世纪文明的发展中,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的潘小慧教授从哲理的角度再探21世纪的新孝道之可能或可行面貌。她以先秦儒学典籍《论语》、《孟子》、《荀子》、《易传》、《礼记》、《孝经》等为据,综合地谈论孝的适当地位及孝的合宜内涵,再佐以西方哲学诠释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友爱”,作为当今建构新孝道的核心理念与要素。康学伟在厘清中华养老传统的基础上指出,养老是由孝道推衍而来的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要传统德目之一,它已经超出了家庭血缘关系的伦理范畴,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尤其在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面前,发掘传统养老文化精华并为现实服务就更具实际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肖群忠教授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社会对传统孝道的肯定重视、弘扬推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缘由有三:一是“回家”的客观需要;二是亲情的精神呼唤;三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孝作为一种传统价值和道德,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大价值和帮助:第一,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第二,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第三,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第四,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超越,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传统伦理的角色等级秩序和现代伦理的自由平等精神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新的礼治秩序。骆承烈分析了《孝经》的现代价值:一是孝亲体现人类“永恒的范畴”;二是孝亲体现人道主义;三是孝亲促进社会稳定;四是孝亲促进经济发展。四川省社科院的陈德述教授认为中华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并分析指出,中华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敬爱,追求和谐等,这在当前时代语境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结 语
综上,这次国际研讨会研讨了众多在科学发展观这一伟大思想指导下的孝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学术课题,与会学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梳理了大量关涉孝文化的史料,提出了许多孝文化研究与建设方面的可行性建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孝文化”的内涵及其作为一种资源推进文化强市的可能性。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来自武汉和孝感的相当一批孝文化研究工作者,结合本地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自己的最新成果带到大会上来,为孝文化研究和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Review of the In 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Lu An
(Chinese Filial Piety Culture Research Center,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China)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discuss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n historical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interpretation of texts,modern values,carrying forward the essenc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so on.The symposium has he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sortsout history connotation of filial piety culture,exp lores the times valu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defines urgency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highlights the origin cultural spirit that filial piety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and has outstanding significance for fine revival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and building A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 t;summarize;culture significance
B82-09
A
1671-2544(2010)01-0033-03
2009-10-30
陆 安(1984— ),男,安徽宿松人,孝感学院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教师,伦理学硕士。
(责任编辑:祝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