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

2010-08-15张义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生产企业发展

张义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安徽 淮南 232001)

新时期企业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

张义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安徽 淮南 232001)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简要介绍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前提、灵魂和根本属性。

安全发展观;安全生产;企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观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并明确强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事关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和谐稳定。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切实增强企业安全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无论何时都决不松懈,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把事故发生率和死伤人数降低到最低程度,努力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谐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不断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追求管理、科技等全面创新,坚定不移地谋求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日趋规范,安全发展的水平有很大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已被牢牢掌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加快,企业各方面都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生着迅猛而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随之大量滋生,影响安全发展的因素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并且更加复杂了。这些隐患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安全生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给企业安全发展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此,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全力保持企业长期和谐稳定。

正确的安全发展观是对传统的静止、偏颇、失衡的安全发展观的否定,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企业长期安全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动态方法来看待和处理安全生产问题,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统筹运用法律、制度、经济、教育、文化等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处置与防范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安全因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不和谐因素,提高对不安全、不和谐因素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承受力和驾驭力;在充满生机活力的动态安全生产管理中保持企业整体的有序运转、持续稳定和长期安全。

二、以人为本是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核心

传统的安全发展观是一种过于强调对人的控制而实现安全发展的观念,它片面强调企业本位,强调对人的限制与约束,而忽视人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安全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以满足和发展人的各种物质文化利益需要为一切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创造一种良好的、规范的企业运行秩序的安全发展观。在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看来,安全主要不是为了控制人、限制人、束缚人,而是为了解放人、规范人、发展人而建立的一种良好的运行秩序,是服务和服从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最根本目的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利益需要。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安全发展作为满足员工的各种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企业长期安全的根本手段,并统筹员工的各种文化需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努力消除一切束缚员工全面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障碍,以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把员工当家作主的各种权力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维护与发展全体员工的各种权利和利益,不断打牢夯实维护企业安全发展的根基。

三、全面的安全是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安全发展观往往是片面的安全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局限于安全生产,而对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其他方面的安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正确的安全发展观,要求从企业的各项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履行保障企业各项事业安全的任务。既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工作,又要跳出这一圈子,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来做好保障企业各项事业安全的所有工作,实现企业全面安全。当然,对这个问题要有全面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保障全面安全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而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安全管理部门在保障安全各个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而又有所侧重的重大责任。

四、动态性是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前提

传统的安全发展观往往强调维持现时态的安全,不能适应企业变化,甚至片面地把安全视为一种静止不变的绝对安全状态,对企业变迁采取消极的抵制态度。正确的安全发展观认为安全是动态的,是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平衡状态;它不是死水一潭的封闭式的绝对安全,而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开放式的相对安全,是一种有着局部变化而全局相对不变的大局安全,是一种通过对局部变化的制度化调节而促进全局安全质量不断改善的动态安全。离开动态性谈企业安全,就会陷入静止的陷阱,片面地为安全而安全,导致企业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化状态,最终也将引发企业事故频发和秩序混乱。企业应该树立动态的安全发展观,把安全工作建立在科学的理念基础上,即由于任何团队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完全杜绝隐患和问题的存在,因此,从制度上确保能够把隐患和问题控制在可控制的最低限度内,并能使处在矛盾中的员工和怀有不满情绪的员工也保持对现行制度的效忠,至少是不会走上对抗现行制度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而始终能够保持企业大局的动态安全,是保障企业安全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明之策。在企业安全发展问题上,尤其需要坚持动态性观点,以动态的眼光来科学认识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用动态的思路和手段来保障安全,不断增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力,泰然视之,从容处置。

五、和谐是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灵魂

传统的安全发展观往往片面夸大经济因素对企业安全的影响,片面追求生产增长,忽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忽视利益关系的相互协调与相对均衡,忽视员工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往往以为只要生产增长了就会自然实现企业安全。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灵魂是和谐的安全发展,它把安全视为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内部全部有关要素和有关方面的运行有序、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和谐共处,即达到全面而协调的和谐秩序。和谐的安全生产不仅要求有经济的良好基础、制度的坚强保障、文化的精神支持,而且要求各项事业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共处状态;不仅要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而且要求企业与业务往来单位或个人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同时还要求员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按照和谐安全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促进企业和谐的这个更高层次上来追求,着眼于和谐,致力于和谐。

六、可持续是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根本属性

传统的安全发展观往往是一种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安全发展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安全发展,是周期性治患的安全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间歇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正确的安全发展观的根本属性是可持续的,是企业安全长久延续的不间断性连续安全发展。可持续安全发展不但表现为安全的可持续性,而且表现为当前安全与长远安全的统一,是一种不损害长远安全的现时秩序,也是一种现时安全可以持续不断地相对平稳地延续到未来的长远秩序。坚持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不但要实现员工、企业安全的可持续性,而且也要实现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实现员工的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协调平衡。树立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努力保持当前安全发展的大好局面,敢于面对当前安全发展的严峻挑战,在当前安全发展的局面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抓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可持续安全发展,为长远安全创造更加有力的经济基础和生态基础。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可持续安全发展的制度建设,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想方设法发掘内部潜力,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关键要注重逐步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从制度上壮大可持续安全发展的自主力量,确保企业长期持久的安全发展。

[1]丁贵宝.安全生产科学管理[M].苏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陈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吴远惠,袁山伟.班前会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10):147

[4]高海丽.安全生产急需增强执行力[J].中外企业文化,2010,(5):68-69

[5]张和惠.大力开展执行力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主体[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7)

D64

A

1009-9530(2010)06-0049-02

2010-06-21

张义民(1964-),男,安徽利辛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政工师。

猜你喜欢

生产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旧的生产新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