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理论特征

2010-08-15张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江泽民初级阶段阶段

张丽

(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理论特征

张丽

(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具有三大理论特征,一是坚持和深化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观点,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多阶段发展观;三是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尺度。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三大理论特征:坚持和不断深化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观点;坚持和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多阶段发展观;科学全面地把握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尺度。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视角观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回归了马克思主义本真传统,正逐渐走向成熟、科学的新阶段。

理论特征一:坚持与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的观点。

列宁第一个提出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的思想。列宁的这一思想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十月革命后,在建设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列宁逐渐意识到,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东方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列宁首先认为过渡时期是长期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1]从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论断。他说:“……显然,在那些未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刚采取最初步骤的人看来,‘共产主义’的概念是很遥远的……如果把采取‘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现在正在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会是极大的歪曲,那就会带来胡乱吹嘘的实际害处。 ”[2]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长期性的思想。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1957年3月,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问题:“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3]20世纪60年代前半叶,中苏大论战期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毛泽东还预测将来发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更长。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4]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思想。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时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 ”[5]171第二年,邓小平又说:“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5]228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得更长。他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此外,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丰富了毛泽东关于“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思想。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的观点:“虽说我们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是不够格”,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等等。

江泽民不仅坚持革命导师们的一贯思想,并深化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首先,江泽民在估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时间上比前几位导师都要长。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初级阶段 “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并进而论述道:“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其次,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点,江泽民采取了更为现实的态度。在2001年7月1日发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江泽民的上述讲话校正了原来初级阶段是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中叶的提法,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这种提法更科学、更完备,一个社会的历史进程,本来就不应该以明确的年限来事先界定。再次,江泽民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解决了社会主义长期性的逻辑前提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视为独立的社会形态,才能得出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论断。1998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自从1876年马克思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以来,其他的革命导师再未正式使用过这一概念,江泽民重新使用这一概念,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理论特征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多阶段发展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社会主义是多阶段发展的。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们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运动的客观规律,明确提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基本思想。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分析了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总之,他们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对于这两个阶段是否需要再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没有进一步论述。

列宁不仅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发展的三阶段思想,而且进一步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需要经过若干个发展阶段,才能到达共产主义的思想,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大大向前发展了。列宁先后使用过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彻底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达到完备的形式的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中级阶段”等概念。尽管列宁对上述概念没有展开论述,但在他的思想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社会;并且依据其成熟的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段上具有不同的面貌。列宁的上述思想是针对俄国的特殊情况而言的,因此,这一思想就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养分。

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多阶段发展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二是将社会主义分为“进入”和“完成”两种状态,又将“建立”和“建成”社会主义做了区分。1957年1月举行的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座谈会上,毛泽东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6]同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三是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更长。毛泽东还对两个阶段各自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做了泛泛的论述。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多阶段发展观的坚定继承者。邓小平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定。”[5]252邓小平多次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在我国这样的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经过分阶段、长时期的努力。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多阶段发展观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多阶段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最能反映上述思想。党的十二大确定全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不仅继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多阶段发展的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也需要三个小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把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具体化为小三步。第一个1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个10年,到建党100周年时,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第三步战略需要经过若干个阶段的原因:按照“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战略需要50年左右,时间跨度比较大;由于我们进入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现在的基础,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需要经过分阶段的努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的第一个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对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它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国情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温饱”、“富裕”、“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中国话语体系,把社会主义多阶段发展观具体化和民族化了。

理论特征三: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尺度。

马克思尽管没有明确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尺度,但是考察马克思早、中、晚期的一贯思想,笔者认为马克思是以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相统一的立体标准为社会发展的尺度。社会主体尺度是指以人的发展作为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客体尺度则是指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作为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从生产关系、人的发展、生产力(社会经济形态)等多个维度去论证社会发展趋势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以生产关系为尺度的“五形态说”或以生产力、人的发展为尺度的“三形态说”都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在强调经济决定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历史是“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7],强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作用。马、恩、列在阐述社会发展时,始终把人的尺度放在重要位置。《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地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人的发展状况,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三种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社会形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马克思在晚年更加强调“人是劳动目的”的思想。因此,判断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客体因素与社会主体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经过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认识过程。

在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过许多闪光思想。毛泽东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对中国革命阶段的思考,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为两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第二部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思考(前已述及毛泽东主张社会主义的多阶段发展观)。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也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以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典型。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严重脱离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情;另一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运用阶级斗争、阶级力量对比来判定社会发展阶段。

80年代初,邓小平把中国准确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是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结果。邓小平强调,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其次,关键在于判断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时,邓小平把握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尺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不仅是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物质状况的透视;也是基于我国普遍的科学文化水平低、意识形态领域中旧思想和旧习惯的存在等思想状况的理性分析。邓小平反复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邓小平的思想中并不缺乏对人的发展的关注。他明确提出精神文明的目标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包含人的发展的丰富内容,因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要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每个人摆脱自然的统治和摆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而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就是为了找到一种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必然途径,因为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培育独立人格、主体精神与自主能力,将为更高历史阶段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为社会发展的尺度。江泽民在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社会全面进步”强调社会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的共同协调发展。江泽民说:“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江泽民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有这样以人为核心的全面论述,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进程之中。“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体尺度的理解走上自觉自为的崭新阶段。

从邓小平的“两个文明”建设思想到江泽民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表征着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逐渐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划分社会阶段的尺度上,终于实现了社会客体和社会主体的辩证统一。

[1]列宁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3

[2]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3]毛泽东选集(第5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4

[4]王玉海.新时期社会主义论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0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4

[6]人民日报,1986-05-05

[7]马恩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

[8]马恩全集(第3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6

D64

A

1009-9530(2010)06-0040-03

2010-10-09

张丽(1968-),女,安徽霍邱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江泽民初级阶段阶段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对外汉语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探——以初级阶段听说教学为例